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譚家街道辦境內,位於東北郊灞河西岸。在西安東2環延伸線上的大明國際汽配城東北。全村擁有上千戶人家,有11個小組,現在被幾條路分為趙村街,趙北堡,趙南堡,趙圍牆幾部分,1,2.3.4.5.11組為趙村街,6組為趙北堡,7,8組為趙圍牆,9,10組為趙南堡,相傳趙村是古代一位將軍在此落腳,之後生活在此地,慢慢繁衍生息,就有了今天的趙村。《鹹寧縣誌·金帖》載金代已有此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村
- 外文名:zhao cun
-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譚家街道辦
- 戶數:上千戶
- 小組:11個
《兩縣續志-義行傳》有介紹本村鄉賢興修河提的壯舉,原文如下“宗績, 趙村人。趙村當滻、灞之交,滻堤尤扼要。乾隆三十五年,河水泛溢,傷禾稼,災甚巨。績倡首謀於眾,築堤保障。工竣栽樹,堤基益固,卒弭河患。迨歲久,趙村六社人猶推廣其意,增築不懈。”
村東為秦漢灞橋橋址。此村為西橋頭,系軹道亭所在。公元206年,秦王子嬰在此橋向劉邦投降,宣告秦王朝滅亡。
洪濟寺寺址位於譚家鄉趙村村東低洼地帶,創建年代無考。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重修。隆慶二年(1568年)僧人宏貞募化集資置廟產土地數十畝,建廟宇十餘間,並植林木。後又經萬曆元年至萬曆三十年(1573~1602年)及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多次增修。宣統元年至辛亥革命(1909~1911年)改為私塾國小,1939年擴建為趙村國小。
無量廟在譚家鄉趙村街道中間,有大殿3間,廂房數間。合作化後改作大隊辦公室,1958年改成生產大隊公共食堂的灶房。80年代後拆毀。解放前在趙南、趙圍建有菩薩廟、關帝廟等八個廟宇。解放後均改作他用或被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