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14年出生於山西省榆次東陽鎮一個書香之家。父趙慶,工詩文,藏書頗多。趙石賓從小喜好文學。
他5歲即入私塾讀書,11歲進銘賢中學,在銘賢中學受到新詩人的啟迪和鼓勵,積極投入新文學創作運動中。
1931年,趙石賓因參加銘賢學潮轉學離校,在太原考入三晉中學高中部,與幾位進步同學組織了太原學生讀書會。1932年,剛剛考入山西大學的趙石賓毅然加入到抗日救亡運動行列,組織領導“抗日反帝大同盟”,不久即被閻錫山當局通緝,他隨即奔赴抗日救亡運動風起雲湧的北平。
1933年,趙石賓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其間,他擔任了《民眾日報》的編輯,撰寫了大量針砭時弊的戰鬥檄文,動員人民大眾奮起抗日。
1936年,犧牲救國同盟會在太原正式成立。黨組織派趙石賓回到山西太原,參加犧盟總會宣傳委員會的工作,編輯犧盟總會的機關刊物——《犧牲救國》周報。三年後,趙石賓由一名編輯成長為犧盟會和山西新軍的宣傳機關——黃河出版社的總編輯,同時擔任復刊的《犧牲救國》總編輯。
1939年年底,閻錫山悍然發動晉西事變,下令逮捕犧盟會的幹部和共產黨員。趙石賓冒著生命危險撰寫了《提高革命警惕,保障革命陣地》的短評,文章指出:“一切的摩擦和糾紛,都是由反抗戰、反進步、反團結的頑固分子製造出來的……我們要克服摩擦、糾紛,便不能讓步,也不能隔岸觀火,必須與之作頑強的鬥爭,予製造糾紛的最頑固者以無情的打擊。”
1940年9月18日,中共晉西區黨委機關報《抗戰日報》創刊,趙石賓被任命為總編輯。
面對日寇一次次大規模的“掃蕩”,報社工作人員不得不“游擊辦報”,一手拿筆,一手扛槍。睡的是地鋪,鋪的是麥草,吃的是窩窩頭。儘管生活條件很差,可是大家的工作熱情很高。為了克服辦報物資匱乏的困難,《抗戰日報》社的同志們就地取材,自辦造紙廠,用麻繩頭、黃花葉生產麻錢紙印報。
趙石賓體質較弱,到晉西北以後,生活極其艱苦,終因積勞成疾,得了支氣管炎,很快轉為敗血症。1942年3月30日,無產階級的新聞戰士趙石賓帶著未竟事業的遺憾,離開了他的親人和戰友,但他膾炙人口的戰鬥詩篇像夜空中的火把,照亮了人們前進的征程。
主要作品
寫作和發表許多重要的政治文章,還創作了詩詞《犧牲救國同盟會萬歲》,翻譯了普希金的《歐根奧涅金》(部分)。20世紀90年代,《趙石賓集》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人物評價
趙石賓是晉西北新聞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是黨的優秀宣傳幹部和堅強的文藝戰士。他雖然盛年早逝,卻深為新聞、文化界和黨政幹部所敬重。晉西北行政公署在他逝世後的褒揚令中稱讚他“參與革命與新文化運動有十餘年,以其堅強勇敢之氣魄,沉毅苦幹之精神,精闢之思想與豐富之學識,為國家民族而戰鬥,艱苦不渝,功績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