趙華新

趙華新

趙華新,號仁進、三藏。生於1977年,姑蘇人氏。二十師從上海工藝美術大師袁耀,深得同鄉非物質傳承人蔡雲娣的提攜,浸謠雕技,三十而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華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姑蘇
  • 出生日期:1977年
  • 藝名:三藏
  • 法號:仁進
  • 性別:男
蘇州雕刻大師,湖南省書法家,人物簡介,書法展,延安大學教授,工作簡歷,代表作,

蘇州雕刻大師

蘇州核雕、石雕、竹木雕刻師
趙華新,藝名三藏,法號仁進,核舟記品牌創始人,三藏核雕創始人,浮雕羅漢鼻祖。繼須吟笙後核雕界裡程碑的人物。
師承
   趙華新(三藏)其實有多許多師父,最有影響的袁耀和蔡雲娣。
袁耀,書法家,篆刻家,微雕家,海派玉雕領軍人物,趙華新(三藏)主要跟他學習篆刻,其實袁耀最想三藏繼承他的玉雕手藝,但三藏沒走這條路,所以二人為此一直鬧彆扭。
蔡雲娣:石雕大師(業內對他雕刻技藝存在疑問),三藏早年曾經給蔡雲娣代工,2011年三藏和蔡雲娣工作室合併,2013年底工作室分開。
三藏、仁進藝名的由來
   藝名‘三藏’的由來:佛教典籍“經、律、論”三大法藏之意。早年趙華新先生曾經在一家佛具用品公司做總設計師,公司便叫“三藏”,後公司解散,趙華新先生想到了用“三藏”作為自己藝名,算是公司的延續。
法號‘仁進’的由來:是趙華新皈依佛門的時候,師傅給他取的法號,仁’是‘仁’字輩,‘進’是他師父希望他工藝精進。
早年經歷
   趙華新(三藏)早年從事石雕,主要是硯台,茶壺,由於雕刻石頭吸入大量粉塵,對其身體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改行進入了核雕圈。
其實三藏最喜歡雕的還是石頭,三藏曾經和朋友感慨,自己還想回去雕石頭,那是他的根。

湖南省書法家

人物簡介

趙華新,男,漢族,1949年5月生於湖南新寧。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邵陽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新寧縣書法家協會主席,新寧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北京“九州”書畫院藝術顧問、吳道子藝術館特聘書法家。新寧縣外事辦公室主任。師從李立、顏家龍、工行、隸、篆。書作行筆沉穩,樸厚道健,書法諸體皆能,尤擅隸書,近年涉獵二王、米芾、王鐸及漢簡等。作品發表於《中國書法》、《書法導報》等專業報刊;入選湖南省歷屆書法展及對外交流展;多次在全國性書法大賽中入展、獲獎;被日本、韓國及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友人收藏。作品曾入選省內外多種書法聯展並獲獎,發表於多種報刊。作品曾多次入選湖南省書法展、京湘書法聯展、中南五省青年書法聯展、深圳及珠海"湖南省書畫藝術節"等,曾獲湖湘書法大賽三等獎、首屆"神農"國際書畫大賽銅獎、"塑我杯"全國書法大賽銅獎,作品發表於《書法報》、《書法教與學》等多種報刊。隸書條幅選入《當代湖南書法》。其藝術事跡已被收入《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當代湖南名家書法》等。編著《題詠崀山名家書法》、《趙華新書法作品集》出版;2008年在湖南國畫館舉辦個人書法展。

書法展

近日,邵陽市書法家趙華新書法作品展在湖南展覽館開展。原湖南省委副書記孫載夫、原省人大主任朱冬陽、省政協副主席譚仲池、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趙麗莎以及原在邵陽市工作過的領導遊碧竹、彭茂吾、著名書法家顏家龍等出席開展儀式並觀摩展出。
趙華新系我市新寧縣人,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邵陽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新寧書畫家協會副主席。趙華新師承著名書法家顏家龍、李立諸先生,作品曾入選湖南省歷屆書法展及對外交流,並多次在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獎,他的作品諸體皆能,尤以隸書見長,線條凝練堅實,結構端嚴緊湊,作品體現了宏大雍容、蒼渾古樸的審美特徵。展館一開展,觀展者蜂擁而入,受到省城書法家愛好者的歡迎。(黃政)

延安大學教授

趙華新,延安大學教授。1964年11月出生。1985年6月畢業於延安大學數學系;1985年7月-1990年8月在延長縣中學任教;1990年9月---1993年6月在西北大學數學系基礎數學專業讀研究生;1993年7月至今在延安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工作。教授,院長。
趙華新

工作簡歷

主要從事套用泛函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在《西北大學學報》、《純粹數學與套用數學》、《延安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主要擔任本科生的實變函式,研究生的泛函分析、線性拓撲空間、運算元半群理論及其套用等課程的教學。2004年獲校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2010年獲“陝西省師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現主持高等數學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為陝西省數學會大學數學教學委員會委員、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委員。在學院中分管教學和科研工作。

代表作

1、C-半群的擬Lie-Trotter乘積公式 《延安大學學報》2004(1)
2、局部弱 次積分C-存在族與抽象柯西問題(I) 《延安大學學報》2003(4)
3、局部弱 次積分C-存在族與抽象柯西問題(II) 《延安大學學報》200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