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橋

越城橋

越城橋位於蘇州市郊石湖東北岸,跨北越來溪,西距行春橋數十米,橋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為一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全長33.2米,淨跨9.5米,矢高4.8米,中寬3.6米,花崗石砌築。現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越城橋
  • 地理位置:蘇州市
  • 景點級別:市文物保護單位
  • 方向:東西走向
簡介,地理位置,橋型結構,名稱由來,重修新貌,周邊景區,歷史典故,橋樑審美觀,地圖信息,

簡介

越城橋位於蘇州市石湖東北岸,跨北越來溪,西距行春橋數十米,橋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元至正,明永樂、成化,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均有整修,治八年(1869年)重建。為一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全長33.2米,淨跨9.5米,矢高4.8米,中寬3.6米,花崗石砌築。明柱鐫有聯句,北面是“碧草平湖青山一畫”,“波光萬頃月色千秋”;南面是“一堤楊柳影接行”,“十里荷花香連水”。因年久失修,橋身傾斜,後又被過往船隻碰撞,部分拱券石脫落,明柱斷裂,出現險情。1993年照原樣修復。此橋位於石湖風景區,登橋遠眺,湖光山色,田野村舍,盡收眼底。現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越城橋越城橋

地理位置

越城橋位於石湖風景區行春橋東,橫跨越來溪,系單孔石拱橋。越城橋位於市郊石湖東北岸,跨北越來溪,西距行春橋數十米,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此橋位於石湖風景區,登橋遠眺,湖光山色,田野村舍,別饒情趣。橋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元至正,明永樂、成化,清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間均有整修之舉。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

橋型結構

為一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全長33.2米,淨跨9.5米,矢高4.8米,中寬3.6米,花崗石砌築。明柱鐫有聯句,北面是“碧草平湖青山一畫”,“波光萬頃月色千秋”;南面是“一堤楊柳影接行”,“十里荷花香連水”。因年久失修,橋身傾斜,後又被過往只碰撞,部分拱券石脫落,明柱斷裂,出現險情。1993年又重新修建並照原樣修復一新。
越城橋越城橋

名稱由來

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進攻吳國時於橋東屯兵築越城而名,登橋遠眺,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越城橋越城橋

重修新貌

石湖景區行春橋、越城橋維修工程昨天通過專家組驗收。修復後的行春橋、越城橋設立了機動車禁行標誌和阻隔樁;橋下河道斷航,以保護橋墩免受過往船隻的衝撞;兩橋的周邊環境也煥然一新。 行春橋、越城橋位於風景怡人的石湖景區。行春橋始建無考,南宋淳熙年間重修,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橋身平緩,勢若長虹,其端部雕獸面為宋代遺構。舊時蘇州有農曆八月十八游石湖,看石湖串月的習俗,延續至今,行春橋是重要的文化活動載體。隨著近年來人們對民間文化和民俗活動的重視,石湖景區再現了“常是攜兒看串月,行春橋畔聽吹簫”的景觀。越城橋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越城橋與春秋時期吳越國有關,橋的東側至今還有越城遺址。 兩橋由於長期的車輛行駛及部分載重車輛的違章行駛,出現拱券變形、橋面沉陷等險情。為重現兩橋古樸風貌,蘇州市市政府進行多方協調,達成了幾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市交通部門將原行經兩橋的公車線路改道;公安部門設立了車輛禁行標誌;石湖景區為方便車輛行駛,另行修建了一個便道,讓車輛繞行。承擔維修工程的太湖古建公司,復修行春橋橋欄板時,採用了與原橋欄板相同材質的舊石頭。原望柱上的石獅子僅存一隻,施工方依照原存石獅子的式樣,重配了23隻石獅子,恢復了行春橋的原有氣勢。修復越城橋時,橋面石作和橋墩的維修,都儘可能地利用原來的構件,還補齊了兩橋缺失的駁岸,在兩橋之間的駁岸上修復了一條石欄桿。 專家組評價,施工技術嚴謹,操作規範。既解決了兩橋的安全隱患,又延續了古橋的原貌,保持了整體風格的一致。
越城橋越城橋

周邊景區

歷史典故

蘇州古城曾在隋開皇十一年越國公楊素平定時毀於兵燹。據傳,楊素率軍屯集於城西橫塘,里人蔣允登冒死求見楊素,請求移地紮營,楊素被其忠心護鄉所感動,將大軍南遷2里,並就地選上方山麓石湖畔建新城郭。隨後民居櫛比,自成坊市,33年後州治又遷回蘇州舊城,留下地名“新郭”,現屬滄浪區域。曾經的新郭里,“衣逢梅雨漬,船入稻花香。”是石湖的濕潤,帶來了瀰漫的煙雨;是石湖的豐潤,帶來了不盡的魚米。而小橋流水,良田花溪,池塘漁村,奇花異草,桃源美景迎面來;悠悠煙水,淡淡雲山,泛泛漁舟,閒閒鷗鳥,春羅一幅展眼前。越城橋,越來溪,記載了當年吳越春秋爭戰時的歷史遺蹟;越公井、楊素橋,告訴著後人這裡曾經發生過的城郭變遷。時逢盛世,新郭重圓好夢;時不我待,新郭再展宏圖。東接古城盤蠡路,西連石湖風景區,南至南環西 路,北依京杭大運河,約5平方公里的滄浪新城,正隆起於古城西南。可以想見,這裡有靈水,川流不息的運河穿行其間,帶來靈活多樣的生機;一碧如鏡的石湖懷抱胸襟,孕育靈性毓秀的聰穎。這裡有秀峰,西側的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如綠色屏障疊翠滿坡;近畔的茶磨嶼石佛寺觀音岩,似絕壁巉岩古意盎然。匯山水之氣,得自然之觀。智者通達,流暢如水;仁者敦厚,穩重如山。壽櫟堂里,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詠》詩碑,敘述著春夏秋冬的四時風情;漁莊園內,福壽堂懿旨嘉獎的匾額,傳揚著余覺沈壽的一度風流。蠡島華南虎基地,傾注著人類的關愛。石湖行春橋月影,流行著民間的習俗。前人有詩句說得好:“常是攜兒看串月,行春橋畔聽吹簫。”“此時皓月圓如璧,照入水中無定跡。風來水動波浪翻,倏忽變作千萬月。”一年一度的八月十八游湖登山,一次次將歲月風貌演變傳遞。鄉村開始了城市化進程。新郭變化為新城,新城超越了新郭。這裡將成為集創業、居住、商務、高科技研發為主要功能的城市副中心,商業的“一區、二軸、四片”功能結構布局,正在規劃和實施之中,有的已初顯分曉。人們看到科學理念的發展,前衛構想的落實,穩健步伐的實施,驚人速度的崛起。滄浪新城令人刮目相看,昔日新郭正舊貌換新顏。傳統和現代的對接,對接著轉型時期的進程;人文與自然的吻合,吻合著和諧社會的前景。以文化打造宜人居環境,有自然的地理優勢,有歷史的人文景觀,有繁華的工商街市,有新城的綽約身姿。新郭挹秀,美不勝收。好一個真山真水園中城。

橋樑審美觀

越城橋:橋樑主要用於交通負荷、跨越障礙,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橋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橋,搖搖欲墜,也就沒有什麼美可談了。因此,橋樑結構的造型應表現出有力量、穩定、連續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顯示功能的保證性。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們的美感。對於不同用途的橋樑,如園林城市公路鐵路橋樑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環境條件不同時,其結構及各項附屬設施的造型都應準確鮮明地表現出符合使用要求,並能恰如其分。這也就是一種美的因素。就所有橋樑而論,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鑑賞要求在其重要性上,並不是等量齊觀的,它隨著建橋目的和建橋環境等因素而有所差異,並通過造型表現出來為人們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橋和繁華城市中的園林橋應當各自“量體裁衣”地選擇適合的型式。正確的橋樑審美觀是功能技術經濟與美觀融合一體,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地圖信息

地址:蘇州市虎丘區上方山麓石湖景區外圍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