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後殖民理論》是2015年6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小埃·聖胡安(E. San Juan,Jr.)。
基本介紹
- 書名:超越後殖民理論
- 作者:[美]小埃·聖胡安(E. San Juan,Jr.)
- 譯者:孫亮 洪燕妮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06月30日
- 定價:4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0-21130-5
- 叢書系列: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一輯
《超越後殖民理論》是2015年6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小埃·聖胡安(E. San Juan,Jr.)。
《超越後殖民理論》是2015年6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小埃·聖胡安(E. San Juan,Jr.)。內容簡介隨著資本的全球化,一種被稱為“後殖民主義”的新學科和學術產業也隨之興起,其話語體系...
《思想認同的焦慮:旅行後殖民理論的對話與超越精神》是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家俊。內容簡介 後殖民是個宏偉壯闊、血淚斑斑的歷史課題,是宗主國與被壓迫民族之間一部斬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史。它起源自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及隨後發生的海上殖民、啟蒙運動、資本擴張、帝國爭霸。翻開...
文化的力量由於久已有之的原因,常常容易被與政治的或經濟的因素被區分開來進行論述,而事實卻早已證明,並不存在任何超越了時代政治或經濟因素的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文化本身,就只可能產生於一個與之對應的特定的社會之中。理論基礎 後殖民理論的興起,有其深刻的理論基礎。一般來說,前意共領導人葛蘭西(...
他者,是西方後殖民理論中常見的一個術語,在後殖民的理論中,西方人往往被稱為主體性的“自我”,殖民地的人民則被稱為“殖民地的他者”,或直接稱為“他者”。“他者”(the other)和“自我”(Self)是一對相對的概念,西方人將“自我”以外的非西方的世界視為“他者”,將兩者截然對立起來。所以,“他者”的...
作為一種主要從西方理論思潮中獲取話語資源的文化批評及電影批評模式,中國後殖民主義電影在批評立場,批評途徑等領域都期待著更進一步的整合與超越。作為電影批評的重要部分,它主要用電影的本土化立場作為影片優劣的批評標準,即認真關注民族文化的歷史和現狀,並僅僅提供“我性”消費的電影作品而非提供“他性”消費的“...
第四節 後殖民理論與民族意識論:全球化邏各斯的剖析 後記 作者簡介 張藝聲,浙江省天台山人。1957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先後在中央廣播電台及福建廣播電台任編輯記者。1962年開始在華僑大學中文系任教。1975年在台州師專(後改為台州學院)中文系任教。1991年評聘為教授,任中文系主任,蟬聯台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主要從事中外文學理論和文學思潮的教學研究,出版著作、譯著近十部,在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四十多篇,主持和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三項。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後殖民批評的背景及其不同形象 第一節 中國後殖民批評興起的西方思想背景 第二節 不同人眼中的中國後殖民批評 第三節 中國後殖民批評的具體議題...
[36] 《後殖民理論視閾下的“他者”與文化身份認同》,載屠國元主編《外語·翻譯·文化》,湖南人民出版 社,2005年。[37] The Evolution of Tianxia Cosmology and Its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載Frontiers if Philosophy in China, No.4,2006, Springer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8] Is Confucian Ethics a “...
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1949年出生在印度孟買,現任(2008年)哈佛大學英美文學與語言講座教授。巴巴是當代著名的後殖民理論家,與薩義德(Edward Said)和斯皮瓦克(Gayatri C. Spivak)一起被譽為後殖民理論的“聖三位一體”。其主要批評著作有《文化的定位》以及他主編的《民族與敘事》等。人物經歷 霍米·...
二、 新敘事史學對傳統史學的超越 三、 敘事合法性的後現代辯護 第二節 新敘事史學與教育史學研究 一、 敘事在教育史研究中的意義 二、 新敘事史學在教育史研究中的運用 第五章 後殖民主義教育史學 第一節 殖民地教育史研究的興起 第二節 後殖民教育史學的理論基礎 一、 東方學理論 二...
從後現代主義那裡獲得資源的後殖民批評理論,秉承反中心的意志,對西方之外的原殖民地音樂的“後殖民現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由於許多發起者來自第三世界,不但生活在西方,而且還以學者、教授身份處於西方音樂文化中心,如薩依德等,所以後殖民批評既可以看作是全球範圍的反中心主義的一種運動,也可以看作西方後現代...
沉入對“第三空間”的探索,即可規避極端主義的政治,而將後殖民世界表現為一個弱勢聲音的世界。發展現狀 當代女性主義的迅猛崛起,不僅深化了對空間差異之構成的探索,而且還增強了“第三空間”的開放性。女性主義不是一種純粹的理論,它往往體現為一些女性文化批評家身體力行的實踐,她們的實踐突入種族、階級和性別...
例如,西方後殖民理論思潮的代表人物斯皮瓦克的《他者世界:文化政治文集》(1987年)[5];斯里蘭卡女性主義學者庫馬里·賈亞瓦迪那的《女性主義和第三世界的民族主義》(1986年)[7]。1970年,丹麥女經濟學家埃斯特爾·博瑟魯普的《經濟發展中的婦女角色》[7]出版,此書以其嚴謹的學術性得到廣泛關注,聯合國以及國際援助...
第十章·文化研究:文學批評的後—後結構主義時代 534 前言:文化研究的當代趨勢 537 必要的前提:後結構主義與新歷史主義 541 政治上正確:新的意識形態趨勢 548 後殖民理論:文化霸權與文化身份 557 大眾文化:新的壓迫與解放 567 結語:文化研究的意義與新的理論期待 573 附錄 《無望的叛逆》序言 ...
80年代後,西方婦女運動拓展為反對一切文化霸權(主要是受後殖民主義理論的影響)。在翻譯理論方面,她們也持相同的觀點,並將來自以上理論的影響帶進了對翻譯的探索和思索中,最終形成了頗具個性的女性主義翻譯觀。女性主義觀濫觴於北美,至今波及全球。積極作用 在文化女性主義體系下,女性的價值得到重估,在傳統視角下...
第十二章 後殖民主義批評 第一節 後殖民主義相關概念釋義 第二節 後殖民文學 第三節 後殖民理論 第四節 薩伊德的對位閱讀 第十三章 生態批評 第一節 生態批評的起因 第二節 生態批評的理論觀點 第三節 生態批評實踐 第十四章 伯明罕學派與英美文化研究 第一節 文化研究的發展歷程及其文化觀念 第二節 文化...
這些研究儘管水平參差,角度各異,結論逕庭,甚至觀點對立,但是從中可以看到一種西方時髦理論在東方的"旅行"中,有著怎樣的變異和重寫的特徵,以及怎樣的文化過濾和文化變形--這本是後現代邊緣理論和後殖民差異理論的應有之題。藝術之維 後現代文學是一個敏感的問題。中國在接受西方的後現代思想時,最初是從文學...
第一編 超越後現代主義 第一章 後現代性與全球化 第二章 後現代主義之後 第二編 後殖民主義 第三章 後殖民理論與文學 第四章 中國文化的“非殖民化”第五章 賽義德:東方主義和文化 霸權主義批判 第六章 斯皮瓦克:後殖民地知識分子和 第三世界批評 第七章 中國當代電影的後殖民性 第三編 女權主義理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