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統壐

趙統壐

趙統壐,1953年11月趙統璽先生出生在莒縣一個幹部家庭。1969年12月,趙統璽先生高中未畢業就應徵參軍,1975年3月,趙統璽先生服役期滿,轉到地方工作。歷任莒縣文化局長、莒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莒縣政協文史委主任,系著名篆刻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統壐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3年11月
  • 職業:文史委主任,系著名篆刻家
引言,致藝,化境,

引言

翰墨乾坤大 德操日月長
——書法家趙統璽先生其人其藝
撰文·徐翎超
書法是以文字為素材按照形體美的法則進行再創造的一門奇特藝術。中國的書法藝術是書法家借用漢字的形體,運用毛筆的柔韌,創作出可以再現自己精神、氣質、學識、修養、美學造詣等諸多方面風貌的線條藝術符號形式。幾千年來,伴隨著文字的幾度變革,這種風姿多彩的線條藝術,在中華藝苑亮麗無限。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書法藝術人才更加社會化、大眾化,群星燦爛耀中華的良好氛圍,為書法家的脫穎而出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許多才藝出眾的書法家直面現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廣涉博取,勤於積澱,悉心修煉,以廣博的漢文化底蘊和爐火純青的點線造型藝術神功,贏得了海內外社會各界廣泛讚譽。在大家薈萃的華夏書苑,中國古都學會會員、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會員、多個黨委垂直領導下的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莒縣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兼文化局長、縣政協文史辦原主任、著名書法家趙統璽先生便是德藝雙馨的方家之一。
結識趙統璽先生,緣於文物專家魏崇德先生的引薦。那是幾年前的事了,魏崇德先生在談及莒縣當代書法家時,向我介紹了他的好友趙統璽先生,言語中溢滿欽佩,並建議我為趙統璽先生寫篇文章。平心而論,我曾在京魯從事多年新聞宣傳和藝術評論工作,先後為劉光夏、楊偉、蔣昌忠等一些實力派書畫家寫過推介文字,曾得到恩師劉炳森徐邦達沈鵬楊仁愷等眾多書畫泰斗首肯;且曾長期追蹤宣傳、評介尹祥君、劉京生丁謙等不少具有深厚藝術功力的中青年書畫家,在北京書畫界受到廣泛好評;也曾為恩師王琦梁披雲、張仁芝、傅耕野佟韋崔德祺李力生李才旺於光宗崔祝生等許多國內及港澳台書畫方家家撰寫過訪談和賞析文章,博得大量專家讚譽;還曾應解放軍總參謀部兵種部之邀或受命參與過共和國成立50周年閱兵慶典、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成立50周年慶典、《北京晨報》迎接港澳回歸等國內及軍內重大活動,以及李國安、李素麗、馬恩華、孫茂芳等全國重大典型的宣傳報導工作。魏崇德先生看中的也正是這一點。
作為外鄉人,我早就耳聞山東莒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歷代文人薈萃的聖地,孕育了無數傑出的詩人、書家、畫師、學者及其他領域的棟樑之才。新中國成立後,書畫英才層出不窮,有不少藝術家名揚大江南北;赫赫有名的沂蒙畫派便創始於此。雖然我岳父家在莒縣,我也想跟這裡的藝術家學習學習,然其畢竟躬耕壟畝,不了解當地藝術界的情況,而我又是一個外鄉人。當然,更主要的是,我一向對擬訪的書畫家很慎重,心中沒譜兒的事兒,總不敢輕易允諾。基此,我託詞說讓其往我信箱里傳些作品照片學習學習,便轉移了話題。
欣賞過趙統璽先生的作品之後,方知其書法尤其是他的篆書很有個性,功力也很深,加之其後不少人對他為政、從藝、德操如數家珍。再後來,隨著交往的不斷深入,對統璽先生各方面的認識逐漸豐富,欽佩之情日甚,便萌生了方便時寫寫他的想法。由於工作較忙,一直未動筆。近日,聽趙統璽先生說今年“五·一”前他要舉辦一次個人書法展覽,並於展覽前出版自己的書法作品集,看我是否方便,可否寫篇文章。承蒙他的抬愛,加之從一個外鄉人的角度客觀介紹一下其人其藝的舊念又起,同時也了卻多年來對魏崇德先生的愧疚。於是,便在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和趙統璽先生進行了一次長談,並通過多方採訪收集了一些他的相關資料,滿懷欽佩,和諸君一起走近趙統璽先生,欣賞他那獨樹一幟的藝術神韻,品賞其一流的德操,探究統璽先生成功的奧秘。

致藝

1953年11月趙統璽先生出生在莒縣一個幹部家庭。父親是抗戰幹部,共和國成立後,供職於莒縣郵政局。其自幼受二伯父趙維忠影響,酷愛書畫。聽趙維忠老先生說,平時只要有空小統璽就不聲不響地到二伯父家看其寫字,悄悄地將他寫過丟棄的字撿起來,積攢一摞就把它裝訂成冊,之後反覆臨摹。二伯父見他對書法情有獨鐘,很是喜愛,有時手把手教他,有時給他講一些書法典故,勵其學書。上國小三四年級時,語文老師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書畫家”。老師常常以水為墨、以黑板為紙、以指頭為筆,寫字、畫畫,年幼的趙統璽用心觀察老師如何起筆、怎么行筆、如何收筆,用心揣摩,往往一坐就是很長時間,常常忘記下課或放學。有時看老師寫或畫完之後,自己就不停地用手在課桌上比劃來比划去。上三年級那年,村子裡來了個文具貨郎,此人也擅寫毛筆字,機靈的小統璽經常主動幫著他抬挑子。貨郎見他好學上進,多次以小文具犒賞他,還領他到家裡看自己寫毛筆字。正因為這樣,他最愛上大字課,習字本上每頁都有老師標識的一連串紅圈,他的紅圈一直是最多的。據了解,上國小低年級的時候,小統璽就常常被請去騎在高年級大哥哥的脖頸上,幫他們抄寫黑板報。一次,中心校長來檢查工作,問黑板報上的字是誰寫的,老師把情況作了匯報,這箇中心校長就叫人給小統璽一支粉筆,讓他在地上寫十多個字,看後立即和老師說:“這個學生你們要好好培養,說不準他以後能成為一個書法家。”從那以後小統璽練字的興趣更濃了。曾許多次,他到地里挖野菜,挖滿籃子後,就在附近的小河溝里以大地為紙、以泥漿為墨、以樹枝為筆,縱情“翰墨”間,常常忘記回家吃飯。
1969年12月,趙統璽先生高中未畢業就應徵參軍,來到了浙江海軍舟山基地,當了一名報務員。在新兵連就被領導指派寫黑板報。參軍期間,他遇暇便在廢舊報紙上練習毛筆字,並多次參加地方和部隊舉辦的書法展覽和比賽,且常常攬金奪銀。令統璽先生終身難以忘懷的是,戰友王解明不知從哪弄來一本《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兩人就用透明紙分別用雙鉤描了下來,這是統璽先生接觸的第一本名副其實的字帖,這本描下來的字帖他一直沒捨得丟棄。
1975年3月,趙統璽先生服役期滿,分配到山東省蒙陰金剛石礦供銷科,與外界接觸人多面廣,這一工作性質為趙統璽學習翰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在工作中,他足跡遍及20多個省市區,結識全國各地許多翰墨丹青藝術方家和書朋畫友,上海華東建材產品管理處的老幹部傅維航老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此人年近7旬,在書法領域造詣很深,與上海不少書畫大家關係密切。共同的愛好,加上統璽先生一向謙虛勤勉,字寫的也不錯,故而他對統璽先生很器重。老先生空閒時常帶著統璽先生拜訪藝友,領著其到書店購買字帖、畫集、宣紙。每次造訪老朋友,老先生都積極推薦他的這位忘年摯友,使得統璽先生得以廣識上海書畫大家。他極為珍惜這難得的學習良機,廣泛求教,寬涉博取,悉心積澱,書功畫技日新月異。
1980年底,趙統璽先生調回莒縣,參加青年幹部培訓班。培訓班的老師們或深諳古文字學、或文學成果豐碩、或在書畫方面造詣精深、或在美學領域頗有名氣……統璽先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晚上往往12點以前都在教室學習,有不少時候回到寢室還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看上一陣子。星期天、節假日,別人三五成群或侃大山、或看電影、或打撲克,或約女朋友逛街……而他則手不離卷,筆不離手,從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培訓統璽先生不僅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養,而且還作為優秀學員分配到了縣委辦公室。
在莒縣縣委辦公室工作期間(1982年3月—1990年9月),時任縣委副書記的孫雨、戰廣厚和縣委辦公室主任朱紀祥、馬德仁及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王君安,均對統璽先生關懷備至、倍加鼓勵和幫助。孫雨書記在一次出差時,發現一方精美的硯台和一對兒漂亮的鎮紙,就自掏資金買了回來,親手送給了統璽先生……朱紀祥主任工作之餘常和統璽先生暢談工作中的體會,並督促統璽先生圓滿修完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漢語文學專業。馬德仁主任則對統璽先生寫的材料嚴摳細改,教他在比較中學習,並根據自己多年寫作的體會,指導他開拓思路,逐步把文章寫的更有水平。王君安副主任閒暇時和他或切磋技藝,或點評其作品……
領導的關心,給統璽先生很大鼓舞。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將歷代大師們筆筆有定論、字字皆入史的手跡,像魔方一樣一遍遍地拆合分解,點滴歸源,綜合比較,取精用宏,豐富自己。通過“專一、擴大、脫化”的艱苦求索,終於“先於古人合,後與古人離”,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書法。統璽先生的時間表總是排的滿滿的,書房的燈光常常到子夜才熄滅。特別是其在縣委辦公室和以後擔任領導工作期間,每每大量公務纏身,繁瑣而具體,還要經常加班加點撰寫公文、材料。為了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充分而又高效地利用時間練習書法和讀書學習,他給自己定了條不成文的規矩:每年、半年乃至每天都有習書和讀書學習計畫,必須今日是今日畢。如果實在不能如期完成既定目標,次日早起也一定補上,且不能影響新一天的工作和習書、學習計畫。多年來,統璽先生雖然沒有古人“頭懸樑、錐刺股”之舉,然有時三更過後,罷筆合衣而眠,醒來後衣被皆墨也是常有的事;有時為補習頭天晚上拉下的習書內容,愛人做好早點之後,喊他幾遍,他依舊忘情於翰墨間;忘記吃飯便上班去了,這對他來說並不鮮見。
他一向認為:一個人取得的成績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對業餘時間利用得如何,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眼下好多人抱怨沒時間,其實是沒有科學地統籌時間,對時間抓得不緊。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自1980年以來,工作再忙,每天練3個小時字的習慣,雷打不動,且從不敷衍自己。正因為這樣,數十年來,統璽先生黃燈青卷,素心寂寞,在翰墨丹青的世界探幽測微,勇猛精進,任何事情都沒成為其勤奮致藝的障礙。出差路上、睡覺之前、甚至飯桌上、交通站牌下,就連進入衛生間也都手不釋卷。夜深人靜時,總是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長年累月莫不如是。

化境

從藝數十年來,統璽先生深知,只有廣積博取、師古而不泥古,才能有所突破而創新,才能在書苑立於不敗之地。正是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他對篆、隸、行、草多種書體,都進行過系統而不是零散的鑽研。對顏、柳、歐諸大書法家,都作過追魂攝魄的臨摹。
研習日久,他開始了自己的選擇。他認為,表現書法的最高境界是草書,它能因其激越、奔放、溫和、飄逸等多種因素強有力地表現出當代人的審美情趣與追求。然篆書的莊重、古樸、肅穆、渾厚等因素能更好地表現一個人以及一個民族的氣節和尊嚴。恰如其分地把二者融會貫通,形成一種新的表現形式,篆書會更灑脫。有了充分的思想積澱後,統璽先生廣泛研究歷代先賢法帖,用心琢磨,天衣無縫地吸納了《毛公鼎》和《散氏盤》式的藝術表現——前者結構巧妙,莊重典雅;而後者筆力雄健,造型奇拔奇詭。同時,又將先秦眾多筆帖及各期金文精華揉入其中,形成了一道亮麗多姿的篆書藝術風景線。
瞧,他的篆書作品,有的厚重質樸,結字寓奇於正,蘊巧於拙,字裡行間散溢著壯實遒邁的氣象,極富個性,很好地體現出了書寫者的情趣。有的精巧細密,圓勁遒美,結體嚴謹,章法精湛,構思獨特。通篇布局有如群鶴游天,蛟龍戲海,氣勢流貫磅礴,神采絢麗飛動。有的渾穆高古,堂皇大度;中鋒運筆,創造出圓潤遒勁、橫平豎直,粗細均勻、剛柔相濟等筆畫特徵;結體多取方或長方形,體勢整齊,端莊凝重,筆力穩健,雍容和穆,遒勁自然,形成參差錯落、疏密有致、放而不散的完美造型;在章法上布局合理,行距適宜,字距疏朗勻稱,分布瀟灑,和諧爽目,沉著靈活,妙趣橫生,古樸雄渾,氣韻純厚,具有非同凡響、追魂奪魄的藝術魅力。有的布局平實嚴謹,縱橫有序,形體多樣,結構嚴謹,用筆頓挫、提按富於變化,通篇渾厚蒼秀神完氣足。有的初看工穩端靜,實則用筆富於變化,結體多姿多彩。風格純厚,稚拙可愛,章法疏宕,韻味雋永,宛如碧海波瀾,起伏無盡。有的用筆遒麗婉轉,如錐畫沙,結構因形而施,各盡其態。通篇觀之,布局章法如滿天星斗,瀟瀟灑灑,疏密相間,美不勝收。有的用筆圓熟精悍,剛柔相濟,氣勢蒼雄,凝練遒勁,貌拙氣暢。結體參差取勢,自出新意。有的規矩整齊,別有韻致,法度嚴謹,力透紙背。字型勁媚,端逸秀氣;方圓兼備,剛柔相濟。運筆轉折處有方有圓,筆法連線處絲毫不漏痕跡,真得“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之妙趣。多數字神采昂然,艷美絕倫;結字平穩,雍容端麗。有的字收放、吞吐、方圓適宜,巧盡變化之能事;有的字雖很繁複,然安排有度,穿插避讓巧妙……灑脫飄逸而不浮華。
統觀其篆,不難看出,他的篆書取法秦漢兼及各期金文,不管筆畫多少,均寫得有規有矩,筆筆不苟,以沉穩、自然表現自己的意趣和魅力。行筆渾穆,典雅古樸,抑揚流暢,結體清奇,仿古而不泥古,創新而下筆有源。用筆結實凝練,不求形似而重神韻,既得秦漢及各期金文之精髓,又瀟灑大氣。
看其楷書,有的古樸奇巧,超塵出俗,極有趣致,筆畫外柔內剛,下筆如切金削玉。結體厚重沉穩,體勢緊結,端朴若古佛之容。有的藏鋒起筆和轉折處乾淨利落,中畫運筆澀進,不因瘦勁而力怯,收筆回筆較舒緩。結體中宮斂密,精能造極,姿態翩翩,秀麗洋溢。有的字畫神怡,墨彩飛動,虛和簡靜,寬綽秀潤,氣勢渾然,,秀色可餐。有的嚴謹峭勁,不作姿媚之態;風格渾厚沉勁,氣韻生動;筆力剛勁,纖濃得中,腴潤有致,點畫工妙,儀態精密。字字都寫得疏朗虛和,八面玲瓏,爽爽有神。有的嚴整端麗,雄勁秀拔;結體豐滿,疏朗寬博,畫少之字亦力爭撐滿寫足;筆姿輕妙,風神寬朗端麗,秀穎超舉;氣象高妙,空靈清遠。有的結體端莊樸拙,用筆雄重老辣;豐腴古穆,清淡絕倫。有的楷中摻有隸之法,巧拙並用,下筆遒勁,用筆靈活,結體寬舒典雅,疏瘦勁煉,秀美多姿,端莊古雅,神采煥發,正所謂“字里沙生,行間玉潤”。
再看他的隸書,筆法圓潤,挺勁含蓄。其筆線如錐畫沙,似蟲蝕本,茂密樸拙,渾厚雄強。方整勁挺,如斬釘截鐵,爽利痛快,極富渾穆嚴整之美。方圓兼濟,法度森嚴。章法上抑揚俯仰,婀娜多姿。方整質樸,筆法遒勁,於風神逸盪中,別具虛和含蓄之美。
喏,他的行書,每一字之起落筆,筆筆相連,轉折自如,氣勢貫通,疏密適度,清秀挺拔,飄灑有致。
其草書,中鋒圓轉,大膽連綿,雄放奇宕,如奔雷掣電,氣勢磅礴。通篇風姿多彩,乾濕相間,飄動雋逸,美不勝收。
熟知統璽先生的人都知道,在藝術實踐中,他善於從書、畫、印、雕塑的微觀之“異”中,找出巨觀的“同”。通過作品,體現出虛實、強弱、繁簡、疏密、縱橫、俯仰等藝術法則。
據我所知,統璽先生的書法之所以如此“風景獨好”,除了師法古人、求教諸多域外方家、廣交四海書朋畫友之外,沂蒙地區的書畫界師友對其影響也很大。每每談及此,他便如數家珍,列出許多人的名字,崔祝生王玉寬宋式雲、李建法……他常說,是眾多領導、書畫師友把我伏在肩上,我才取得了那麽一點小成績……
人常說,藝術家的修養是多方面的,書法藝術家當然也是如此。多年來,統璽先生除圓滿修完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研讀了大量的古今名著及詩、詞、歌、賦、諸子散文,並廣泛涉獵天文、地理、藝術理論、古文字學、美學、儒道釋諸家經典、音樂、雕塑……從中汲取營養,尋求諸多文化藝術與書法的契合點,以求書法中的靈秀、雄健,可以意會不可言傳的潛在美感,從而很好地提高了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書法藝術內涵。
為了追求作書時的深邃意境,他經常在我國古典名曲中潑墨揮毫,在《高山流水》旋律的跳躍中擷取筆法變化的靈感,在《春江花月夜》優美的曲調里,把思想感情升華到崇高的境界。他的為人,更是以書法藝術作為唯一的嚮往,思慮通審,志氣平和,淡泊名利,鐵硯磨穿。從不假公濟私,一向以天地無垢新污垢作為處事的準則。有人說他像苦行僧,他卻處之泰然。
精湛的書藝和馨香的德操,贏得了廣泛讚譽。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著名書法家高占祥題贊他,“美意延年”。共和國元勛、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南京軍區政治部原主任李建青將軍題譽其,“藝深情長,德藝雙馨”。31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福州軍區原司令員石一辰將軍題嘉他,“篆書遒勁,古樸和穆;不喜張揚,文達性靈”。全國政協原常委王濟夫題謂之,“翰墨乾坤大,德操日月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畫院院長劉勃舒題稱其,“藝精德馨”。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美術館原館長楊力舟題字溢美他,“翰墨春常在,德操不染塵”。著名畫家王迎春題贊之,“篆里乾坤大,品中溢芳華”。著名篆刻家、書畫藝術評論家賴非題譽他,“篆苑牡丹花”。文化部外聯局原副局長、著名翻譯家於問陶題嘉其,“篆,雋永;品,高潔”。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孟繁禧題謂之,“翰逸神飛”。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國嘉德拍賣國際公司顧問辛冠法揮毫溢美他,“統璽篆書,變通古法,另鑄新貌,賦神奇於平淡,融斑斕於天然,把古老的篆書藝術拓展出一個新生面”。台灣著名書法家王甸琳題稱他,“用筆結字,呈露書卷氣,字字有文人風骨”。著名歌唱家蔣大為題字溢美他,“翰墨鑄情”。上海市第二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趙丁夫題贊之,“德藝雙馨,書以載道”。著名書法家、“莒州六老”之一崔祝生題贊其,“謙光自抑,闕輝逾揚”。著名畫家、“莒州六老”之一宋式雲題嘉之,“勿忘在莒,可嘉;翰墨長春,可賀”……統璽先生把這些溢美和鼓勵謙虛地聽進去,從不喜形於色。他常說:“這些稱讚,決不能看作對我個人的評價,我的這點小成績不能完全歸功於我,應該說得益於很多領導和師友關心、幫助、提攜、抬愛;我在墨海中的求索,是師法古人,師法今賢,師法造化,應該讚美的是我們祖國古老的文化藝術。”
寫到此處,諸君已不難看出,趙統璽先生是多么勤勉、博學、謙虛的人啊!書法在眼前呈現著,我相信,大家心中有桿秤,斤斤兩兩已分明。
徐翎超,多屆全國性書畫展賽評審、青年鐘馗畫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