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玉

趙廣玉(1927-1996)中共黨員。男、漢族、國中文化,江蘇省豐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廣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豐縣
  • 出生日期:1927
  • 逝世日期:1996
  • 性別:男
人物介紹,個人經歷,個人評價,

人物介紹

廣玉出生於農民家庭,自幼聰明活潑,思想敏銳。13歲時就參加革命活動,曾擔任豐縣抗日民主政府通訊員,衛生員,後被組織送選湖西抗日中學讀書,畢業後,積極參與抗日宣傳、募捐、送信等工作和數十次戰鬥,機智勇敢,多次受表彰。

個人經歷

1946年,19的趙廣玉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在豐縣和江西景德鎮任公安局、軍管會秘書、股長、幹事等職,積極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支前工作。1949年隨軍西進解放貴州,曾任威寧縣公安局、畢節行署公安處審訊科長等職。
1952年初,廣玉調任金沙縣公安局局長,領導全縣公安幹警投入了第二階段鎮反、取締反動會道門、禁毒等項鬥爭,取得了較好成績,穩定了社會,安定了民心。年末,任中共金沙縣委副書記,次年,主持縣委工作,至1954年4月正式擔任中共金沙縣書記。在他的領導下,金沙進入了農業合作化時期。廣玉忠實地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地有關方針、政策,深入實際,依靠民眾,親自試點,創建了縣內第一個互動組,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和第一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並把這些體制和經驗迅速在全縣推廣;同時,按上級部署,開展了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全縣的農業集體化和手工業、工商業的公私合營等集體生產、經營形式和社會主義體制的建立,順利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制度的過渡。
此期間,廣玉領導金沙人民大力發展工農業生產,工業上建成源村窖酒廠、城關酒精廠、國營八角煤廠、天靈造紙廠以及安底醋廠、金沙糖廠等一批商辦工業,農業上大力注意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動工興建西洛河水庫,襄衣大堰、文家橋水庫,花灘、民樂、幸福渠道工程;大力實施引進並推農業適應技術,改良土壤,引進良種,植樹造林和水土保持,1954年,清池區保全鄉因成績卓著,榮獲國務院獎旗。文教領域大發展,各地民族民間文藝得到發揚,縣內增辦了安底、石場二所中學和一批國小,各鄉建成衛生院,全縣年年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剔除社會惡習,使全縣人民精神面貌大為改觀。1957年,全縣經濟總量、糧食產量、財政收入都到歷史最高水平。社會治安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清平景象。各項事業的進步都顯露出廣玉的工作才智和駕馭能力。由於成績突出,1956年,趙廣玉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並出席了次年9月召開的八大一次會議。1956年元月,升任地委委員兼任中共金沙縣書記處第一書記、人民武裝部第一政委。
1957年後,“左傾”錯誤延及金沙,廣玉也受感染,縣內出現了反右鬥爭擴大化,大躍進中的高指標、浮誇風、共產風、一平二調等“五風一化”錯誤,大力反“右傾”,“反保守”,出現了“三高”(高指標、高優產、高徵購),以至縣委的工作出現嚴重失誤,為保住金沙這面“紅旗”,在農村已出現斷糧的形勢下,繼續“反瞞產戶”,“捉鬼拿糧”,導致縣內“三病”驟起,1959年夏秋之交,出現了人口外流和餓死人現象。入秋,加催公餘糧,糧食入倉達總產量的50%以上,農民人均口糧不足100斤,縣委壓縮居民供應保農村,機關幹部入食與民堂同苦等措施,如同杯水車薪,難解眾渴,“三病”蔓延,而對各級“右傾”幹部的鬥爭不止。出現了抄家、捆人現象,局勢的惡化繼續。1960年8月,縣委正視了這一問題,著手處理糧食短缺問題,採取了大種蔬菜等措施,以緩解缺糧困難。至此,金沙在短短兩年內,人口減少5萬餘人。1960年10月13日,廣玉被追究責任,停職反省,是年12月8日被省委宣布開除黨籍,當即被捕入獄。
身處逆境的趙廣玉仍堅信自己的信仰,關心受株連的各級幹部,積極要求上北京陳述真相,終未獲批准。1961年12月出獄後任黔西縣忿白農場副場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複查平反,恢復了廣玉的黨籍並調任銅仁地區經委第一副主任,後曾任銅仁地區地委常委、宣傳部長,省體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省老年體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期間,曾赴日本,朝鮮考察,為貴州體育運動的發展作了積極的努力。

個人評價

廣玉逝世後,貴州省體委黨委在悼詞中寫道:“趙廣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