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趙故城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處:《石湖居士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趙故城
在邯鄲縣南,延袤數十里。
金石笙篁絕代無,鼪鼯藜藿正乘除。
園翁但愛城泥暖,侵早鋤霜種晚蔬。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趙故城:戰國時期趙國建都於邯鄲故城,是當時繁盛的大都會。遺址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南約四公里處,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戰國都城遺址之一。
②邯(Hán)鄲(dān):原趙國都城,今屬河北。
③延袤(mào):連綿。
④金石:鐘磐類樂器。笙(shēng)篁(huáng):泛指管樂器。《太平廣記》載詩有云:“邯鄲宮中,金石笙簧。”
⑤鼪(shēng)鼯(wú):指鼪鼠與鼯鼠。典出《莊子集釋·卷八·雜篇·徐無鬼》。鼪,即鼬,俗名黃鼠狼。鼯,一種似松鼠、食果實的動物。藜(lí)藿(huò):兩種野菜。此代指野草。乘除:本意為比喻人或事物的消長盛衰。此指爭鬥勝負。
⑥但:只。城泥:築城牆的泥土。
⑦侵早:剛剛破曉,絕早,凌晨。
白話譯文
趙故城在邯鄲縣以南,連綿達數十里。
原本邯鄲的鼓樂天下聞名繁華無比,現在只有黃鼬和飛鼠在野草中爭鬥。
老農喜愛殘破城牆的泥土適宜種田,凌晨冒著寒霜去田地鋤草種植蔬菜。
創作背景
范成大於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閏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寫了七十二篇七言絕句和一卷日記《攬轡錄》,以記沿途聞見,這首詩是其中第三十三首。詩人行至邯鄲,眼見名城邯鄲已成廢墟,而南宋統治者仍偏安一隅,不思恢復,憤而作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前兩句“金石笙篁絕代無,勝鼯藜藿正乘除”寫邯鄲的今昔,這裡本是音樂歌舞冠絕天下、繁華無比的大都市,但由於金人的占領,現在變成了一片瓦礫廢墟,到處雜草橫生,黃鼬和飛鼠在野草裡面躥來跳去,相互爭鬥。北方中原地區飽經戰火洗禮,“頹垣破屋古城邊,客傳蕭寒爨不煙”,到處都是斷井頹垣,昔日的繁華城市都受到了極大地破壞,詩人揭示了金人侵略者對淪陷區的破壞。
後兩句“園翁但愛城泥烴,侵早鋤霜種晚蔬”寫北方遺民的農家之苦。詩人沿途之中一直都在關注著北方遺民們的生活境況,相對於南方來說,北方氣候較為寒冷,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再加上異族統治者的殘酷剝削,生活頗為艱苦,終日操勞往往還無法果腹。詩中老農為了生計,不得不起早貪黑,鋤草施肥,雖說有一些自食其力的田家之樂,但是更多地是反映了農家生活的艱辛:如果不“侵早鋤霜”,就不能填飽肚皮,就不能繳納各種苛捐雜稅。這些生活的苦難、生計的艱辛,都是由於金人的壓迫,讓人讀來不覺心酸。
由於金人的侵擾,整箇中原變成了草原和廢墟,人民非死即逃,倖存者也變成了奴隸和牛馬。而入侵者,有的一戶就占八百頃的土地。范成大奉命使金一路上看到的情形真是慘不忍睹。祖國的土地如此受踐踏,祖國的同胞如此受蹂躪,而侵擾者得寸進尺,繼續逞狂,投降派認賊作父,繼續賣國,統治者醉死夢生,繼續荒淫享樂,這不禁使詩人氣涌如山。
這首詩既照應了愛國的主要思想線索,使得愛國的熱情更富有層次,同時也增加了田園詩的表現內容,讓詩人的眼界更加開闊,更加貼近農民日常生活。
名家點評
現代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周汝昌《范成大詩選》:(“鼪鼯”句)四物總寫目前荒蕪的景象,與不復可見的“金石笙篁”成為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