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趙慎畛
- 字號:字遵路,號笛樓,又號蓼生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湖南武陵
- 出生時間:1761年
- 去世時間:1825年
- 主要作品:《秦議》、《從政錄》
- 諡號:文恪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藏書故實,
人物生平
趙慎畛為諸生時,學政錢灃器之,曰:“人英也!”嘉慶元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御史、給事中。條上川、楚善後屯田保甲事宜。巡通州漕,革陋規,廉得楊村通判科索剝船,奏褫其職。湖南學政徐松矜愎失士心,欲附慎畛自固,常列其弟子優等,慎畛列款糾劾罷之。兩廣總督蔣攸銛薦其才可大用。
十七年,出為廣東惠潮嘉道。嚴治械鬥,捕南澳、澄海、潮陽盜甚眾;沿海民寮居為逋逃藪,悉編入保甲。逾年,擢廣西按察使。天地會匪結黨構亂,脅有貲者入其中,慎畛惟嚴罪匪首,被脅者不坐。廣東洋匪投誠後,漸入廣西為盜。設水路巡船以護商旅,督守令以捕盜多少為殿最。遠郡招解重囚煩費,吏因諱盜,省文法,嚴舉劾,緝捕始力。二十年,遷廣東布政使。州縣多積虧,展轉相承,悉心鉤稽,除其糾轕,庫儲頓增。南海、高要瀕河堤防多圮,民苦水患,籌款生息資歲修,屯田五千餘頃。賦重為累,請減糧額,攤抵於沙坦輕則之地。粵俗奢靡,刊發陳宏謀《行政訓俗遺規》,躬行節儉以示勸。
二十三年,擢廣西巡撫。習知粵西地勢如建瓴,旬日不雨即旱竭,勸民修堤塘,造龍骨車,開廕井,設井筒架,皆頒式俾仿行。地連黔、楚,群盜出沒,宜山會匪廖五桂、藍耀青分踞新、舊兩墟,糾眾分黨,偽立名目,勒索殷戶,爭利相擾,親往捕誅之。飭屬行保甲,置望樓,練民壯互相守望,縣建卡房數十座,府各督屬會營巡緝。柳州至省千餘里,設水汛四十三所,終任凡獲盜千七百餘人。盜多出於流匪,編客民籍,驅其單身遊蕩者,礦廠窯榨傭丁皆立冊,有保者留,否則逐。故事,梧、潯二關,巡撫例得動用盈餘。慎畛曰:“吾家衣食粗足,身為大臣,取盈將安用之?當為國家布仁澤耳。”乃於桂林設預備倉,增設書院,柳州、慶遠、思恩三府皆創設之;繕城濬河,廣置棲流所,並取給焉。
道光二年,入覲,宣宗嘉其誠實不欺,溫諭褒勉,擢閩浙總督。嚴申軍律,課諸鎮營汛勤訓練。浙江提督沈添華玩縱,劾罷之。責水師緝海盜,盜多就擒。上游四府多山,客民租山立廠,游匪群聚,遣兵搜山,捕誅其魁。閩安所轄有琅琦島,居民多為奸利,擒治之,移駐水師,建炮台,遂為省城門戶。台灣自來多亂,動煩大兵,慎畛尤以為慮,盡選賢能以治。鳳山莠民楊良斌煽眾起事,檄巡道孔昭虔、知府孔傳穟剿治,未一月而定,不煩一兵渡海。驩瑪蘭初設治,部議賦則較重,奏減之。民入山伐木,歲供道廠船料,匠首苛斂激變,捕誅首亂,更定采木章程,乃相安。戍兵萬四千,更代時皆赴廈門,由提督點驗,遠者千里,改由各提鎮分驗,兵困以蘇。台灣產米,漳、泉數郡仰給商運,江、浙、天津民無蓋藏,米貴輒生亂,於海口稽米船出數,酌豐歉為限制,常留有餘。疏請漳浦明儒黃道周從祀文廟,下廷臣議行。侯官謝金鑾、德化鄭兼才皆以學行著,素所敬禮,歿而舉祀鄉賢。又旌表義烈,以振風俗。
人物評價
慎畛服膺儒先,凡有益身心可致用者,皆身體力行。好善嫉惡,體恤屬僚,訓懇切,如師之於弟子。所至於文武官吏,常能識別其才否,人亦樂為之用。所著《奏議》、《從征錄》、《載年錄》、《讀書日記》、《惜日筆記》等書及《詩文集》凡數十卷。
藏書故實
清藏書家、學者。字遵路,一字蓼生,號笛樓。武陵(今湖南常德)人。諸生時,被學政錢灃看重,嘉慶元年(1796)進士,歷官編修、御史、給事中,嘉慶二十三年(1818),擢廣西巡撫、閩浙總督、道光五年(1825)雲貴總督等,卒諡文恪。曾拜紀昀為師,以阮元、翁方綱為友,對古籍版本學、目錄學有深研,鑑定宋元版本過目即識。所著《榆巢雜識》中說:“凡宋版本,魚尾下不刊印書名,間有之,非篇篇有也。有之亦非真書;但行書耳,編流水頁數於頁末界限外者。故裝潢書籍用長編,非如今之摺疊,又上下界限,僅一線墨,無二線墨,各行字數,亦參差不齊”。對古籍版本鑑賞有獨到之識,鑑藏之精。當時無人與匹。有藏書處曰“榆巢”、“省諐室”等,藏書甚富,貽後頗多。藏書精本亦多,惜無目錄留世。裔孫趙必振(?~1957),字曰生,以譯述外文書籍著稱。生前言趙氏藏書,世守五代,日本侵略軍入湖南時被毀於常德之役。著《從政錄》、《載筆錄》、《榆巢雜識》、《趙慎畛雜文》、《趙文恪奏議》、《讀書日記》、《惜日筆記》、《蓼生日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