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完璧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四川南充縣
- 出生日期:一九零四年
- 逝世日期:一九九四年
- 畢業院校:上海新華藝術大學
- 代表作品:《江山一覽圖》
生平,趙完璧年表,
生平
四川南充縣大通人(現南充市嘉陵區大通鎮),十七歲就讀於張瀾先生主辦的職業中學藝術班。1926年入上海新華藝術大學,得潘天壽、諸聞韻、吳昌碩精心指導。回川後長期任教國立成都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私立四川藝專教授;南充縣中、嘉陵高中、嘉陵女師美術教師。1938年任復興藝職校教務主任兼國畫教授、代校長,後創辦岷雲藝專任校長至1949年底。
生前為四川省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委員,1980年被聘為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四川民國山水大家,一度和張大千先生齊名的老一輩國畫大師,張大千曾雲:"工筆山水,應推蜀中趙完壁."趙完璧先生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即已成名的書畫大家和教育家。是耳熟能詳、修養全面的藝術家。五十年代以後,中國傳統藝術不斷受到極左和崇洋思潮的擾亂而命途多舛,很多人出現過彷徨選擇了消沉,而先生則苦苦支撐,經營和固守著中國畫這一民族文化的結晶。
完璧先生青年時代就讀於張瀾先生主辦的南充職業中學藝術班,受到了全面的藝術基本訓練,在上海新華藝術大學得潘天壽、吳昌碩真傳,回川後長期任教成都師範大學和四川藝專,後來變賣家產創辦岷雲藝專,自任校長至新中國成立。先生有做文人畫家的資本,也具院體畫家的功夫。他根植於傳統,創新於傳統,超源於傳統,是他孜之以求一生的繪事觀。
從本書一百多幅作品,已概覽了趙先生藝術的全部。一幅1949年繪製的《紅樓大觀園》以實景樓台山石,曲徑通幽處松柏森森紅牆隱現,一幅深宮樓台亭角顯現的華麗富貴之氣,圖中百餘人物,形態各異,在僅2.5平尺的不大構圖中有如此繁複的具象表現,可見先生當年構思之新穎,意境之深邃,功力之老到。
先生的作品多以寫生稿構成,其中有八張6尺宣紙繪製而成的《江山一覽圖》和絹本的《八百里青城》、《長江萬里圖》、《川江出峽圖》等等不勝枚舉。
縱觀完璧先生作品,大幅巨幛筆墨古拙能扛鼎,山勢險峻起伏,挺拔雄偉;小幅手卷,冊頁精工,慎密嚴謹中不失空靈,闡釋著他在藝術上重突破自己,更貴在守住根的理念。他外師造化,內法心源,形成了自己的畫作雄渾博大、古樸的藝術風格。
2004年趙完璧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展,僅部分作品,已引起畫界同仁的震驚,曰“詩書畫印如此全面,而又如此有功夫的畫家,近百年來第一人也”。
完璧先生的青綠山水代表了中國畫壇二十世紀的最高水平,其中的枯樹、激流已成為難以逾越的絕唱,是四川畫界的驕傲。他秉承著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在其醇正中翱翔,筆下總不斷繪誦出生於斯、長於斯的巴山蜀水之情愫。他以詩人般的敏銳和赤子般的激情回報故土,回報社會。他的名字必將在繪畫史上千載流芳。
趙完璧年表
1908年-1916年(4歲-12歲)由父母送至離家一里多路的璧山廟公學走讀。尊師重道,從不輟學。感其誠,啟蒙老師(秀才)對之學業督促更嚴,每每單獨講解疑難或諄諄告誡。
1917年-1920年(12歲-15歲)就讀於縣西區公立國小(大通場)成績優秀。雖所漟多為應試之學,但卻為以後學新知識打下了良好基礎。
1921年(16歲)休學在家,考慮安排。是年冬天,聞張瀾先生回南充願振興南充縣立中學。父母同意,準備前往考試。
1922年-1925年(17歲-21歲)陰曆年後,考入離家七十餘里的南充縣立中學美術班。張瀾先生任校長,張秀熟任校務主任,校制修烈,紀律嚴明。
四年學制,偏重臨摹。臨摹《介子園》《點石齋》《醉墨軒》及古今名人畫稿。也兼學習畫素描、水彩及動靜物寫生。因刻苦學習,以第二名成績畢業。當時,學校欲其留校任美術教員,因不願落入俗套而謝絕。
1929年-1931年(25歲-27歲)從上海回川後,即被聘為成都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私立四川藝專教授。拜四川大收藏家、大文豪龔熙台先生為師。感其誠,龔先生將其收藏古字畫供之臨摹,三年不輟。
1932年-1937年(28歲-34歲)1931年冬,為戰爭所迫,返回南充,歷時六年。先後在嘉陵高中、嘉陵女師、南充縣立中學、私立成達中學等校任教。此其間,在鄉間天井溝辦了一所“私立學堂”供自己的兒子及一溝娃娃讀 1-4年級,老師是趙作榮。於1934年,完成自製套色石刻水印16開教學範本一部。內收集山水、花鳥、人物二十八幀。
1938年-1939年(34歲-35歲)春,受成都私立復興高級藝職校(原四川藝專)校長姜雲叢聘請,赴任教務主任兼國畫教授。
夏,強調實地寫生,率學生登青城山作寫生練習。在天師洞,青城山道長彭椿宣請先生作畫留念。先生即在三清殿上展紙揮毫,作山水人物圖,大氣磅礴,觀者無不讚嘆。後張大千先生見此畫,贊曰:“此畫異常開朗,蜀中畫士當推第一”。
陰曆五月初三,日本飛機轟炸成都之後,學校被迫多次疏散搬遷,致使經費嚴重不足,難以生存。光遷彭縣寂光寺(彭縣北門外三里)仍叫復興高級藝職校,約一年半。
1940年-1941年(36歲-37歲)學校遷文家場樂平殿。姜雲叢早已離去,完璧先生代為校長。更名為“西川藝專”。
原董事長楊森出川抗戰,多次告急,得到的回電是“不予支持,實在困難就停辦”。
趙先生將民族教育為已任,一方面傾家產,賣畫補助校用,一方面籌建董事會。新董事會會長是譽滿全國的謝無量,副董事長是綏署付官處長黃瑾懷,常務理事就是兼校長的趙完璧。
1941年春,經多方奔走,得川康綏靖公署主席鄧錫侯支持捐出琉璃場官地二十畝,作修建校址。
夏,為建校籌資回鄉變賣產業,並順便攜人上成都修建學校。
秋,在成都舉辦的第一次個人畫展,作品百餘幅,頗得好評。售者達四分之一,悉數捐與學校。
1942年(38歲)春,學校在下班場開學,更名為岷雲藝術專科學校,完璧任校長。
夏,回南充,著名畫家潘絜茲先生造訪,初識縣忙末深談。而潘先生對其印象卻非常深刻。
1943年-1945年(39歲-41歲)在岷雲藝專校的對面修得茅屋五間,作畫室及居家用。畫室名“退思草堂”。
1943年3月21日參觀徐悲鴻畫展。
冬,經人介紹續弦妻子李翰清,結束八年鰥居生活。
抗日戰爭慘烈,全國各地美術界人士先後到成都避難。每辦展覽先生必前往觀摩學習。多次觀摩張大千先生畫展。評價極高,言張先生傳統功底極深,卻不盡師古人。因張先生藝德高尚,又能提攜後學。因此,常請教於張先生。
因常外出寫生、創作、辦畫展賣畫助校,趙先生無力分身,將學校事務性工作交文學教員王伯與代理。(對內代校長,王伯與乃黃瑾懷妹夫)
1946年(42歲)抗戰勝利後,外遷學校陸續返回市區。完璧先生覓得九眼橋側白塔寺,經修復可容師生習住。下半年,岷雲藝專由琉璃場遷往九眼橋白塔寺行課,當時就聘了現還健在的著名畫家岑學恭教授國畫。完璧先生仍任校長。
1947年-1949年(43歲-45歲)
1948年後,追隨先生多年的學生李少銘代理過校長一年半。常外出寫生辦畫展。
從復興藝校到創辦岷雲藝專,歷任十一年校長,育才甚多。入選1986年選編《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的有李文信、楊永青。其他如劉俊輝、王世祥、莫孟初、牟康華、鐘漢、鐘佛履、陶默若(女)、耿繼斌、代隱樹、侯正元、李志國、李西河、趙雨眠等,都是有成就的學生。
1950年(46歲)成都市解放不久,么立岷雲藝專與南虹藝專合併到致名路公立四川藝專。六月,返回家鄉,與南充鄉下妻子兒子團聚。不料被當地農會限制行動。
1951年(47歲)土地改革開始,被錯劃為地主分子,遭受關押,隨即又以反動地主被判刑三年,在南充縣監獄勞改。
1953年-1954年(49歲-50歲)被有關部門提前九個月釋放,1954年初,因長期不居住農村且又是專業技術人員,獲準由農村遷居南充城內。以製造地球儀和人體針灸模型賣給市縣中國小校為業。
1956年(52歲)年初《人民日報》刊登將舉辦全國第二屆國畫展訊息,完璧先生作小寫《而今蜀道不再難》一幅送北京參展。從3500多件作品中入選的26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好評,被《新觀察》雜誌選作封面登出。
1957年(53歲)在成都市人民商場內租鋪面,做工藝品,為教育廳加工教學模型等。
1958年(54歲)夏秋,因申訴借劃問題,被認為搞翻案,復戴上“地主分子”帽子。從此任何作品都不準發表,任何單位的正式工作都不準用。政治權利被剝奪,行動自由受限,上街請假銷假。做掃地,掃廁所,洗大門義務勞動,生活艱難。
1959年(55歲)春,遷往鼓樓街轄區三桂前街51號後樓居住。
夏秋,完璧先生二兒子瑞國醫士校畢業,分配至阿壩州黑水縣人民醫院工作。
成都有個竹簾廠,生產竹簾,完璧先生以畫竹簾為業。同時與上海王星記扇莊、榮寶齋等畫扇面。
1960年-1962年(56歲-58歲)繼續畫竹簾與扇面為生。
1962年上半年,成都市竹簾廠停辦。為生活,做紙扇,蠟制兒童小玩具為業。
1963年-1965年(59歲-61歲)繼續勞動改造,生活艱難,但從未間斷對中國畫的探索和追求,練筆不止,完成精倫無比的黃楊木雕《昭君出塞》。
1965年夏,各校貫徹階級路線,完璧先生的小女兒賢媛國中畢業,各科成績平均為88.5分未能升入高中。醫院證明有病則免於上山下鄉。被安置在東城區椒子街三多巷一個電控組工作。為此,完璧先生少了一人生活負擔。
1966年(62歲)夏,“文化大革命”開始,挨斗挨整,被抄家,作品幾乎被毀完。連用兩年完成的黃楊木雕“昭君出塞”也泥牛入海。大女兒淑媛在錦江中學高66級,也遭批鬥。完成筆筒《農暇》一組雕刻。
1967年(63歲)在惶恐中,困境中度日。
1968年(64歲)完成白蠟《蔬果園》。為回響周恩來總理號召,畫國畫的要多作出口畫以爭取外匯,完璧先生即發信附屬檔案作品與廣交會聯繫,經廣交會派專人來成都了解情況,向成都市外貿負責人說“準許趙完璧紙絹畫出口”。於是先生成為四川絹畫出口創匯第一人。
1969年-1970年(65歲-66歲)1969年10月,送絹畫樣品《紅樓夢大觀園》等七件到廣交會,參加70年春交會,由於是“地主身份”,每件作品均不準落名。
日本人很喜歡先生的絹畫,訂下全部貨,並要求再複製五套。為完成秋交會交貨的任務,被安排到上翔街上翔巷內一生產組,夜以繼日的工作,終完成任務卻虧了身體,連樣品在內僅得490元人民幣。
1971年-1973年(67歲-69歲)仍留在生產組內每月20元的生活費幹些工藝研究工作,研製地形地球儀,由於條件設備差,翻沙未能成功。同時仍創作絹畫交廣會為國創外匯。完成黃楊木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與“紫檀工藝櫃”(現存於四川大邑建川博物館)。
1974年(70歲)夏,生產組認為沒有潛力可挖,分文不給將其踢出。大女兒仍在當知青,只有靠小女每月給的15元人民幣生活。
1975年-1977年(71歲-73歲)大女兒趙淑媛1976年辦病殘回到成都,先在水印社畫扇面,又在工藝美術廠(後來的錦城畫院)畫竹 簾,後又當代課教師多年。雖有繪畫才能,但怕女兒今後下場不好,因此默許她改做“縫紉”業,後來她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設計師。
1978年(74歲)作《八百里青城》青綠大絹畫送廣交會,外商爭購,先後複製十件,仍不能滿足,此次共收入人民幣一千多元。
時《人民日報》登載中共中央關於為冤、假、錯案平反的決定,完璧先生就自己被錯劃為地主分子向南充縣法院提出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