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查白節是布依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興義一帶。時在農曆六月廿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趕查白節
- 民族:布依族
- 流行地區:貴州興義一帶
- 時間:農曆六月廿一
節日起源,節日習俗,民間傳說,文化傳承,節日內容,
節日起源
查白,即查白場,原名虎場壩,位於南盤江畔黃草壩南一個山坡上。
相傳明洪武年問,興義黃草壩以南一片地方,是一片虎狼成群的深山老林。一天,有個樵夫的獨生女白妹上山砍柴,遭到猛虎的襲擊。在這緊急關頭,青年獵手查郎一箭將猛虎射死,搭救了白妹。從此,白妹牢記查郎的救命之恩,暗暗產生了對他的愛慕之情。六月初五這天,白妹在河邊洗衣時,聽到查郎吹木葉向她求愛。白妹也用木葉的聲音表達衷情。接著,他們通過對唱情歌,正式定下終身。不久,惡霸李山官亂施淫威,要娶白妹作他的第九個妻子。白妹執意不從。六月二十一日,李山官派人搶親,她被迫跑到蓮花坡躲起來。查郎聽到訊息,找到白妹,共商對策,作出提前結婚的決定。第二夭,查郎正式當了白家的上門女婿。李山官知道後派人搶走白妹,又將查郎五花大綁關進牢房。當夜,查郎逃出牢房,從李家後院翻入,救出白妹。李山官聞訊,派家丁追捕。為掩護親人逃走,查郎與家丁在路上生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昏倒被擒。李山官對查郎恨之入骨,將他押往虎場坪處死。因查郎系青龍下凡,連砍百刀不死。後經李山官大半年的查訪,摸清了制服查郎的秘密。
節日習俗
節前各家拆洗衣服被帳,掛滿村寨前後,象徵白雲繚繞,取意乾乾淨淨,清清白白。
節日這天,各族青年男女歡聚一場,吹木葉、彈月琴、賽歌,盛況賽過年節。男女老少匯集查白場,同吃狗肉湯鍋、五色糯米飯和冤枉坨,到查白井取水淨心,到查白廟敬香,這一天查姓村民要請摩公端公主持祭祀活動,中老年人在查白樹下用布依古歌唱查白,祭查郎、白妹,以此傳承查白故事。布依青年男女則穿著節日盛裝,到查白橋、查白河、松林坡、查白洞、查白井等風物景點去吹木葉、打花包、浪哨交友。 屆時,當地村寨邀集親朋好友,賓客盈門。興義市及鄰近各縣布依族、苗族、壯族、瑤族青年男女歡聚查白場,吹木葉、彈月琴,郎紹郎冒,歌唱堅貞美好的愛情,盛況賽過年節。歌云:“要想牛郎會織女,只等六月趕查白。”夜晚各農戶家坐滿親友,通宵喝酒、唱歌。到二十三日,青年男女互送信物後依依不捨地離去。
現今趕查白節不僅是青年男女邀約對歌、贈送信物、談情說愛、尋找伴侶的好時機,也是當地民族團結、交流物資的盛會,熱鬧非凡,趕會的人多達幾萬人。
民間傳說
一天,他命令劊子手用鐵錘向查郎身上釘了許多鐵釘,終將這個無辜的青年害死在虎場坪上。剛生小孩不久的白妹聽到這個訊息,跑到蓮花坡連哭七夭七夜。第七天晚上,她趁夜深人靜,潛入李山官家,點起復仇的烈火,為查郎報了深仇大恨。當熊熊大火即將燒完大院,眼看家丁即將抓到自己時,白妹縱身跳進火海。蓮花蓬萊島上的碧雲歌仙目睹白妹的行動,甚為感動。她立即騰雲駕霧,趕到蓮花坡上,一手指向快成灰燼的李家大院。忽然,從火海飛出一對白鶴,騰空飛翔,沖向雲天。接著,歌仙又向布依村寨灑下甘露,甘露迅速變成清清泉水,流往千村萬寨。從此.布依村寨“山清水秀,莊稼茂盛,五穀豐”登。喝了清泉水的布依人,個個成了出口成歌的歌手。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查郎和曰妹,將虎場坪改名為“查白場”。規定農曆的六月二十一日為場期。每當趕場這天,男女青年穿著節日盛裝匯集這裡,吹木葉,彈月琴,唱山歌,頌揚查郎和白妹堅貞的愛情。
文化傳承
過去,人們把查白歌節稱之“趕查日”,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節日已逐漸演變為多民族參加的布依族傳統節日,並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影響也在日益擴大。查白歌節在展示民族風情的同時,以其悠久的歷史、濃郁的風情、廣泛的影響搭建了一個堅固寬闊的舞台,受到了政府的重視。
查白歌節在政府的引導下,老節新辦,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除了傳統的內容外,與旅遊掛勾,推出多個旅遊景點,人們可以到馬別村觀賞千年大榕樹;到綠蔭村參觀貴州龍化石及吃農家飯;到綠化桃花谷品嘗鮮桃。查白場上還能品嘗到原汁原味的狗肉湯鍋,讓趕查白的人們大飽口福;歡快的鑼鼓、悠揚的嗩吶、撩人的情歌和多姿多彩的文藝演出,將讓趕查白的人們大飽耳福。
節日內容
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賽歌,白天在歌場賽,晚上到住戶的院裡或屋中唱,主人供給“花米飯”(染成五色的糯米飯)和“茶水”(實際上是米酒,布依人習慣以酒代茶待客)。認親訪友,吃湯鍋。傳說湯鍋起源於燉吃查郎射死的老虎,後來是虎骨燉牛肉湯,多以山泉水大鍋燉豬肉、狗肉代替。
查白歌節不僅是紀念性節日,更是布依青年談情說愛和求婚擇偶的獨特時機。節日裡,年輕人不僅盛裝英姿,而且帶著定情信物,躍躍欲試,盼望得到查郎與白妹那種忠貞不渝的愛情。小伙兒和姑娘來到查白場一展歌喉,相互對歌。對歌又稱“四、六、八句”,多為情歌, 講究有問有答,而且嚴格要求合韻,答歌者必須用問歌者的最後一句歌詞作自己歌的開頭, 並用這句歌詞的韻腳起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