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同芳

趙同芳,1917年2月出生,湖屯鎮張家店村人。大學文化,研究員,博士,浙江農業大學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同芳
  • 出生地:湖屯鎮張家店村
  • 出生日期:1917年2月
  • 職業:浙江農業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西北農學院 
  • 代表作品:《植物生理》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1942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園藝系,獲農學士學位,抗日戰爭時期在農林部門任職。
1947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留學,
1952年春獲博士學位,並被聘為美國園藝學會與植物生理學會會員,SIGMAXI學會會員。
1952年冬季回國後,先後任山東農學院教授、中科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員。
1961年調入浙江農業大學任教,併兼任商業部四川糧食貯藏研究所和上海糧食研究所顧問,中國種子協會第一屆理事,中國糧油協會第一屆理事等職務。

主講課程

植物生理學。

研究方向

糧食貯藏生理與種子休眠生理的研究。

主要貢獻

編有《植物生理》教材,。他與有關部門合作,積極參加糧食貯藏保鮮減少蟲害損失的試驗研究工作,把我國古代小麥曬後熱入窯的方法,經現代科學實驗後,提出小麥曬後熱入倉的保管措施,得到糧食部肯定,在全國推廣套用,並因此獲得中科院科技二等獎。1970年與浙江嘉善糧倉合作研究低水分早秈谷輔助脫氧滅蟲的方法,在全國引起廣泛重視,開創了我國缺氧保糧的新方法。“糧食自然缺氧保管的研究”,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優秀科技成果獎。還與浙江糧食科研究所合作,利用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含成的大蒜素(“401”抗菌劑)保鮮新甘薯,取得減少腐爛損失的良好效果,獲國家科委獎勵。同時發現千分之一的“401”水液,浸稻種再播,可促進發芽,增強抗逆性的防治苗期蟲害。在與有關單位共同承擔“六五”計畫課題“糧食品質劣變指標”的工作中,發現糧食的脂肪酸,磨粉後煮糊的粘度與發芽率均和品質的優劣相關,從而確定貯備糧的貯存年限與推陳貯新的指標。這一成果在1982年糧食部舉辦的國防糧食科技會議上做了介紹,獲得好評,並得到部級二等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的獎勵。
他在有關學報上發表了20餘篇科研成果報告,其中有關小麥、稻穀種子休眠的研究,對培養休眠期長的品種減少收穫前穗上發芽損失有重要價值。此外還有30餘篇科普文章發表,在專著方面與他人合作編寫出版了《作物生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和《實用種子生理》(農業出版社·1990),還有關於糧食貯藏方面的詳述2 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