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集圖

趕集圖

《趕集》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黃胄的作品。題識:1.黃胄作。2.一九六零年補筆,黃胄又題。鈐印:黃胄、黃、胄。

此幅《趕集》作於50年代末期,並且經黃胄兩次題款,據題款顯示是在1960年再度補筆。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是黃胄藝術創作的高峰期,從此作看,無論人物之傳神、造型之準確、線條之流暢均代表了其典型的畫風和這個時期的藝術成就。黃胄是一位深入生活的畫家,足跡遍布祖國邊疆、海島、高原、牧區,自其40年代前往新疆寫生,創作充滿異域風情的新疆題材畫便成為其一生的愛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趕集圖》
  • 作者: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黃胄
  • 尺寸:135*68cm
畫作簡介,作品欣賞,創作背景,畫家簡介,

畫作簡介

《趕集圖》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黃胄 的作品。
《趕集圖》的尺寸為:135×68cm。畫作上的鈐印為:“映齋梁氏、黃胄之印”。作者留下的款識為:“戊辰年八月。黃胄。”
《趕集》這個題材,他亦曾進行過多種嘗試。1958年,其創作的一幅《趕集》獲得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銅質獎和國家銀質獎(現由中國美術館館藏)。此作與1958年版的《趕集》在構圖及人物組合上非常相似,僅在人物造型、色彩處理等細節上有所不同,但更能彰顯黃胄精湛的造型能力和筆墨技法。

作品欣賞

(一)
此幅《趕集圖》表現了新疆人生活中常見的一幕,卻又具有雋永的溫情。畫面上,兩位新疆青年女子趕著一頭負重的驢子前行,二人均著鮮艷的民族服飾:少女頭戴帽子,帽子外罩綠色紗巾,身穿條紋長裙;前者身型較為高大,亦帶帽包頭巾,著黑色長衫與白色高筒靴,手執枝條作鞭,畫家對衣飾細節的表現甚為講究。二人的身姿、表情亦十分有趣,一前一後,肩膀併攏,眼睛共同望向驢子,含蓄的表情和靜穆的神態一反新疆人慣有的熱情。畫法上,人物以迅疾的復筆寫出,造型準確,色彩鮮艷,面部刻畫細緻;兩頭驢子以淡墨和濃墨交相寫出,恣肆的筆觸和氤氳的墨氣形成一種近乎混沌的效果;後景的草原和驢群均以淡墨寫出,被弱化的前後景更加襯托出兩個主體人物。
趕集圖(一)趕集圖(一)
(二)
此作呈倒三角狀構圖,畫面最上端為背著葫蘆、頭戴氈帽的新疆老人,雖然已白須飄飄、滿面皺紋,但是健步如飛、神采飛揚;老人右前方為騎著毛驢的姐弟,一襲紅衣的新疆少女坐在前面,少女鮮艷的紅色紗裙,淺綠色的褲子以及棕色的長靴為畫面最豐富和亮度最高之色彩。
這位美麗的新疆少女將整個畫面的節奏和韻律激盪起來,如同一曲交響樂中的高潮部分,在她身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和無限的魅力,既有東方姑娘那種深沉文靜之美,也不失維族姑娘那種藏而不露的驕野之姿,把個維族姑娘容貌特徵表現的淋漓盡致,完美無瑕,可以說此幅作品中的維族姑娘是黃胄筆下最典型,最完美,最動人,最有品味的絕世美女。從姐姐身後探出半個臉的弟弟,其黝黑的面龐和一臉的俏皮與姐姐嬌嫩的面容和嬌羞的神態形成對比,從而表現出老年、青年、少年不同年齡階段人物的獨特氣質和相貌特徵。兩頭驢子亦為隔代,姐弟二人的坐騎為一頭壯實的、顯然常年負重的成年驢子,畫面下側,即走在隊伍最前方的則是一頭幼驢,這可能是它第一次出行,一雙大眼睛在好奇中閃著一絲膽怯,後面毛驢的眼睛則始終盯著這頭幼驢,似乎流露出一種母愛。黃胄創作時不僅對人傾注感情,對動物亦顯示出人文關懷。

創作背景

黃胄曾說過:“一個畫家應該老老實實地到生活中去。”此作正是其深入生活,接觸民眾,走現實主義創作道路的完美體現。黃胄長期生活在大西北,熟悉新疆的風土人情,因此能夠非常生動準確地抓住當地人物一閃而過的面部表情和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如本幅新疆少女美麗丹唇下微露潔齒的一笑,男孩憨態可掬的神態,老人布滿皺紋的笑臉寫滿關愛,粗壯的大手顯示出長期勞作的艱辛。黃胄對於細節的刻畫亦一絲不苟,如少女鮮艷的頭巾巧妙地遮住長長的、烏黑髮亮的辮子,漂亮花裙上的印花及馬靴上的摺子,還有碩大的葫蘆以及籃子中的時令果實等,皆有趣而生動。整幅以巧妙的構圖及人物組合描繪出一個新疆市場的一瞥,十分具有生活氣息,圖中的人物輪廓以線條勾勒,驢子以墨塊及線條塑造,運筆迅疾、瀟灑,造型準確生動,色彩鮮艷,墨色潤澤,畫面整體布局及細小環節的變化皆把握得十分精確,完美無瑕。
在黃胄同一題材的作品中,以此尺幅之巨大,人物之精彩者十分罕見,此乃黃胄創作鼎盛期的佳作。據藏家介紹,中國美術館破例特為此圖分別出具了真跡證書和精品證書,可見其分量所在;1996年,此作在中國美術館展銷後流往日本,與另一幅黃胄的經典作品《百驢圖》(1978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在訪日期間將《百驢圖》作為國禮送給昭和天皇夫婦)同樣得到了日本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和收藏者的熱烈追捧。此幅作品經藏家的不懈努力,幾經周折,傾其全力高價贖回,使之重返祖國。
趕集圖二趕集圖二

畫家簡介

黃胄,(1925年-1997年),河北蠡縣人,漢族。著名中國畫畫家、收藏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曾受命輕工部和文化部,領導創建了工藝美術展覽館和中國畫研究院,任副院長;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藝術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創作的惟一源泉”,長期深入生活,勤奮作畫。人物、動作、花鳥無所不精,開創新中國人物畫一代新風。尤擅畫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的主體性巨作,陳列於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政務場合。其作品屢次獲國際獎,受到海外內人士的愛戴。晚年集中畢生財力精力,籌建了中國第一座大型民辦公助的藝術館—炎黃藝術館。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和國際間藝術交流做出傑出貢獻。出版有各種文本和不同形式的《黃胄作品集》30餘種,理論集有《黃胄談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