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趙威后
- 別稱:趙惠文后、孝威太后
- 所處時代:戰國
- 去世時間:公元前265年
人物生平,觸龍說趙太后,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治國思想,家族成員,小說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觸龍說趙太后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於趙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代理。趙威后是一個很能幹的婦女,她重視民生,體恤百姓,因而威信大增。當時趙國雖有藺相如,廉頗,平原君支撐門面,但國力大不如前。趙威后剛剛執政,秦國就發兵進攻趙國。趙國沒有實力同強大的秦國對抗,只好向關係較為密切的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后的兒子長安君做人質才肯發兵。趙威后溺愛其子,不肯這樣做,多位大臣力諫均無果。左師觸龍最後說服了趙威后,將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齊國發兵救趙。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齊王建派遣使者問候趙威后,還沒有打開書信,趙威后問使者:“今年收成還可以吧?百姓安樂嗎?你們大王無恙吧?”使者有點不高興,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狀況卻打聽年成、百姓的狀況,這有點先卑後尊吧?”趙威后回答說:“話不能這樣說。如果沒有年成,百姓憑什麼繁衍生息?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稱尊?豈有舍本問末的道理?”
治國思想
如,趙威后答齊王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的奴性太強,聽了不很高興,說“今不問王而問歲與民,豈不先賤而後尊貴乎?”他的意思是王為貴,歲與民皆下賤,應先問候“王亦無恙耶?”才合禮儀。威後立即回答:“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難道“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她特彆強調“民為本,君屬末”,不可本末倒置! 看來,趙威后的思想實在是太先進了!
直至今天,“以民為本”,尚在宣傳、提倡之中,說明真正實行起來是多么之難。那么,已被倒置了幾千年的“本末”,能不能重新再倒置過來呢?這的確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無歲則無民,無民則無君,輕視人民就是捨棄根本——這就是趙威后的治國思想。
由此觀之,歲比民重,君比民輕,治國就要有“以民為本”的思想。
為什麼“無歲”就會“無民”呢?倘若一國一年收成不好,糧食就會缺乏,人民就會處在飢餓之中,處在死亡邊緣,那么一國有再多的民,有再多的珍藏,也會無所用處。最終民只會是野上餓莩,珍藏只會是他國之物,因此無歲則無民。
既然一國之“歲”如此重要,那些“歲”又從何而來呢?歲在於天時,在於地利,但更在於人和,人和則心聚,心聚則歲成。有天時有地利而無人和,發亦無成!可見人和的重要,民心團聚的重要。
這一“民本”思想,不僅在古代有其深遠的影響,在當今國際社會,亦有其積極的意義。
家族成員
丈夫:趙惠文王
女兒:燕後(燕武成王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