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娥(1983年全國勞動模範)

趙春娥(1983年全國勞動模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春娥(1935~1982)勞動模範。女。洛陽偃師人。1958年參加工作,曾在洛陽造紙廠當鍋爐工,1966年到老集煤場做臨時工,1971年轉為正式工人。進煤場後,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商業服務工作,熱心為用戶服務,處處為國家精打細算,被譽為"閒不住的實幹家"。熱心照顧孤寡老人和軍烈屬,影響、幫助青年一代健康成長。1983年被追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春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偃師
  • 出生日期:1935年
  • 逝世日期:1982年
  • 職業:老集煤場工人、中共黨員
  • 主要成就:1982年6月洛陽“模範共產黨員”
    1982年8月全國“特級勞動模範”
    1983年2月“全國勞動模範”
  • 榮譽:黨的好女兒,工人階級的好女兒
個人資料,個人簡介,生平,榮譽評價,社會影響,

個人資料

中文名: 趙春娥
家鄉: 河南省偃師
永遠的豐碑:趙春娥永遠的豐碑:趙春娥
性別: 女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935年
去世年月: 1982年
所處時代: 現代
職業: 煤場工人
政黨: 中國共產黨
成就:1982年6月,中共洛陽市委追認趙春娥為“模範共產黨員”
重要事件:帶病堅持為五保戶、軍烈屬老人送煤送糧打掃衛生操勞家務。
榮譽:被譽為“黨的好女兒”,“永遠的豐碑”,“工人階級的好女兒”

個人簡介

煤場勞模趙春娥,1935年出生,河南偃師人,中共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她1966年在洛陽老集煤場當現場工,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趙春娥工作認真負責,惜煤如金,幾十年如一日在車站看守煤堆,注意點滴節約,每天貓著腰用手將漏在石縫裡的煤摳出來,十個手指經常磨得鮮血淋淋,硬是揀回150噸煤。她長期堅持乾髒活累活,積勞成疾;面對病魔,她帶病工作,還堅定地說:“我寧肯倒在煤堆上,決不躺在病床上!我喜歡煤場,也離不開煤場,死後將我的骨灰撒在煤場上,讓我看煤。”她助人為樂,是出了名的活“雷鋒”,在患癌症期間,仍堅持為五保戶、軍烈屬老人送煤送糧打掃衛生操勞家務,被譽為“黨的好女兒”。
趙春娥

生平

趙春娥(1935~1982年),女,河南省偃師縣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58年4月到洛陽造紙廠當鍋爐工。1962年返鄉務農。1966年到洛陽市煤炭公司當工人,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1~1972年,趙春娥負責看護長期放在車站貨場的煤。她早去晚歸,清理煤底和現場,對撒落在道軌石渣里的煤,用手一點點摳出來,許多次手指摳出了血。兩年中,共在道旁石渣中清理出50多噸煤。“文化大革命”期間,煤場生產不正常,民眾買煤難。趙春娥急民眾所急,加班加點工作,有時連續乾兩個班。有人批評她“光拉車,不看路”,她反駁說:“只要民眾能買到煤,自己受苦挨點批算什麼,多搞生產我看啥時候都不會錯。”
1977年,趙春娥被調到老城煤場當現場管理工。她只要一上班,就不停地工作。經她管理的煤場,堆放整齊,道路乾淨,煤不超耗。1979年在增產節約活動中,她訂出一年節約200元的目標。利用節假日和業餘時間,她把長期撒落在地上人踏車輾的煤,一鎬一鍬挖起來,僅此就清理出21噸。她還把沉澱在排水溝里的煤,一點點撈起來,把擦試機器用過的棉紗洗淨曬乾,重新再用。是年,她為國家節約460元,超額9倍完成市煤炭公司的節約指標。 
趙春娥
除本職工作外,趙春娥主動到煤場附近的大街小巷為孤寡老人、烈軍屬、支邊援外家屬送煤、拆洗被褥。1968年冬的一天,大雪紛飛,她和幾位同事,冒雪給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送煤。發現老人屋頂有破洞,風夾雪花往屋裡灌,床上的被褥又髒又薄。她當即把被褥抱回家洗淨烤乾,添上自己的棉花,縫好送去。第二天,又和同事把老人房子修好。她給大家做好事,可她自己家裡修房子時,沒誤過一天班。大兒子結婚,她還是在別人的提醒下,才提前兩個小時回家料理。
趙春娥是現場工,她除把現場管理好外,還常主動幫助粉碎班幹活。當粉碎班要分給她一份獎金時,她不肯接受。實在推辭不掉,她就把這錢添上自己的錢,買來熱水瓶和糖果,送給託兒所的孩子們;買來打氣筒放在值班室,方便買煤民眾;買來茶具以供職工喝水用。趙春娥身體不好,家庭生活比較困難。1982年春節前,工會補助給她50元錢。她把這筆錢買成煤、雞蛋和蔬菜,分送給街道上的困難戶。
長期帶病工作,趙春娥肝病惡化。1980年12月,經治療有所好轉。醫生在出院證明上寫:“肝硬化並腹水形成,建議停止工作繼續治療。”她把醫生的證明悄悄裝起來,找煤場領導要求上班。領導勸阻不下,將其安排在商店門口值班,並規定不到煤場去,不乾體力活,不外出走訪用戶。但她一上班,就擦玻璃,掃地搞衛生,還找機會到煤場幫助粉煤、洇煤、打掃現場。
1982年4月20日,趙春娥照例提前上班,打掃商店院內外衛生。上班後不久,便大口吐血,下午被送進醫院搶救,次日5點50分凌晨逝世,年僅47歲。

榮譽評價

趙春娥典型影響深遠
洛陽日報首家推出趙春娥的事跡報導後,工人日報、河南日報等紛紛刊發趙春娥事跡,配發社論、評論員文章……趙春娥的事跡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中共中央發出檔案《向趙春娥同志學習 努力建設一支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職工隊伍》。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在全省開展向模範共產黨員、省勞動模範趙春娥同志學習的決定》。
1982年,國家商業部和全國婦聯書記處分別追授趙春娥為全國商業特級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
1983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追授趙春娥全國勞動模範稱號,號召全國人民向她學習。
趙春娥(1983年全國勞動模範)
1996年春,在由文化部、全國總工會等12家單位組織的第二屆“中國雷鋒”評選活動中,趙春娥同孔繁森、蔣築英、安珂、鄧稼先、林巧稚、張志新、呂玉蘭等共10人一起入選。此稱號為終身榮譽,其事跡將作永久展示。他們的精神將同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的精神一樣,永照人間。
從1971年起,趙春娥先後10次被評為公司、局、市、省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特級勞動模範。1982年6月,中共洛陽市委追認趙春娥為“模範共產黨員”。同年8月,國家商業部追授她為全國商業“特級勞動模範”。1983年2月,國務院又授予她“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社會影響

趙春娥逝世後,《人民日報》、《工人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及全國幾十家報紙、電台報導了她的事跡,並發了社論。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為她題了詞。國家主席李先念的題詞是:“學習趙春娥同志,用共產主義精神從事勞動和工作。”
1980年底,早在洛陽日報復刊籌備期間,本報記者張拴就深入老集煤廠採訪了趙春娥。這是趙春娥第一次面對面接受記者採訪。
1981年2月21日,洛陽日報在二版刊發《為人民服務一輩子》的通訊,對趙春娥進行報導。
報社原副總編、攝影記者孫德俠同志深入老集煤廠,為趙春娥同志拍攝了一張工作照。這是趙春娥生前留下的唯一的工作照。
趙春娥紀念館趙春娥紀念館
趙春娥去世後,1982年5月19日,洛陽日報一版在《向趙春娥學習 做趙春娥式的工人》的欄題下,發表由記者何斌恆,通訊員韓大明、王寶龍、趙天保采寫的長篇通訊——《生命不息 工作不止——記省勞動模範、老集煤店工人趙春娥》。
緊接著,洛陽日報又在顯著位置刊發了中共洛陽市委、市總工會號召全市工人學習趙春娥的通知。
接下來,報紙又連續發表了3篇社論和5篇評論員文章,號召全市人民向趙春娥同志學習。
同年7月24日又在報紙一版左辟欄刊發《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記模範共產黨員趙春娥的成長》;報紙還刊發了《趙春娥的話》等後續報導,推動了全國、全市學習趙春娥活動的深入。
趙春娥去世後,政府在趙春娥工作過的老集煤廠為其建紀念館;2004年11月,趙春娥紀念館同洛陽市烈士陵園、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河南省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等被命名為河南16個“紅色”教育示範基地之一;2005年3月,又被洛陽市確定為8個先進性教育活動基地之一。
趙春娥作為一種時代精神的象徵,給我們這個民族增添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