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浙江省上虞市(今上虞區)、杭州市、慈谿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越窯青瓷燒制歷史歷經原始瓷、原始瓷成熟瓷器合燒窯、成熟瓷器窯(即燒瓷器窯)的燒制過程。燒制流程中,瓷土(石)的選取、釉料的製作、成型與燒成,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

2011年5月23日,越窯青瓷燒制技藝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編號Ⅷ-18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浙江省上虞市、杭州市、慈谿市
  • 遺產編號:Ⅷ-187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色,種類,胎質,裝飾,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榮譽表彰,重要展覽,

歷史淵源

中國青瓷從創始到鼎盛到衰退,先後經歷了漢、魏晉、五代十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印尼井裡汶沉船上打撈出來的越窯青瓷印尼井裡汶沉船上打撈出來的越窯青瓷
一千八百年前,浙江慈谿上林湖一帶已是窯場密集、作坊林立沿湖幾十公里,有龍窯上百座,因古代上林湖地屬越州,故名越窯。就是在這些越窯的龍窯里,中國最早的成熟瓷器青瓷誕生了。越窯青瓷也因此有了“母親瓷”的美名。
歷史上,先後有三大越窯青瓷生產中心,一是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區,二是慈谿上林湖一帶,三是鄞縣東錢湖地區。三大中心,以慈谿上林湖為最盛。
發軔期:漢代,越窯的造型多以輪製成型,裝飾技法多以拍印、捏塑為主,造型裝飾主要模仿青銅器和早期陶器。已經發現的7處東漢晚期至三國時期的窯址表明,早在東漢時,上林湖就已成功燒制出大型的罐、壇等日用青瓷器皿。瓷器紋飾簡古,造型淳樸,製作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發展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成型方法多樣化,以輪制、捏塑、模製等為主,造型也很豐富。
繁盛期:唐至北宋初期,是越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因佛教、金銀器、玉器的影響,越窯的造型裝飾越發精細、精美,這個時期造型穩重端莊,釉色滋潤典雅,有“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美譽,同時期也出現了越窯的精品“秘色瓷”。這一時期,上林湖越窯青瓷生產進入鼎盛時期,僅窯場就有150多處,就其燒造規模之大、產品質量之精、影響之廣而言,上林湖窯場均凌駕於各窯之上,成為全國六大青瓷名窯之首。貢窯、官窯的設立,使上林湖越窯青瓷地位空前提高,制瓷技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尤其是精妙絕倫的“秘色瓷”的誕生,更是使越窯青瓷與金銀、寶器、絲綢、珍品並列,躋身於皇室宮廷生活,並與邢窯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明治時期的日本人石川鴻齋曾作詩讚頌“上林之窯盛天下”,對唐宋之際上林湖越窯之盛嘆為觀止。
現代越窯青瓷現代越窯青瓷
衰微期:北宋中期到南宋初,越窯青瓷的造型裝飾沿襲了唐代的風格,但是在技術上裹足不前。
清末時期上林湖周邊孫氏燒造越窯青瓷仿古器皿到民國因戰亂一度停燒。

工藝特色

種類

上虞越窯青瓷種類繁多,從飲食器、貯存器、衛生器、寢具、照明具到文具、陳設品、樂器、祭器、明器、玩具等等,應有盡有。
越窯青瓷有雞首壺、瓷罐、八棱淨水瓶、平口牡丹瓶、青瓷洗、青瓷尊、青瓷唾壺、葵花盤、越碗爐、人物水注、香爐以及家庭日用品(越碗、煙缸、茶杯、筆筒)等,共達400餘種類。

胎質

越窯青瓷胎質細膩勻薄,胎體輕巧;釉色以淡青為主,釉層薄而透明,顯得色彩明亮,純淨素雅;圖案簡潔生動,花紋裝飾清秀雅致,其造型敦厚、顏色拙樸。
越窯青瓷的裝飾技法主要有刻花、劃花、印花、堆塑、褐彩、鏤雕等。其中,刻花、劃花最為常見,變化脈絡清晰,伴隨著越窯的整個發展過程。花紋有植物紋、動物紋、昆蟲紋、人物紋、幾何形紋等,形式多樣,構圖美觀。

裝飾

越窯青瓷的成熟工藝,使其在造型和裝飾藝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由於釉色的清透適宜刻、印、劃花等裝飾,以及發展出的褐彩彩繪形式,加之受唐代金銀器、絲綢、漆器等手工藝圖案等影響,形成了越窯青瓷獨特的裝飾風格。捏塑的陶瓷雕塑品種在越窯青瓷中數量繁多,成為其造型藝術的重要特色之一。

工藝流程

越窯青瓷從原料到器物成型,一般經過取土、淘洗、搗練、拉坯、修坯、刻花、上釉、燒制等工序。
取土是第一步,即取回瓷土。
第二步是淘洗,即將所取之土加水過濾,除去雜質。
第三步是將淘洗後的瓷土進行搗練,以增加瓷土的粘性。
拉坯,因青瓷器物一般以圓形為主,故以前為使坯胎圓整及提高效率,制坯時常使用一種簡單的具有機械性能的工具——陶車。 陶車又稱陶輪,下有立柱,上有一塊圓形木板,將瓷土放於木板之上,然後轉動木板拉坯成型,這道工序稱之為拉壞。
修坯,初步成型的坯體在晾乾之後,即進入修坯程式。修坯的目的是為了讓器物更加完美,同時還要根據需要增加部件。
刻花,在器物基本定型後,要在坯體上刻上各種紋飾,即刻花。
上釉,就是在器物內外上一層玻璃質的薄層。
最後一道工序是將這些上好釉的器物放入窯爐中焙燒。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越窯青瓷是浙東地區具有千餘年生產歷史的既登大雅之堂又流行於大眾的民間造物,它包含著區域內民間各階層在千餘年歷史演變中所積澱的理想、願望、民俗心理、審美情趣和藝術傳統,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鮮明的地域特色,蘊涵著浙東傳統造型文化的精髓。
上虞越窯青瓷歷史悠久、製作奇妙、功用廣泛,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越窯延續燒造了近千年,不僅留存了眾多越窯青瓷精品,也傳承下來精湛的越窯青瓷燒造技藝。當今窯工在傳統越窯青瓷工藝基礎上,傳承發展了其釉色和造型裝飾工藝,保存了刻、劃花、褐彩、捏塑等傳統手法,發展了青瓷彩繪,不但保護、繼承了傳統越窯工藝,還使越窯青瓷真正地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

傳承現狀

越窯延續燒造了近千年,不僅留存了眾多越窯青瓷精品,也傳承下來精湛的越窯青瓷燒造技藝。當今窯工在傳統越窯青瓷工藝基礎上,傳承發展了其釉色和造型裝飾工藝,保存了刻、劃花、褐彩、捏塑等傳統手法,發展了青瓷彩繪,不但保護、繼承了傳統越窯工藝,還使越窯青瓷真正地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

傳承人物

嵇錫貴,女,漢族,1941年生。2007年6月,嵇錫貴入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浙江省杭州市申報。

保護措施

慈谿市創立了慈谿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在慈谿上林湖周邊繼續製作越窯青瓷,以造型、釉色裝飾工藝為主,續寫著千年前的越窯青瓷文化。
2001年8月,慈谿市從福建龍泉引進7名制瓷工藝師,籌建越窯青瓷公司,全面恢復越窯青瓷生產。
2011年,傳承人施珍創立了上越瓷藝研究所,潛心探索研究越窯青瓷燒制技藝的傳承創新。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2年10月,慈谿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的兩件越窯青瓷作品就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一獲金獎,一獲優秀獎。2002年12月,在四年一屆的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中,公司出品的“秋聲賦”灰釉跳刀大盤和“憶”灰釉組合茶具又分獲二等獎和優秀獎。
施珍創作的《上林隨想》系列作品,已被浙江省博物館永久收藏。施珍的新作《蝌蚪弦紋瓶》,獲2013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重要展覽

2001年10月,慈谿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帶著50餘件青瓷試製品,赴杭參加西湖博覽會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施珍正在刻坯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施珍正在刻坯
2011年12月16日—2012年2月9日,“千峰翠色——中國越窯青瓷特展”在寧波博物館開展。
2013年4月1日,由浙江嘉興博物館和紹興縣博物館(越國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潤潔秀雅——越窯青瓷精品展”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2014年9月13日,施珍的越窯青瓷作品在美國西雅圖近郊的柯克蘭畫廊開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