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嶺(農民攝影家)

趙文嶺(農民攝影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文嶺,1955年生,河北省滄州市獻縣農民攝影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文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1955年
  • 主要成就:感動滄州十大新聞人物
  • 代表作品:“留住民族英雄的最後影像”
他的拍攝,他的故事,他的宣講,

他的拍攝

“留住民族英雄的最後影像”
在滄州獻縣苗莊村,那棟貼滿白色瓷磚的二層小樓就是趙文嶺的家。他毫不掩飾地說:“這是俺村最好的房子。建這個房子,都是為了那些照片。”
他從1990年3月開始追尋馬本齋的足跡拍攝照片,至今已拍攝數萬張。那些照片的底片,被他分門別類放在一個個鞋盒裡,整齊地碼放在二層樓上通風透氣又避光的角落。二樓空曠的大廳,四周的牆角處擺滿一位位老人的肖像。
代文悌,回民支隊中為數不多的女同志之一,曾在冀中軍區前線報社工作。她說,報社的3個記者被侵華日軍抓去,將要被砍頭時,其中一個說“眼看就要光明了……”,另一個接著說,“咱是看不見了,別人看見就行了嘛。”老人陷入回憶,趙文嶺趁機摁下快門,快門咔嚓聲驚動了她。她立刻伸手做出制止的動作,她的肖像是趙文嶺為她拍的唯一一張照片。
白玉峰,1939年6月參加回民支隊,高紀莊突圍負傷後,他躲在阜城一村民家養傷。10天后,日偽搜查傷員,當地村民就在老墳地旁邊挖了一個假墳,他們3名傷員在假墳里呆了7天。照片上的他精神矍鑠,如今早已不在人世。
“我最怕的就是這個(隊員離世)……我找到他們時,他們已八九十歲,生命脆弱的很。所以我要找到他們,拍下他們的照片,留住這些民族英雄的最後影像。”趙文嶺邊走邊講,隨便拿起一張照片,他都能講出一段鮮為人知又感人肺腑的故事。
鏡頭記錄138位回民支隊隊員
21年間,從冀中平原到祁連山脈、從黃土高坡到江南水鄉,趙文嶺的腳板兒走過全國30個省(市、區),拍下了138位回民支隊老隊員的肖像及數萬張圖片,留下採訪筆記十幾本。“現在,這些老人大多已經不在了,不在了……”說到這裡,趙文嶺眼圈發紅。
值得欣慰的是,趙文嶺及時留下了這些珍貴的影像。平時,他們或放在趙文嶺簡樸的展室內或掛在他家的客廳內。趙文嶺家近40平方米的客廳,儼然就是一個小型展室。馬本齋的兒子馬國超為其題詞,“一個中國農民鏡頭裡的抗日英雄展覽”。
其中部分回民支隊老隊員的肖像照片,曾40餘次在全國各地展覽。趙文嶺也一次又一次為觀眾講解照片主人公的故事,講述自己尋找他們的故事。

他的故事

花十幾年時間尋找傳說的地方
1940年正月廿五,馬本齋率回民支隊在一個傳說叫做“棲鳳莊”的地方經歷了一場激烈戰鬥。為尋找戰鬥發生地並拍攝當地遺存,趙文嶺多次前往傳說中的地點尋找。去年麥收前,他終於找到一個名為“起鳳莊”的村子。經證實,這就是當年戰鬥打響的地方。因一個錯誤的地名,趙文嶺尋找了十幾年。
時間就像一把無情刻刀,它在持續地消滅著歷史的痕跡。趙文嶺就是與時間賽跑,搶在時間前面留住歷史。但他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聽說馬本齋的弟弟在石家莊,也想到華北烈士陵園拍攝馬本齋的墓地,趙文嶺幾次三番到石家莊尋找。沒有錢住宿,他就悄悄躲在馬本齋墓附近的松樹上過夜。
白天尋找,晚上睡樹杈,趙文嶺最終等來馬本齋弟弟已在兩個月前去世的訊息。失望又失落的趙文嶺在這期間拍攝了大量馬本齋墓地的照片。其中一張黑白照片上,莊嚴的墓地被蒼松翠柏掩映,無數白花將墓地幾乎全部蓋住。“這是我最喜歡的照片之一,也是我與英雄最近的時刻。”說話時,他掏出潔白的手絹,輕輕拭去照片上的微塵。
冒嚴寒找到回民支隊延續部隊
馬本齋英年早逝,他的回民支隊又向何處去了?在今天是否還有延續部隊?趙文嶺除了尋找回民支隊老隊員,也在研究和尋找回民支隊延續部隊的下落。
得知馬本齋回民支隊最後一支延續部隊在新疆奇台某部三個泉邊防站時,趙文嶺辭別家人,帶著母親賣糧食的錢啟程尋訪。
他到奇台時,正值2004年大寒時節。在中蒙邊境線上,三個泉邊防站最低氣溫達零下35℃。去邊防站的交通不便,數十里山路趙文嶺只能步行。翻山過程中,鞋底和鞋幫“分家”了,他就撿來稻草,將鞋幫鞋底綁在一起繼續趕路。
在那裡,趙文嶺將民族英雄馬本齋的故事講給戰士們聽,一場戰役又一場戰役,一遍又一遍。一個月後,趙文嶺離開的日子到了。“英雄的後代,做英雄的戰士”全連官兵在橫幅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他的宣講

他的家引來參觀者
“講馬本齋的故事,我怎么都講不夠!”除了拍攝回民支隊,趙文嶺還是“兼職”講解員。
趙文嶺(農民攝影家)
自家的客廳和展室是趙文嶺的基地。周邊縣市參觀者慕名而來,山東、山西等外省參觀者也攜妻帶子而來。每一次,趙文嶺都認真地講,不論觀眾是幾十個還是幾個,甚至是一個。
國小和大學,是趙文嶺最願意去的地方。給學生講述馬本齋的故事,趙文嶺不用手稿。而馬本齋紀念館,是趙文嶺講解最動情的地方。那裡的部分照片,是他拍攝的;部分展品,是他捐贈的;部分重要戰役的發生地,是他曾探訪過的。從早7點到晚7點,趙文嶺口若懸河,聲情並茂,幾乎每一次講解都內容不同。經常是送走最後一批參觀者,他幾乎虛脫。
火車上辦“展覽”
去年10月上旬,趙文嶺去滄縣崔爾莊探望一位老革命戰士時,得知回民支隊一位名叫田雲的老隊員住在廣州,只有一個不太詳細的地址。趙文嶺第二天便坐車南下,並帶了500多張回民支隊的抗戰圖片。
火車上,他把這些圖片擺到臥鋪車廂的床上和桌上,向好奇的乘客講解。特殊的圖片展吸引了眾多乘客,大家認真觀看著,不少人取出相機拍照。火車到站,乘客們把趙文嶺送到車門口,一名乘客緊抱著他不肯放手,在列車員的催促下他才順利下車。
他用執著創造奇蹟
“講解員也好,攝影師也罷,一定要行萬里路!”21年追尋馬本齋回民支隊的足跡,趙文嶺執著地行走在路上。他並沒有想到自己能堅持這么久。在不停奔走中,馬本齋精神讓他的信心越來越堅定。他說,只要自己還能走得動,就會一直拍下去,一直講下去。
他的執著讓馬本齋精神得到發揚,也創造了自己的人生奇蹟。目前,他正在為七一的專題攝影展而忙碌。“我就想為祖國做點事,幹不了大事我乾小事。”趙文嶺文化水平不高,但樸實的話語擲地有聲。
學生為他作詩
《思趙文嶺老師》
魏鑫
得暇至滄州,每懷故友恩。
入座促膝談,感君慷慨音。
燕趙多義士,自古誦至今。
探尋革命路,滄桑二十春。
師母稱賢內,崇德亦尚勤。
年年如一日,善行鄉里聞。
午飯列佳肴,舉箸復何語?
不寐作此篇,留戀蘭蕙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