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樹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法庫縣柏家溝鎮東二台子村
- 出生日期:1926年3月7日
- 逝世日期:1998年12月31日
- 畢業院校:東北工學院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1951年7月,趙樹春畢業後留該院冶金系任助教。同年10月,調到鞍山鋼鐵公司工作,任計畫設計處技術員。1951年末至1953年,任國家冶金部鞍山黑色冶金設計院煉鐵科技術員、專業組組長。配合蘇聯專家進行鞍鋼煉鐵廠的原始資料蒐集工作和鞍鋼八號高爐的施工設計服務工作。因參加新鞍鋼的三大工程建設,獲得冶金部頒發的銅質紀念獎章。1953年至1954年,參加冶金部舉辦的經濟工程師訓練班,任培訓組組長。1954年借調冶金部參加長遠計畫組工作,參加當時全國鋼鐵需要量調查和l8個鋼鐵廠的規劃提案工作。1954年下半年至1963年,先後在鞍山黑色冶金設計總院(1958年遷至重慶)、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任技術經濟科專業組組長、科長、援外室工程總負責人、工程師。在蘇聯專家指導下領導技術經濟科,擬定並通過了擴建鞍鋼規劃方案;完成了大冶鋼廠、太原鋼廠、石咀山鋼廠、撫順鋼廠的設計任務書、規劃方案、初步設計技術經濟總論的編制、技術經濟計算和一系列設計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等工作任務。1957年,組織並參加了在湖南省長沙市至湘潭市之間選擇湘鋼廠址工作,起草了選址報告和設計計畫任務書。為湘鋼確定廠址創造了必要的技術條件。1958年,為本溪鋼鐵公司組織編制了建設年產300萬噸的鋼鐵聯合企業設計任務書,並任設計總負責人,編制了本鋼年產300萬噸鋼的總體初步設計方案。1959年,趙樹春參加了赴阿爾巴尼亞援建鋼鐵廠的選址規劃工作,順利完成了任務,提出了選址建廠規劃意見。蒐集並帶回捷克斯洛伐克、蘇聯等5國為阿爾巴尼亞建廠的規劃方案,並譯成中文入庫。”1964年5至1966年,任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四川渡口)設計總負責人、四零設計隊隊長。在雲、貴、川三省為攀鋼預選了20多處廠址,主持並起草了初期攀鋼選址報告和攀鋼設計計畫任務書;組織編寫了攀鋼建設設計方案和初步設計技術經濟總論。趙帶總圖設計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員密切配合,經多方協調、多方案比較,終於在四川省渡口僅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擺下了年產150萬噸鋼鐵的鋼鐵聯合企業,在鋼鐵行業里創造了一個奇蹟。趙組織完成的攀枝花鋼鐵基地設計方案,被譽為“鑲嵌在中國西南大地上的一座象牙微雕”,受到了冶金部的表彰。
主要成就
1971年至1978年,趙樹春任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援助越南太鋼工程的總負責人。其間(1972年、1975年至1978年)曾3次擔任赴越太鋼技術工作組組長、設計組組長。在越南期間,趙主持領導了越南太鋼廠的現場調查工作,編制了越南太鋼廠的恢復擴建方案,主持簽定了中國對越南太鋼廠援建的技術紀要書。中國負責越南太鋼廠平爐650軋鋼車間的設計、安裝、試車和試生產。趙樹春為越南太鋼廠的建設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對越南太鋼廠的恢復生產做出了貢獻,被越方稱為“中國的鋼鐵專家”,並榮獲越南民主共和國授予的友誼勳章l枚、獎狀1張、工藝品大象1尊。1972年被四川省革委會授予“發揚國際主義精神,支援世界革命,光榮歸國”獎狀1張。
1978年至1979年,趙樹春任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設計總負責人、室主任。1979年秋,冶金部在成都成立西南鋼鐵工業建設指揮部,趙樹春被借調到指揮部工作。1979年至1981年,趙樹春在西南指揮部協助冶金部部長解決了西南地區鋼鐵廠開發建設中出現的技術問題,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1981年被冶金部評為高級工程師職稱。1982年至1995年,繼續任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設計總負責人、室主任。曾任院規劃處處長、院副總工程師。1982年,趙樹春組織研究為攀鋼選用適合國情、切實可行的新技術,如採用1000立方米大型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石等技術。1989年至1992年,根據國家“七五”重點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計畫安排,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等14個院(所)承擔了攀西鋼鐵廠(二基地)建設可行性研究任務。趙樹春等人在1992年8月提出了攀西鋼二基地可行性研究報告,趙樹春曾發表了題為《對發展西南地區鋼鐵工業規劃中幾個問題的探討》的學術論文,對發展西南地區鋼鐵工業具有重要價值。
趙樹春病休後仍十分關注攀西鋼二基地建設的進展情況。病重後雖不能講話,但仍堅持把有關技術情況逐一寫成文字材料,交給組織。
1998年12月31日,趙樹春因病逝世,終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