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後留校任教;1990年任副教授;1996年任教授。現任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兼任考古系常務副主任、考古文博院常務副院長、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朝洪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5年10月5日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本科
- 專業方向:新時期商周考古
- 研究方向:新石器時代考古、玉器考古
人物經歷,學術活動,學術論著,
人物經歷
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後留校任教;1990年任副教授;1996年任教授。現任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兼任考古系常務副主任、考古文博院常務副院長、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等職。
學術活動
1、1998年4月12——20日趙朝洪、吳小紅赴斯洛維尼亞參加盧布爾雅那大學舉辦的“歐亞大陸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
2、1998年4——5月鄒衡、趙朝洪、劉緒、吳小紅參加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代表團赴埃及、義大利、希臘等國考察,鄒衡任代表團顧問,趙朝洪任副團長,歷時半個月。
3、1998年10月趙朝洪參加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委員會在北京三元賓館召開的“中國出土玉器鑑定與研究學術討論會”。
4、1998年?月趙朝洪赴廣東省參加“中石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
5、1999年1月經北京市文物局同意,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組成“東胡林考古隊”,趙朝洪任隊長,鬱金城、王幼平任副隊長,開展對北京市門頭溝區東胡林遺址的調查與發掘工作。
6、2000年11月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召開了《中國古代玉器與玉文化高級研討會》,來自中國(包括香港、台灣地區)、日本、韓國、美國等國的40餘名考古、文物、歷史、地質及科技界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趙朝洪主持了會議。北京大學副校長何芳川教授、著名學者季羨林教授出席會議並講話。
7、2001年8——11月趙朝洪主持了對東胡林遺址的第一次發掘工作,參加發掘的有研究生4人,市文物研究所1人,區文管所1人。多名教師及多學科專家學者參加了現場考察與研究。
8、2001年趙朝洪主持遼寧省重大軟科學課題(項目號2001401027)《岫巖玉的開發歷史與可持續發展》(2001—2003)獲得批准。
9、2001年11月3——6日趙朝洪參加在河南省三門峽舉行的“仰韶文化發現八十周年紀念會暨學術討論會”,並作學術考察。
10、2001年嚴文明、趙朝洪、張江凱、趙輝、張弛、樊力參與的《新石器時代考古教學與研究》獲北京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11、2001年6月8日趙朝洪被聘為國家重點課題“西北人文資源資料庫“專家組成員,並主持國家重點課題(批准號01AA02)《西部人文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文物考古子課題(2001—2005),以及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資金項目《西北人文資源環境基礎資料庫》文物考古子課題(2001—2005)。
12、2001年12月1——3日趙朝洪應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香港校友會邀請同郝平、徐苹芳、鄧婭、許諍、李崇峰等一行7人赴陝西省扶風、西安考察大秦寺、碑林博物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13、2002年趙朝洪主持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批准號01BJBLS022)《東胡林人及其文化研究》(2002—2005)獲得批准。
14、2002年11月4——11日赴韓國鮮文大學校講學,並進行田野考古考察。
15、2003年9——11月趙朝洪主持了對東胡林遺址的第二次發掘,參加發掘的有研究生3人,市文物研究所2人。多名教師及國內外多學科專家學者參加了現場考察與研究。
16、2003年?月趙朝洪赴廣西桂林參加“華南及東南亞史前考古——甑皮岩遺址發掘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
17、2004年5月趙朝洪赴大連參加“中國玉文化、玉學第四屆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
18、2004年7月24——28日赴內蒙古赤峰市參加“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
19、2005年8月12——16日趙朝洪赴新疆和田參加“首屆中國和田玉文化研討會”,並作“和田玉與玉石之路——西北人文資源的瑰寶”的大會發言。
20、2005年9——11月趙朝洪主持了對東胡林遺址的第三次發掘,參加發掘的有研究生3人,市文物研究所2人。多名教師及多學科專家學者參加了現場考察與研究。
21、2005年10月14——15日趙朝洪參加在北京中國地質大學舉行的“首屆地球科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暨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第17屆學術年會”,並作大會發言。
22、2005年12月趙朝洪主持的國家文物局邊疆考古項目(批准號文物保函【2005】1293號)《玉石之路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察與研究》(2005—2008)獲得批准。
23、2005年趙朝洪主編的《中國古玉研究文獻指南》獲北京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4、2006年1月趙朝洪主持的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項目批准號05JJD780002)《華北地區舊、新石器文化過渡研究—以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為中心》(2005—2008)獲得批准。
25、2006年9——11主持了對東胡林遺址的第四次發掘,參加發掘的有研究生3人,市文物研究所2人。多名教師及國內外多學科專家學者參加了現場考察與研究。
26、2007年趙朝洪主持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批准號06AaLS002)《東胡林人及其文化研究》(2006—2010)獲得批准。
27、2007年9月18——21日趙朝洪赴河南省新鄭市參加“紀念裴李崗文化發現三十周年暨學術研討會”。
28、2007年11月28——12月1日趙朝洪應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邀請為“全國博物館專業人員玉器鑑定研修班”授課。
29、2008年5月4——7日趙朝洪赴浙江溫嶺參加“東甌古城學術研討會”,並作考古考察。
30、2008年趙朝洪主持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08BKG002)《東胡林文化遺存研究》(2008-2011)獲得批准。
31、2009年5月21——22日 “華北地區舊—新石器時代過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舉行,趙朝洪主持了會議。
32、2009年11月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邀請赴廣東揭陽進行玉都複審,並作“玉與中國的玉文化”的學術報告。
33、2010年5月31——6月1日趙朝洪應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邀請為“全國博物館專業人員玉器鑑定研修班”及“2010年文物拍賣專業人員玉器鑑定培訓班”授課。
34、2010年12月9——12日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邀請赴廣東揭陽參加世界華僑華商大會及揭陽玉石文化節,並作《中國玉文化的特質及其普世價值“的學術報告。
35、2011年9月1——2日趙朝洪參加了在北京大學召開的“玉石學國際學術討論會”,並作“中國玉文化的特徵及其價值”的大會發言。
2、1998年4——5月鄒衡、趙朝洪、劉緒、吳小紅參加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代表團赴埃及、義大利、希臘等國考察,鄒衡任代表團顧問,趙朝洪任副團長,歷時半個月。
3、1998年10月趙朝洪參加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委員會在北京三元賓館召開的“中國出土玉器鑑定與研究學術討論會”。
4、1998年?月趙朝洪赴廣東省參加“中石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
5、1999年1月經北京市文物局同意,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組成“東胡林考古隊”,趙朝洪任隊長,鬱金城、王幼平任副隊長,開展對北京市門頭溝區東胡林遺址的調查與發掘工作。
6、2000年11月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召開了《中國古代玉器與玉文化高級研討會》,來自中國(包括香港、台灣地區)、日本、韓國、美國等國的40餘名考古、文物、歷史、地質及科技界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趙朝洪主持了會議。北京大學副校長何芳川教授、著名學者季羨林教授出席會議並講話。
7、2001年8——11月趙朝洪主持了對東胡林遺址的第一次發掘工作,參加發掘的有研究生4人,市文物研究所1人,區文管所1人。多名教師及多學科專家學者參加了現場考察與研究。
8、2001年趙朝洪主持遼寧省重大軟科學課題(項目號2001401027)《岫巖玉的開發歷史與可持續發展》(2001—2003)獲得批准。
9、2001年11月3——6日趙朝洪參加在河南省三門峽舉行的“仰韶文化發現八十周年紀念會暨學術討論會”,並作學術考察。
10、2001年嚴文明、趙朝洪、張江凱、趙輝、張弛、樊力參與的《新石器時代考古教學與研究》獲北京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11、2001年6月8日趙朝洪被聘為國家重點課題“西北人文資源資料庫“專家組成員,並主持國家重點課題(批准號01AA02)《西部人文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文物考古子課題(2001—2005),以及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資金項目《西北人文資源環境基礎資料庫》文物考古子課題(2001—2005)。
12、2001年12月1——3日趙朝洪應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香港校友會邀請同郝平、徐苹芳、鄧婭、許諍、李崇峰等一行7人赴陝西省扶風、西安考察大秦寺、碑林博物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13、2002年趙朝洪主持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批准號01BJBLS022)《東胡林人及其文化研究》(2002—2005)獲得批准。
14、2002年11月4——11日赴韓國鮮文大學校講學,並進行田野考古考察。
15、2003年9——11月趙朝洪主持了對東胡林遺址的第二次發掘,參加發掘的有研究生3人,市文物研究所2人。多名教師及國內外多學科專家學者參加了現場考察與研究。
16、2003年?月趙朝洪赴廣西桂林參加“華南及東南亞史前考古——甑皮岩遺址發掘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
17、2004年5月趙朝洪赴大連參加“中國玉文化、玉學第四屆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
18、2004年7月24——28日赴內蒙古赤峰市參加“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
19、2005年8月12——16日趙朝洪赴新疆和田參加“首屆中國和田玉文化研討會”,並作“和田玉與玉石之路——西北人文資源的瑰寶”的大會發言。
20、2005年9——11月趙朝洪主持了對東胡林遺址的第三次發掘,參加發掘的有研究生3人,市文物研究所2人。多名教師及多學科專家學者參加了現場考察與研究。
21、2005年10月14——15日趙朝洪參加在北京中國地質大學舉行的“首屆地球科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暨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第17屆學術年會”,並作大會發言。
22、2005年12月趙朝洪主持的國家文物局邊疆考古項目(批准號文物保函【2005】1293號)《玉石之路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察與研究》(2005—2008)獲得批准。
23、2005年趙朝洪主編的《中國古玉研究文獻指南》獲北京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4、2006年1月趙朝洪主持的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項目批准號05JJD780002)《華北地區舊、新石器文化過渡研究—以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為中心》(2005—2008)獲得批准。
25、2006年9——11主持了對東胡林遺址的第四次發掘,參加發掘的有研究生3人,市文物研究所2人。多名教師及國內外多學科專家學者參加了現場考察與研究。
26、2007年趙朝洪主持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批准號06AaLS002)《東胡林人及其文化研究》(2006—2010)獲得批准。
27、2007年9月18——21日趙朝洪赴河南省新鄭市參加“紀念裴李崗文化發現三十周年暨學術研討會”。
28、2007年11月28——12月1日趙朝洪應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邀請為“全國博物館專業人員玉器鑑定研修班”授課。
29、2008年5月4——7日趙朝洪赴浙江溫嶺參加“東甌古城學術研討會”,並作考古考察。
30、2008年趙朝洪主持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08BKG002)《東胡林文化遺存研究》(2008-2011)獲得批准。
31、2009年5月21——22日 “華北地區舊—新石器時代過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舉行,趙朝洪主持了會議。
32、2009年11月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邀請赴廣東揭陽進行玉都複審,並作“玉與中國的玉文化”的學術報告。
33、2010年5月31——6月1日趙朝洪應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邀請為“全國博物館專業人員玉器鑑定研修班”及“2010年文物拍賣專業人員玉器鑑定培訓班”授課。
34、2010年12月9——12日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邀請赴廣東揭陽參加世界華僑華商大會及揭陽玉石文化節,並作《中國玉文化的特質及其普世價值“的學術報告。
35、2011年9月1——2日趙朝洪參加了在北京大學召開的“玉石學國際學術討論會”,並作“中國玉文化的特徵及其價值”的大會發言。
學術論著
1998——2011年間發表的主要論著(文物、考古)
一、
1、Zhao Chaohong. New Achievementsin the Study o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Paleolithic to the Neolithic in China , Documenta Prathistorica XXⅤ,Ljubljana 1998.
2、、趙朝洪: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發現、研究及相關問題的探討,《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考古卷),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3、趙朝洪:中國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的研究,《中石器文化及有關問題研討會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4、趙朝洪:中國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研究的新進展,《文化的饋贈-漢學 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考古卷)p182-186,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5、Zhao Chaohong and Wu Xiaohong. The Dating of Chinese Early Pottery and a Discussion of Some Related Problems, Documenta Prathistorica XXⅦ,Ljubljana 2000。.
6、趙朝洪:新石器時代考古,《中國考古學年鑑》(1998),文物出版社,2000年9月。
7、趙朝洪、吳小紅:中國早期陶器的發現、研究及早期制陶工藝的初步探討,《陶瓷學報》2000年4期。
8、趙朝洪等:北京東胡林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獲重要發現,《中國文物報》2003年5月9日第一版。
9、、趙朝洪、吳小紅:中國早期陶器的發現及相關問題的探討,《考古學研究》(五),科學出版社2003年。
10、趙朝洪等:新石器時代考古,《中國考古學年鑑》(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9月。
11、趙朝洪等:遼海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原料產地的初步探討,《中國玉學玉文化論叢》三編(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9月。
12、趙朝洪:《東北地區史前玉器原料產地的初步考察及思考》,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1世紀的中國考古學——紀念佟柱臣先生85華誕學術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又載載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1世紀的中國考古學——紀念佟柱臣先生85華誕學術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
13、趙朝洪等:《東胡林、轉年、南莊頭與於家溝——華北早期陶器的初步探討》,載《華南及東南亞地區史前考古——紀念甑皮沿遺址發掘3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6-127頁,文物出版社,2006年。
14、趙朝洪等:《北京東胡林遺址2005年發掘又獲重要成果》,載國家文物局主編:《2005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6-8頁,文物出版社,2006年。
14、趙朝洪:《北京門頭溝東胡林史前遺址》,(《考古》2006年第7期)。
15、趙朝洪:東胡林人,《文史知識》2008年第6期.。
16、趙朝洪等:《從玉器原料來源的考察看紅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的關係》 2004年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56-463頁,文物出版社,2006年。
17、趙朝洪等:《北京東胡林遺址的發掘及其意義》,載《全球化背景下考古學新前沿解讀中國古代傳統—慶祝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29-39,美國AMS藝術、科學與人文基金會出版,2008年。
18、趙朝洪::《中國的玉器起源及相關問題》,《名家論玉》(二),科學出版社 2009年11月。
19、東胡林考古隊(趙朝洪等):東胡林遺址的發掘及其意義,《北京文化史》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5月
20、趙朝洪等:《和田玉和 “玉石之路”——中國人文資源的瑰寶》,2006年8月新疆和田第二屆中國和田玉文化旅遊節學術討論會論文。又載劉國祥、於明主編:《名家論玉——2008紹興“中國玉文化名家論壇”文集》,:113-134頁,科學出版社,2009。
21、趙朝洪等.:《從玉料產源考察談玉器起源的幾個問題》,.載《東南考古研究.》(第四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22、趙朝洪:《中國玉文化的特質及其普世價值》,載《名家論玉》(三),科學出版社,2010年6月。
23、趙朝洪:《西北地區文物與考古資源概述》,載《從遺產到資源——西部人文資源研究報告》,學苑出版社,2010年4月。
二、
1、趙朝洪主編:《中國古玉研究文獻指南》,科學出版社,2004年1月。
2、趙朝洪等著:《中國岫巖玉》,科學出版社,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