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溝文化時期玉鳥權杖首(距今約7000年左右)
此玉鳥權杖首,長7.5厘米,高6.2厘米,體厚2.6厘米,玉質為河磨白玉,密度3.02克/cm3,底部呈現長方形體,有榫接功能,單鑽孔,備系穿細繩固定用。它反映了趙寶溝文化時期的歷史文化風貌、原始氏族社會等級高低的劃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寶溝文化玉鳥權杖首
- 所屬年代:公元前4400-5200年
- 出土地點: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高家窩鋪鄉趙寶溝村
趙寶溝文化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高家窩鋪鄉趙寶溝村西北。趙寶溝文化是繼興隆窪文化之後,在西遼河流域取得支配地位,並對紅山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又一支重要遠古文化。其主要經濟形式為原始農業,狩獵經濟占有一定比重。這一時期先民已存在等級高低之分,社會分工已趨明顯,表現出發達的原始宗教信仰和濃重的生殖崇拜。趙寶溝文化(今敖漢旗境內)距今7200-6400年左右,首次出現由豬首、鹿首和神鳥組合的“靈物圖像”,趙寶溝文化與興隆窪文化前後銜接,其原型形成於興隆窪文化中晚期。
玉權杖首解讀:
1、權杖首在華夏文明有其自身的發展軌跡,權杖文化曾在一段時間內深深紮根於華夏文明,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權杖的出現,說明在興隆窪文化時期、趙寶溝文化時期以及紅山文化早期的社會,已經形成了社會等級制度,也即貴族、權族的氏族社會,有了私有制的概念,甚至已經形成了原始的國家雛形,可見玉制權杖首,在我國華夏文明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的考證價值,屬於國家二級文物範疇。
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玉器格線紋裝飾手法最早見於興隆窪文化時期,並延續到趙寶溝文化和紅山文化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