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距離光傳輸技術基礎及其套用

超長距離光傳輸技術基礎及其套用

《超長距離光傳輸技術基礎及其套用》是2008年10月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長春

基本介紹

  • 書名:超長距離光傳輸技術基礎及其套用
  • 作者李長春
  • ISBN:9787115185587
  • 定價:29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0月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該書通過實例深入淺出地分析了非線性效應在光傳輸系統中的作用和影響,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法,能夠幫助讀者快速地了解光傳輸系統的本質。《超長距離光傳輸技術基礎及其套用》可作為光通信行業的培訓教材和技術手冊,也可用作工科學校通信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員的教材或參考書。
《超長距離光傳輸技術基礎及其套用》綜合介紹了超長距離密集波分復用系統的設計方法,重點介紹了光傳輸系統中的非線性效應的分析方法、非線性效應與光傳輸系統的各種參數的關係以及非線性效應對光傳輸系統性能的綜合影響,並採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全面系統地剖析了影響超長距離光傳輸的內在因素,為超長距離光傳輸系統的研究設計提供參考。全書共分為8章,第1章介紹光傳輸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對超長距離超大容量光傳輸的需求;第2~5章分別介紹自相位調製、交叉相位調製、四波混頻和受激散射對光傳輸系統的影響;第6章介紹超長距離光傳輸系統的非線性設計方法;第7、8章介紹超長距離光傳輸中所使用的技術。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波分復用光傳輸技術
1.1.1 波分復用系統的概念
1.1.2 DWDM系統的組成
1.1.3 DWDM系統的分類
1.2 超長距離光傳輸的需求
1.2.1 DWDM向超長距離發展
1.2.2 超長距離光傳輸的性能優勢
1.3 超長距離光傳輸關鍵技術
1.3.1 寬頻喇曼放大器實現固有損耗的內部補償
1.3.2 超強FEC編碼消除誤碼率平台現象
1.3.3 動態增益均衡增加傳輸系統的跨段數目
1.3.4 碼型技術提升系統的傳輸性能
1.3.5 色散補償延伸光傳輸的距離
1.3.6 非線性管理技術是實現超長距離光傳輸的根本
1.4 光傳輸過程中的非線性效應理論分析
1.4.1 光傳輸中的色散理論分析
1.4.2 非線性的理論分析
1.5 本書內容
第2章 光通信系統中的自相位調製
2.1 SPM效應的基本原理
2.1.1 SPM起源於非線性折射率調製
2.1.2 SPM效應的理論分析
2.1.3 SPM效應的定性分析
2.1.4 GVD與SPM共同作用下脈衝的演化
2.1.5 影響SPM效應的主要因素
2.2 脈衝波形的演化
2.2.1 SPM效應對傳輸波形的影響
2.2.2 SPM效應引起脈衝寬度的變化
2.3 SPM效應對光傳輸系統的影響
2.3.1 損耗和色散共同作用
2.3.2 色散和SPM共同作用
2.3.3 色散、損耗和SPM共同作用
2.3.4 SPM和信道數之間的關係
2.3.5 SPM和信道間隔之間的關係
2.3.6 SPM和系統跨距之間的關係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光通信系統中的交叉相位調製
3.1 交叉相位調製的基本原理
3.1.1 不同頻率光波之間的交叉相位調製
3.1.2 同一頻率不同偏振的光分量之間的交叉相位調製
3.2 XPM引起光脈衝在頻域和時域的變化
3.2.1 L<<LD時的簡化結果
3.2.2 光纖長度L和LD、LW相當時的結果
3.3 XPM效應的仿真及驗證
3.3.1 色散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3.2 損耗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3.3 脈衝序列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3.4 泵浦脈衝上升沿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3.5 信號脈衝上升沿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3.6 泵浦功率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3.7 信號光功率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3.8 系統速率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3.9 信道間隔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3.10 中心頻率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3.11 XPM效應軟體仿真分析小結
3.4 XPM效應對傳輸系統性能的影響
3.4.1 SPM和XPM效應比較
3.4.2 不同信道間隔時的XPM效應
3.4.3 不同速率系統中的XPM效應
3.4.4 跨距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4.5 信道數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4.6 色散補償度和XPM效應之間的關係
3.4.7 XPM效應和入纖功率之間的關係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光通信系統中的四波混頻
4.1 FWM效應的理論分析
4.1.1 FWM效應的產生機制
4.1.2 相位失配因子
4.1.3 影響FWM效應的因素
4.1.4 FWM效應和信道數之間的關係
4.2 FWM效應的仿真及驗證
4.2.1 FWM頻率成分和信道數之間的關係
4.2.2 FWM和信道入纖功率之間的關係
4.2.3 FWM和色散之間的關係
4.2.4 FWM和信道間隔之間的關係
4.3 FWM對光傳輸系統性能的影響
4.3.1 FWM和入纖功率之間的關係
4.3.2 FWM和光纖長度之間的關係
4.3.3 FWM和色散之間的關係
4.3.4 FWM和信道數之間的關係
4.3.5 FWM和信道間隔之間的關係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光通信系統中的受激散射效應
5.1 光傳輸系統中的SRS效應理論分析
5.1.1 SRS理論基礎
5.1.2 SRS效應對光傳輸系統的影響
5.1.3 SRS效應對光傳輸系統的限制及減小影響的方法
5.2 光傳輸系統中SRS效應的軟體仿真
5.2.1 喇曼效應的一般研究
5.2.2 色散導致脈衝對喇曼效應進而對系統的影響
5.2.3 不同信道間隔情況下喇曼效應研究
5.2.4 入纖功率對喇曼效應的影響
5.2.5 信道數及不同傳輸速率對喇曼效應的影響
5.3 SRS效應對光傳輸系統影響小結
5.4 光傳輸系統中的SBS效應理論分析
5.4.1 SBS效應的基本原理
5.4.2 SBS效應的影響因素
5.5 擾動對SBS效應的抑制作用
5.6 色散補償對SBS效應的抑制作用
5.7 本章小結
第6章 超長距離光傳輸系統的非線性設計
6.1 光傳輸系統性能評估方法
6.1.1 BER計算和Q值定義
6.1.2 Q值與OSNR
6.1.3 噪聲與波形畸變的複雜系統
6.2 DWDM系統設計方法
6.2.1 系統設計研究背景
6.2.2 系統設計與工程設計
6.2.3 關於ITU-T規範
6.2.4 系統設計中使用的若干代價
6.3 DWDM系統的代價來源
6.3.1 光發射模組的代價
6.3.2 光傳輸鏈路的代價
6.3.3 光接收機的代價
6.4 DWDM系統的仿真設計
6.4.1 系統設計仿真研究方法
6.4.2 單信道系統仿真設計
6.4.3 多信道系統仿真設計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超長距離光傳輸中使用的新技術
7.1 高級調製解調技術
7.2 電均衡和預畸變技術
7.2.1 電均衡技術
7.2.2 預畸變技術
7.2.3 EDC技術的套用和比較
7.2.4 光均衡器
7.3 新型糾錯編碼技術
7.3.1 信道編碼技術
7.3.2 香農理論
7.3.3 Turbo碼
7.3.4 LDPC碼
7.4 光放大和功率均衡技術
7.5 新型光纖技術
7.6 色散管理與PMD補償技術
7.7 遙泵技術
7.8 光孤子傳輸技術
7.8.1 光孤子形成的機理
7.8.2 光孤子傳輸技術
7.8.3 光孤子通信的研究現狀和展望
7.9 全光再生技術
7.10 OTDM
7.10.1 OTDM研究現狀
7.10.2 OTDM技術實現水平
7.10.3 OTDM的關鍵技術
7.10.4 OTDM的發展
7.11 本章小結
第8章 超長距離光傳輸實用技術與系統
8.1 超高速光傳輸技術與系統
8.1.1 40Gbit/s及以上速率的系統發展
8.1.2 40Gbit/s及以上速率的系統研究方向
8.2 超大容量WDM技術與系統
8.2.1 超大容量WDM技術系統的發展
8.2.2 超大容量WDM技術的研究方向
8.3 大於3 000km的超長距離WDM實用技術與系統
8.3.1 ULH系統的發展
8.3.2 ULH WDM技術的研發方向
8.4 本章小結
縮略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