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瑞鶴圖
- 材質:絹本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者:趙佶
- 文物級別:一級文物
- 現收藏地:遼寧省博物館
- 規格:縱51厘米,橫138.2厘米
- 畫作類型:設色畫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形象,色彩,後世影響,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瑞鶴圖》繪彩雲繚繞之汴梁宣德門,上空飛鶴盤旋,鴟尾之上,有兩鶴駐立,互相呼應。畫面僅見宮門脊樑部分,突出群鶴翔集,莊嚴肅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氣氛。
創作背景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盼雄達項然雲氣飄浮,低映端門,群鶴飛鳴於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引皇城宮人仰頭驚詫,行路百姓駐足觀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長鳴如訴,經時不散,後迤邐向西北方向飛去。當時徽宗親睹此情鑽遙巴此景興奮不已,認為是祥雲伴著仙禽前來帝都告瑞——國運興盛之預兆,於是欣然命筆,將目睹情景繪於絹素之上,並題詩一首以紀其實。
藝術鑑賞
主題
《瑞鶴圖》,其不僅具神性的光輝與君主的華貴,也有仙音裊裊、高雅靈動之感。一方面,皇宮殿宇端端正正置於畫面下方,均衡對稱,留出三分之二湛藍天空,正大光遠,大氣天成,頗具皇家風範。圍繞殿宇的祥雲打破屋宇水平線,穩重端莊的畫面於是氣韻流轉,一派天趣。另一方面,仙鶴有表明志祖妹束向高潔、品德高尚之意。停留在屋頂上的兩隻仙鶴,裊裊婷婷,以靜寓動,與空中繚繞的鶴群相呼應,款款生姿。整個畫面又多了一分高潔雋雅、飄逸靈秀之氣。
構圖
經營位置為繪畫總要,《瑞鶴圖》卻打破了常規花鳥畫的構圖方法,花鳥和風景相結合,營造了詩意的境界。鶴群與瓦頂,占畫面二與一比,殿頂是大塊與小塊幾何形;下端的宮殿雖不是畫面最主體的部分,但卻是整個畫面中面積最大的一塊平面。屋頂位於畫面下方的正中央,下端屋檐離畫兩乃辨船邊的距離也基本上對等,觀之一派大家大氣風範。同時運用界畫法將結構描畫得精緻結實,並且借縹緲浮雲把記套畫面拉開,使澄藍的天也完全超越上部畫面的局限。
形象
二十隻白色的鶴,幾乎沒有兩隻的姿態是完全相同的,其中兩隻立於殿脊之上,並呈對稱回首相望狀。右側一鶴穩立,扭頭作引頸高歌狀,與眾鶴呼應;左側一鶴則立足未穩,姿態生動,頗具動感。眾鶴呼應呈環形,圍繞著屋頂上空盤旋翱翔,神態各異,姿態優美,有的昂首仰望,有的曲頸回首,各盡其態,栩栩如生。二十隻仙鶴在分布上基本上是左右對稱的。鶴群最外圍的橢圓邊上大致等距,頭頸內精付遙朝的七隻鶴(包括站立的兩隻),就像一組音符,在湛藍的天空穿插迴旋,仙音裊裊。渾然是一幅玉宇千層、鶴舞九霄的壯麗圖畫。
色彩
《瑞鶴圖》飛鶴布滿的天空,用石青色平塗,頓使玉宇澄清,映襯出白鶴的聖潔與華貴。一線屋檐結構縝密,筆致勻停,整件作品透露出一種清俊有神、細緻瀟灑的情調。畫中群鶴姿態百變,無有同者,鷯身粉畫墨寫,睛以生漆點染,空中仿佛迴蕩著悅耳的仙鶴齊鳴。整個畫面生機盎然,構成一幅精美的仙鶴告瑞的景象。
後世影響
《瑞鶴圖》的構圖一改常規花鳥畫的傳統方法。將飛鶴布滿天空,一線屋檐既反襯出群鶴高翔,又賦予畫面故事情節,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次大膽嘗試。
《瑞鶴圖》完全就是最為經典的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這件作品蘊含中國傳統文化正髓,同時從畫面的角度也是超現實方法運用最為典型的作品之一,比之西方超現實主義出現早了幾百年。
歷史傳承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軍民紛紛起來抗擊金兵,金人自知無力吞下這個腐朽然而卻十分龐大的帝國,遂盡掠九十二府庫160餘年所積藏的金銀財寶、書畫珍玩等,連同徽、欽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餘人席捲北去,《瑞鶴圖》遂散落民間,不知去向。
600年後,《瑞鶴圖》竟奇蹟般現世,歸藏清內府,倍受諸帝珍愛,鈐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重編”、“乾隆鑑賞”、“紙戀企辣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璽印,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之中。入清內府前,《瑞鶴圖》元胡行簡、明項元汴、吳彥良等人遞藏。
1945年8月17日,溥儀隨身攜帶數箱珍貴書畫及珠寶玉器欲乘機逃往日本,途經瀋陽時為人民解放軍及蘇軍截獲,此批重要文物隨即被護送到東北銀行代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鶴圖》。1950年,劫後餘生的《瑞鶴圖》等一批清宮散佚書畫入藏東北博物館(即遼寧省博物館)。
重要展覽
2013年02月,《瑞鶴圖》在遼寧博物館“吉祥對幸福的憧憬”專題展覽中展出。
2013年11月,《瑞鶴圖》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700~1900:中國古代繪畫名品特展”中展出。
作者簡介
趙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北宋皇帝、書畫家。在位時廣收歷代文物、書畫,極一時之盛,親自主持翰林圖畫院,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能書善畫,自創書法“瘦金體”。
《瑞鶴圖》完全就是最為經典的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這件作品蘊含中國傳統文化正髓,同時從畫面的角度也是超現實方法運用最為典型的作品之一,比之西方超現實主義出現早了幾百年。
歷史傳承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軍民紛紛起來抗擊金兵,金人自知無力吞下這個腐朽然而卻十分龐大的帝國,遂盡掠九十二府庫160餘年所積藏的金銀財寶、書畫珍玩等,連同徽、欽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餘人席捲北去,《瑞鶴圖》遂散落民間,不知去向。
600年後,《瑞鶴圖》竟奇蹟般現世,歸藏清內府,倍受諸帝珍愛,鈐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重編”、“乾隆鑑賞”、“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璽印,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之中。入清內府前,《瑞鶴圖》元胡行簡、明項元汴、吳彥良等人遞藏。
1945年8月17日,溥儀隨身攜帶數箱珍貴書畫及珠寶玉器欲乘機逃往日本,途經瀋陽時為人民解放軍及蘇軍截獲,此批重要文物隨即被護送到東北銀行代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鶴圖》。1950年,劫後餘生的《瑞鶴圖》等一批清宮散佚書畫入藏東北博物館(即遼寧省博物館)。
重要展覽
2013年02月,《瑞鶴圖》在遼寧博物館“吉祥對幸福的憧憬”專題展覽中展出。
2013年11月,《瑞鶴圖》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700~1900:中國古代繪畫名品特展”中展出。
作者簡介
趙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北宋皇帝、書畫家。在位時廣收歷代文物、書畫,極一時之盛,親自主持翰林圖畫院,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能書善畫,自創書法“瘦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