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香,女,1951年11月出生,民眾,北京市通州區梨園鎮東小馬村村民。曾獲第二屆通州道德模範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翠香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市通州區梨園鎮東小馬村
- 出生日期:1951年11月
簡介,主要事跡,
簡介
1981年,趙翠香與丈夫陳樹清領養了一個女嬰,後來發現有殘疾。夫妻倆沒有拋棄女孩兒,矢志不移32載,精心撫養陪伴著智障女兒,度過了漫長的春夏秋冬。
主要事跡
感天動地養育情——記陳樹清、趙翠香夫婦領養智障女兒32年
陳樹清、趙翠香夫婦有一個領養的智障女兒陳雪。從1981年至今,老兩口和領養的智障女兒,已共同度過了32個春夏秋冬。
“我們決不遺棄她”
在北京市通州區梨園鎮東小馬村,住著陳樹清、趙翠香夫婦。1977年,經人介紹他倆結了婚,卻不能生育。1981年,又經友人介紹,夫妻倆來到海淀醫院,認養了一名3個月的女嬰。夫婦兩人看著白胖的女嬰十分喜歡,起名陳雪。
雪兒被抱回家,經過3個月的精心撫養,陳樹清夫婦發現同齡兒都已會翻身,可雪兒怎么不會呢?二人急忙把孩子抱到村醫務室。村醫檢查後告訴,孩子患有先天性麻痹,智力有障礙。夫婦倆又抱陳雪到兒童醫院診斷,結論也是先天性智障。面對如此局面,是放棄還是繼續撫育?陳樹清夫婦思前想後,最後做出一個看似平常卻極不平凡的決定:繼續撫養。當朋友鄰居相勸時,兩口子堅定地說:這孩子命苦呀,她已經被遺棄了,我們可不拋棄她!
300元奶粉和一斤醬油
“孩子一兩歲正是吃奶的時候。1982年,我一個人在鄉辦企業上班,月工資才40元錢。那一年,工資差不多都給孩子買了奶粉。”想起當年情景,養母趙翠香聲音哽咽,紅了眼圈,“為了撫養這孩子,我們一年才吃一斤醬油……”
陳雪聲帶發音也有障礙,說話含混不清,性格又十分倔犟。平日,陳雪喜歡吃一樣菜就不動別的,陳家夫婦就緊她吃好吃夠。冬天,陳雪怕冷,陳家兩口子就精心準備在先:居室、被褥、衣物都打點得暖暖和和。天好外出時,媽媽拉著她的手不放鬆,生怕磕碰走丟了。七八歲時,翠香媽媽把陳雪送到殘疾人學校。
一天傍晚去學校接時,媽媽發現孩子的手背有血跡。仔細一看,剜去了一塊肉。媽媽心疼地哭著找老師評理。從那天起,趙翠香再沒送女兒去學校。
年復一年,再苦再難,陳家夫婦也不放棄信念。直到今天陳雪長大了,可仍然不會洗衣服,不會洗頭。招呼她,她不怎么答應。養母趙翠香的弟弟勸姐姐:“別再撫養了,我托人給你要個健康的男孩兒,餵完奶再送過來成嗎?”姐姐搖頭說:“不成。那等孩子長大了再欺負她怎么辦?不成呵。”鄰里街坊也都擔憂:孩子這樣子,你們倆老了可咋辦?還不如趁早處理了。而陳家兩口子就是不依。
為女兒借錢買電視
為了讓陳雪生活得更愉快,1984年,趙翠香從娘家借了400元錢,買了一台12寸的電視機。有了電視機,陳雪一天從早看到晚。有時候室外天線被風颳歪了,螢屏信號不好,陳雪就哭了,認為是大人給換台了。每到這時候,爸爸就爬上屋頂搖動天線,媽媽在屋裡哄著陳雪,直到信號正常。
性格開朗的陳樹清幽默地說:“這台電視機質量真好,一直看了20年。直到2004年,我們才換成彩電。”
2007年,陳樹清患了哮喘病,肺里出現纖維化。這一年他住了11次醫院,醫藥費支出讓人不堪重負。一面要撫養智障女兒,一面要治自身頑疾,這讓老陳陷入兩難境地。村委會和鎮政府得知後,參照政策加大了報銷比例,老陳兩口子終於鬆了一口氣,面對陳雪又多了幾分笑容。老陳夫婦心懷感激地說:“還是黨的政策好呵!我治病的藥費負擔輕了,還能拿出錢來好好照料女兒。”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陳樹清夫婦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孜孜不倦地撫養陳雪,32年如一日。儘管家境平平,收入微薄,但他們的“厚德”感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