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歸漢

趙佗歸漢

趙佗歸漢是指南越王趙佗兩次接受漢朝印綬,臣服漢朝中央政權的事件。趙佗歸漢的明智之舉,使嶺南避免了一場戰爭,維護了中華民族的統一。清人屈大均也說趙佗此舉“明哲炳於機先”,極有遠見卓識。

基本介紹

趙佗歸漢是指南越王趙佗兩次接受漢朝印綬,臣服漢朝中央政權的事件。趙佗歸漢的明智之舉,使嶺南避免了一場戰爭,維護了中華民族的統一。清人屈大均也說趙佗此舉“明哲炳於機先”,極有遠見卓識。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於公元前219年,派屠睢統率號稱50萬大軍進攻嶺南,失利。3年後,又派任囂率趙佗等領軍,出動樓船進攻嶺南。任、趙吸取了屠睢的教訓,步步為營,恩威並用,終於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了嶺南。秦始皇在嶺南設定南海、象、桂林3郡,命任囂為南海尉、趙佗為龍川令。任囂當時在南海郡治所番禺(古廣州名)築城,世稱任囂城。這是廣州建城之始。
趙佗歸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中原反抗秦苛政的起義四起。任囂看到秦失人心、早晚覆滅的形勢,也看到嶺南有可擁兵自重的地勢,遂萌割據之念。無奈病魔纏身,未能遂願。病危之際,委託趙佗代理南海尉,並把割據嶺南的計畫告訴他,趙佗欣然受命。
趙佗,巨鹿郡東桓縣(今河北正定縣)人,不但有治軍之才,還有治政之才。任囂去世,他即堵塞通嶺北的陸路,以防北兵南來;同時,清洗不聽號令的秦朝官吏,安插親信賢能任重要職務,為割據稱王打下基礎。公元前206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秦亡。次年,趙佗利用武力及籠絡越族首領等手段,逐步統一了嶺南,約在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國,定都番禺,遷擴建任囂城,世稱為“趙佗城”。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已平定天下,實行與民休養生息,對趙佗採取和平招撫政策,派陸賈為專使,攜帶南越王玉璽等南來,冊封趙佗為南越王。當時陸賈循水路來到番禺城外登入,但趙佗初時對劉邦的和平政策不理解,遲遲不與接洽。陸賈於是在此處“築城以待”——這地方便稱“泥城”,後人又稱“陸賈城”(在今環市西路)。後經曉以大義,趙佗遂臣服於漢,雙方貿易合法化,嶺南於是進一步得到發展。漢高祖稱讚趙佗治理嶺南“甚有文理”。至漢惠帝時,雙方相安無事。
漢惠帝死後,呂后執政,歧視南越,斷絕把鐵器等生產必需品供應南越,供應馬牛羊也不給母的。趙佗三次上書申述都得不到答覆,還風聞原籍父母墳塋遭拆毀,兄弟宗親被害。趙佗認為這是長沙王的詭計,想藉此吞併南越。於是一怒之下,自尊為“南越武帝”,發兵攻打長沙邊縣,小勝而返。呂后派兵攻打南越,卻攻不進來。不久,呂后死了,漢文帝即位,趙佗即上書求和。漢文帝重修趙佗祖墳,又派陸賈再次南來。陸帶來漢文帝的《賜南越王趙佗書》,宣布恢復其封號。此書詞情懇切,令趙佗十分感動,與陸賈相談甚歡。陸賈還朝時,趙佗向漢文帝進貢了一千多件珍品、珍禽,還請陸帶回《報文帝書》。信中解釋了自己以前稱帝及征討長沙的原因,並說“老臣妄竊帝號,聊以自娛,豈敢稱王哉”,表示撤去帝號、永遠向漢皇稱臣之意。趙佗還在城西建起朝漢台(地近今中國大酒店),每月登台朝北遙拜漢帝,以表臣服之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