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宗英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5年
- 職業:浙江農民合作社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人物經歷,社會活動,
人物經歷
趙宗英曾先後擔任過海鹽縣委書記、省農業廳廳長、省人大農業和資源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的他,談及家鄉時動情地說:“我很感激海鹽的父老鄉親,是他們幫我慢慢成長。”
趙宗英,排行老大,用他自己的話說也因此“早出山”。先後在武原鎮讀完國小和中學、海寧農校,服兵役回來後的趙宗英在富亭公社當了16年人武部幹事,1981年被派到海塘鄉當書記。而最令他記憶深刻的是,他居然從鄉黨委書記被直接任命為當時的海鹽縣委書記。
“有一天縣委辦公室的一位同志到我們家裡說,縣委書記叫你去一下,然後在縣委常委會上,聽到了省里任命我為縣委書記的決定。”趙宗英說,“我當時就呆掉了,就這樣被匆忙的推到海鹽最重要的位置,那天我不知道怎么回家的。”趙宗英感嘆。
1984年,站到歷史舞台上的趙宗英倍感壓力。雖然當時的海鹽農業底子好,各方面比較殷實,但工業經濟薄弱,如何讓經濟發展快一點,他覺得擔子很重。趙宗英回憶,當時海鹽鄉鎮企業的起步很低,只有一些磚瓦廠之類企業。為了尋找鄉鎮企業發展之路。他們白天跑農村、進企業調查研究,晚上回辦公室研究對策。
而當時就有一種事關經濟發展的新現象等著他們做決策。趙宗英說,當時海鹽澉浦除了集體企業外,還誕生了一批聯戶企業。對於這部分性質難定的企業,是支持還是圍堵呢?“當時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好,要支持,另一種認為他們是個私企業,不應該發展,我們沒有簡單的下定論,經過調查研究後認為對發展有幫助,應該支持,並且專門召開發展聯戶工業的會議。”趙宗英說後來又出台若干政策,這批企業發展勢頭很好,到1987年,聯戶企業發展到187家,占澉浦當時產值的30%左右,給社會作了很多貢獻。
1989年,趙宗英離開海鹽,先後擔任了海寧市委書記、浙江省農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農業廳廳長、省人大農業和資源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而在這些年裡,趙宗英一直惦記著家鄉的人,關注著家鄉的變化。
“我出生在海鹽,是海鹽的父老鄉親把我養大,最重要的是老師,他們不但傳授知識,也教我以誠待人,我一直記得這個‘誠’字。”說到這裡,趙宗英感慨良多。
新聞背景:《家鄉名人面對面》欄目由海鹽縣委縣政府主辦,海鹽縣委宣傳部、海鹽廣播電視台、嘉興日報海鹽分社、海鹽縣新聞中心、海鹽縣外經貿局承辦。欄目以在全國各地的政界、文化教育科技界、企業界的海鹽籍知名人士為採訪對象,通過對他們的專訪,加深家鄉人民與他們的溝通與了解,進一步激發他們關心家鄉、建設家鄉的愛鄉之情,發揮他們在海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橋樑、紐帶作用。
欄目以採訪對象的生活經歷和工作經歷為主線,通過主持人與家鄉名人面對面的電視訪談以及對有關親朋好友的輔助式訪談,客觀反映名人的成長曆程、對家鄉建設的殷切期盼和遠見卓識。
2010年,面對面攝製組將採訪作家余華、上海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等十多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工作的知名人士,欄目將於今年10月在海鹽縣廣播電視台的《今日海鹽》欄目、海鹽新聞網的《海鹽人物》欄目分期播出。
社會活動
如今,趙宗英仍然堅持在農學會的崗位上,組織一些大型科普活動、開展全國性質討論等。同時,他也非常關注家鄉海鹽。趙宗英說,近些年海鹽城市面貌明顯改善、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尤其是這幾年的工作思路,我認為非常好,關鍵要把想法和思路一筆筆的紮實做下去,還要組織好十二五規劃,發揮區位優勢,港口碼頭多了以後,還需要加大倉儲業發展,通過流通,積聚海鹽人氣,從而帶動商貿旅遊消費。”趙宗英最後給家鄉提出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