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視距雷達技術(2008年電子工業出版社)

超視距雷達技術(2008年電子工業出版社)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超視距雷達技術》是2008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文瑜,焦培南。

基本介紹

  • 書名:超視距雷達技術
  • 作者:周文瑜,焦培南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9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107231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雷達技術叢書”中有關超視距雷達工程技術的一本專著。本書從超視距雷達的各才套喇頌種特性(環境特性、傳播特性、目標特性、干擾特性及信號檢測特性等)分析入手,闡述了超視距雷達的主要性能、套用範圍及設計特點,並按電波傳播途徑的不同分別敘述了天波超視距雷達、地波超視距雷達與微波雷講訂循達大氣波導超視距探測工程設計的難點及解決的途徑。針對三類雷達的需求,提供了工程設計所需要的大量資料,形成了新的寫作體系。?
本書既可以作為從事雷達技術研究、設計和套用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員和雷達技術領域專業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以及信息、電波傳播與通信工程學科的教師、學生的教學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超視距雷達概論
 1.1 概述
 1.2 超視距雷達的電波傳播方式
  1.2.1 地(海)面繞射波傳播
  重婚說1.2.2 天波返回散射波傳播
  1.2.3 大氣波導波傳播
 1.3 超視距雷達系統的性能與套用
  1.3.1 天波雷達的性能與套用
  1.3.2 地波雷達的性能與套用
  1.3.3 微波大氣波導超視距雷達的性能和套用
 1.4 超視距雷達的設計特點
  1.4.1 技術特性
  1.4.2 設計特點
  1.4.3 關鍵技術
 1.5 超視距雷達發展史
  1.5.1 天波雷達發展史
  1.5.2 地波雷達的發展史
  1.5.3 微波雷達的大氣波導超視距探測進展概況
 參考文獻
第2章 高頻雷達目標特性
 2.1 概述
 2.2 目標散射能量特性
  2.2.1 目標的RCS的定義
  2.2.2 RCS特性與波長關係
 2.3 目標RCS的預估方法
  2.3.1 矩量法
  2.3.2 時域方法
  2.3.3 經驗近似計算方法
 2.4 目標特性測量
  2.4.1 室內縮比靜態測試
  2.4.2 外場動態測試
 2.5 空中目標連騙特性數據
  2.5.1 各類飛機目標的特性數據
  2.5.2 各類飛彈目標特性數據
 2.6 海上目標特性數據
  2.6.1 各類艦艇的幾何尺寸數據
  2.6.2 各類艦艇目標的RCS數據
 2.7 核爆炸高頻目標的特性
  2.7.1 附加電離層區
  2.7.2 核爆炸對天波雷達探測通道的擾動
 2.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高頻雷達無源干擾
 3.1 概述
 3.2 地表面的無線電散射
  3.2.1 地面粗糙度
  3.2.2 地面後向散射係數
  3.2.3 後向返回散射能量算法
  3.2.4 地面回波都卜勒頻譜
 3.3 流星電離余跡的反射
  3.3.1 流星噪聲與假目標
  3.3.2 流星電離余跡回波特點
 3.4 高頻海洋動力學與海洋回波譜
  3.4.1 概述
  3.4.2 海面的布拉格散射
  3.4.3 Barrick海浪散射理論
  3.4.4 高頻地波雷達海洋回波譜
 3.5 地波雷達的電離層雜波干擾
  3.5.1 概述
  3.5.2 電離層雜波干擾
  3.5.3 對電離層雜波干擾的抑制
 3.6 高頻天波雷達的海浪回波譜
  3.6.1 電離層對海洋回波的影響
  3.6.2 天波海態雷達
  3.6.3 高頻天波雷達的海態觀測結果
 3.7 回波譜多模性的消除與補償
  3.7.1 概述
  3.7.2 信號的電離層失真補償
  3.7.3 高分辨譜估計技術套用
 參考文獻
第4章 高頻雷達有源干擾
 4.1 概述
  4.1.1 高頻雷達有源干擾分類
  4.1.2 噪聲參數
 4.2 雷達接收分系統外部噪聲特性
  4.2.1 外部噪聲時間特性
  4.2.2 外部噪聲頻譜特性
 4.3 自然界無線電噪聲
  4.3.1 大氣無線電噪聲
  4.3.2 宇宙無線電噪聲
 4.4 人為無線電噪聲
  4.4.1 人為無線電跨章抹噪聲源
  台巴凝影4.4.2 人為無線電噪聲數據
 4.5 高頻無線電干擾
  4.5.1 非蓄意電台干擾
  4.5.2 蓄意人為干擾的方式及分類
  4.5.3 實施干擾效果的評估
 參考文獻
第5章 高頻雷達抗干擾技術
 5.1 概述
 5.2 自適應頻率選擇
  5.2.1 選頻的必要性與選頻準則
  5.2.2 實現頻率自適應的方法
 5.3 自適應空域濾波
  5.3.1 自適應波束形成
  5.3.2 空域濾波方案研究
  5.3.3 空域濾波性能評估
  5.3.4 利用自適應波束形漿灑艱成抑制環境噪聲的實驗研究
 5.4 時域與頻域濾波技術
  5.4.1 瞬態干擾抑制基本思路
  5.4.2 瞬態干擾濾除方法
  5.4.3 瞬態干擾處理實例
  5.4.4 主瓣窄帶干擾的抑制
 5.5 抗蓄意有源干擾
  5.5.1 抗有源干擾措施
  5.5.2 抗干擾效果評估實例
 5.6 抗無源干擾
  5.6.1 都卜勒頻域檢測技術
  5.6.2 雜波中的可見度
 5.7 高頻雷達設備的兩項抗干擾性能指標
  5.7.1 接收機線性動態範圍
  5.7.2 雷達信號源相位噪聲
 5.8 雷達信號的波形設計
  5.8.1 脈衝波體制
  5.8.2 連續波體制
  5.8.3 脈衝與連續波兩種體制性能的評估
 參考文獻
第6章 高頻雷達信息處理技術
 6.1 概述
 6.2 目標檢測原理
  6.2.1 對飛機目標的檢測
  6.2.2 對艦船目標的檢測
  6.2.3 同時對飛機和艦船目標檢測
  6.2.4 同一檢測單元內多目標的識別與檢測
 6.3 高頻雷達信號處理
  6.3.1 信號處理功能綜述
  6.3.2 電離層傳播對信號污染的校正
  6.3.3 信號處理機的工程實現
  6.3.4 信號處理機改善因子估算
 6.4 高頻雷達信號檢測
  6.4.1 信號檢測
  6.4.2 參數估值
 6.5 高頻雷達的航跡處理
  6.5.1 航跡處理功能綜述
  6.5.2 跟蹤處理
  6.5.3 航跡處理性能的評估
 6.6 高頻雷達目標分類與識別
  6.6.1 空中與海面目標
  6.6.2 根據目標特性分類
  6.6.3 目標的識別技術
 6.7 功能軟體的組成與構成原理
  6.7.1 功能軟體的任務及組成
  6.7.2 信號處理專用軟體的算法原理
 參考文獻
第7章 電離層和天波雷達的傳播機理
 7.1 概述
 7.2 電離層參數與形態特徵
  7.2.1 E層參數估算
  7.2.2 F層參數估算
  7.2.3 電離層的臨界頻率形態
  7.2.4 電離層電子濃度剖面形態
  7.2.5 電離層總電子含量形態
  7.2.6 電離層的不規則變化形態
 7.3 電離層傳播機理
  7.3.1 電離層折射與反射
  7.3.2 電離層返回散射傳播
 7.4 電離層返回散射傳播信道特性
  7.4.1 電離層信道的數學描述
  7.4.2 電離層返回散射信道的散射函式
  7.4.3 實測電離層返回散射信道的散射函式
  7.4.4 實測電離層返回散射信道的參數
 7.5 天波雷達路徑傳播衰減
  7.5.1 高頻天波雷達的路徑
  7.5.2 高頻天波雷達路徑傳播的衰減
 7.6 電離層環境對天波雷達的影響
  7.6.1 天波雷達的工作環境模型
  7.6.2 電波環境對天波雷達的影響及對策
 7.7 天波雷達信道的可用度
  7.7.1 信道可用度的概念
  7.7.2 限制信道可用度的因素
  7.7.3 天波雷達信道的可用度
 7.8 多徑模糊和模式模糊
  7.8.1 概念
  7.8.2 模糊產生機理與“解模糊”方案
 參考文獻
第8章 天波超視距雷達方程及其套用
 8.1 概述
 8.2 天波雷達方程與各因子特性
  8.2.1 天波雷達的斜距方程
  8.2.2 雷達方程參數的選擇與取值範圍
 8.3 天波雷達系統時間可用度
  8.3.1 系統時間可用度概念
  8.3.2 系統時間可用度估算方法
  8.3.3 系統時間可用度評估
 8.4 天波雷達當前檢測區的計算
  8.4.1 天波雷達信息搜尋區輪廓
  8.4.2 探測空中目標時對當前檢測區的預測
  8.4.3 探測海面目標時對檢測子區性能的計算
 8.5 天波雷達測量精度評估
  8.5.1 與雷達系統相關的測量誤差因素
  8.5.2 多模式傳播的錯誤識別導入測量誤差
  8.5.3 電離層結構參數估計誤差對測量誤差的影響
  8.5.4 用參考源改善測量精度
 參考文獻
第9章 電波環境自適應診斷與管理技術
 9.1 電波環境監測和雷達管理
  9.1.1 概述
  9.1.2 技術要求
  9.1.3 系統的探測設備
  9.1.4 診斷及管理數據的處理
 9.2 返回散射探測設備
  9.2.1 探測原理
  9.2.2 技術特性
  9.2.3 設備框圖和組成
  9.2.4 返回散射電離圖
  9.2.5 天波返回散射回波都卜勒頻譜圖
 9.3 垂直探測設備
  9.3.1 探測原理
  9.3.2 設備框圖和組成
  9.3.3 垂直探測電離圖及其特徵參數
 9.4 斜向探測設備
  9.4.1 概述
  9.4.2 斜向探測設備框圖和組成
  9.4.3 斜向探測電離圖及其特徵參數
 9.5 返回散射電離圖與垂直、斜向探測電離圖的關係
  9.5.1 正割定理
  9.5.2 第一等效定理
  9.5.3 第二等效定理
  9.5.4 三種不同電離圖之間的關係
 9.6 環境噪聲監測設備
  9.6.1 測試設備的主要性能
  9.6.2 測量方法及步驟
  9.6.3 測試結果
 9.7 干擾頻譜監測設備
  9.7.1 干擾頻譜測試設備的主要性能
  9.7.2 測量方法及步驟
  9.7.3 測試結果
 9.8 重構電離層技術
  9.8.1 概述
  9.8.2 人工神經網路法
  9.8.3 改進的Kriging方法
 9.9 電波環境自適應診斷與管理方法論
  9.9.1 概述
  9.9.2 電波環境自適應診斷與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第10章 天波超視距雷達的系統設計
 10.1 概述
 10.2 天波雷達系統設計
  10.2.1 天波雷達的戰技指標
  10.2.2 天波雷達系統的組成及任務
  10.2.3 檢測目標子系統的設計與計算
  10.2.4 自適應信道管理子系統技術要求
  10.2.5 電離層診斷與頻率監測子系統設計的要求
 10.3 雷達主要分系統的設計要求
  10.3.1 發/收天線陣設計
  10.3.2 單元發射機的設計
  10.3.3 通道接收機的設計
  10.3.4 信息處理機的設計
  10.3.5 接收陣列幅相校準技術
 10.4 國外天波雷達系統介紹
  10.4.1 美國天波雷達
  10.4.2 俄羅斯的天波雷達
  10.4.3 澳大利亞的天波雷達
  10.4.4 高頻雷達信息網
 參考文獻
第11章 地波雷達傳播理論
 11.1 概述
 11.2 地波傳播場強的計算
  11.2.1 無限大介質平面上高頻地波傳播特性分析和計算
  11.2.2 高頻電磁波在圓形地球表面上的傳播特性
  11.2.3 地波傳播路徑的損耗
  11.2.4 傳播路徑上障礙物對電磁波特性的影響
 11.3 不同海態海面的附加衰減
  11.3.1 粗糙海面的附加衰減
  11.3.2 不同海態時電磁波的衰減特性
 11.4 雷達方程與探測能力
  11.4.1 地波雷達有效接收功率和能量
  11.4.2 干擾能量的分析
  11.4.3 探測能力
 參考文獻
第12章 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的系統設計
 12.1 概述
 12.2 地波雷達系統設計
  12.2.1 雷達體制和工作方式
  12.2.2 抗干擾的選擇
  12.2.3 海面和空中目標檢測設計技術
  12.2.4 艦載地波雷達的設計技術
 12.3 雷達主要分系統的設計技術
  12.3.1 發/收天線的設計
  12.3.2 陣列接收機
  12.3.3 信號處理機
  12.3.4 數據處理器
 12.4 國外地波雷達系統簡介
  12.4.1 英國地波雷達
  12.4.2 加拿大地波雷達
  12.4.3 美國小型的地波雷達
  12.4.4 俄羅斯地波雷達
  12.4.5 艦載高頻地波雷達
 參考文獻
第13章 微波雷達的超視距探測技術
 13.1 概述
 13.2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機理
  13.2.1 大氣對流層的電波折射效應
  13.2.2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
 13.3 大氣波導傳播特性
  13.3.1 大氣波導傳播條件
  13.3.2 大氣波導分類和出現的機率
  13.3.3 大氣波導的不利影響
  13.3.4 大氣波導特性參數
 13.4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威力
  13.4.1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距離的計算
  13.4.2 微波雷達探測距離預測的方法
 13.5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系統設計技術
  13.5.1 海上大氣垂直剖面傳播條件的預測
  13.5.2 目標探測機率
  13.5.3 海上電波傳播損耗的計算
  13.5.4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系統工作參數的選擇
  13.5.5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系統的距離方程
 13.6 國外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系統簡介
  13.6.1 義大利TPS—755海岸型超視距警戒雷達
  13.6.2 義大利TPS—828車載式超視距探測雷達
  13.6.3 俄羅斯的“音樂台”系列主/被動超視距探測雷達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周文瑜,江西奉新人。1964年畢業千北京航空學院,畢業後一直供職於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先後從事雷達抗干擾技術研究、雷達信號處理技術研究、雷達新體制研究及雷達總體的研製工作。所主持的雙/多基地雷達、超視距雷達及雷達反隱身技術研究等多項科技。
  3.2.3 後向返回散射能量算法
  3.2.4 地面回波都卜勒頻譜
 3.3 流星電離余跡的反射
  3.3.1 流星噪聲與假目標
  3.3.2 流星電離余跡回波特點
 3.4 高頻海洋動力學與海洋回波譜
  3.4.1 概述
  3.4.2 海面的布拉格散射
  3.4.3 Barrick海浪散射理論
  3.4.4 高頻地波雷達海洋回波譜
 3.5 地波雷達的電離層雜波干擾
  3.5.1 概述
  3.5.2 電離層雜波干擾
  3.5.3 對電離層雜波干擾的抑制
 3.6 高頻天波雷達的海浪回波譜
  3.6.1 電離層對海洋回波的影響
  3.6.2 天波海態雷達
  3.6.3 高頻天波雷達的海態觀測結果
 3.7 回波譜多模性的消除與補償
  3.7.1 概述
  3.7.2 信號的電離層失真補償
  3.7.3 高分辨譜估計技術套用
 參考文獻
第4章 高頻雷達有源干擾
 4.1 概述
  4.1.1 高頻雷達有源干擾分類
  4.1.2 噪聲參數
 4.2 雷達接收分系統外部噪聲特性
  4.2.1 外部噪聲時間特性
  4.2.2 外部噪聲頻譜特性
 4.3 自然界無線電噪聲
  4.3.1 大氣無線電噪聲
  4.3.2 宇宙無線電噪聲
 4.4 人為無線電噪聲
  4.4.1 人為無線電噪聲源
  4.4.2 人為無線電噪聲數據
 4.5 高頻無線電干擾
  4.5.1 非蓄意電台干擾
  4.5.2 蓄意人為干擾的方式及分類
  4.5.3 實施干擾效果的評估
 參考文獻
第5章 高頻雷達抗干擾技術
 5.1 概述
 5.2 自適應頻率選擇
  5.2.1 選頻的必要性與選頻準則
  5.2.2 實現頻率自適應的方法
 5.3 自適應空域濾波
  5.3.1 自適應波束形成
  5.3.2 空域濾波方案研究
  5.3.3 空域濾波性能評估
  5.3.4 利用自適應波束形成抑制環境噪聲的實驗研究
 5.4 時域與頻域濾波技術
  5.4.1 瞬態干擾抑制基本思路
  5.4.2 瞬態干擾濾除方法
  5.4.3 瞬態干擾處理實例
  5.4.4 主瓣窄帶干擾的抑制
 5.5 抗蓄意有源干擾
  5.5.1 抗有源干擾措施
  5.5.2 抗干擾效果評估實例
 5.6 抗無源干擾
  5.6.1 都卜勒頻域檢測技術
  5.6.2 雜波中的可見度
 5.7 高頻雷達設備的兩項抗干擾性能指標
  5.7.1 接收機線性動態範圍
  5.7.2 雷達信號源相位噪聲
 5.8 雷達信號的波形設計
  5.8.1 脈衝波體制
  5.8.2 連續波體制
  5.8.3 脈衝與連續波兩種體制性能的評估
 參考文獻
第6章 高頻雷達信息處理技術
 6.1 概述
 6.2 目標檢測原理
  6.2.1 對飛機目標的檢測
  6.2.2 對艦船目標的檢測
  6.2.3 同時對飛機和艦船目標檢測
  6.2.4 同一檢測單元內多目標的識別與檢測
 6.3 高頻雷達信號處理
  6.3.1 信號處理功能綜述
  6.3.2 電離層傳播對信號污染的校正
  6.3.3 信號處理機的工程實現
  6.3.4 信號處理機改善因子估算
 6.4 高頻雷達信號檢測
  6.4.1 信號檢測
  6.4.2 參數估值
 6.5 高頻雷達的航跡處理
  6.5.1 航跡處理功能綜述
  6.5.2 跟蹤處理
  6.5.3 航跡處理性能的評估
 6.6 高頻雷達目標分類與識別
  6.6.1 空中與海面目標
  6.6.2 根據目標特性分類
  6.6.3 目標的識別技術
 6.7 功能軟體的組成與構成原理
  6.7.1 功能軟體的任務及組成
  6.7.2 信號處理專用軟體的算法原理
 參考文獻
第7章 電離層和天波雷達的傳播機理
 7.1 概述
 7.2 電離層參數與形態特徵
  7.2.1 E層參數估算
  7.2.2 F層參數估算
  7.2.3 電離層的臨界頻率形態
  7.2.4 電離層電子濃度剖面形態
  7.2.5 電離層總電子含量形態
  7.2.6 電離層的不規則變化形態
 7.3 電離層傳播機理
  7.3.1 電離層折射與反射
  7.3.2 電離層返回散射傳播
 7.4 電離層返回散射傳播信道特性
  7.4.1 電離層信道的數學描述
  7.4.2 電離層返回散射信道的散射函式
  7.4.3 實測電離層返回散射信道的散射函式
  7.4.4 實測電離層返回散射信道的參數
 7.5 天波雷達路徑傳播衰減
  7.5.1 高頻天波雷達的路徑
  7.5.2 高頻天波雷達路徑傳播的衰減
 7.6 電離層環境對天波雷達的影響
  7.6.1 天波雷達的工作環境模型
  7.6.2 電波環境對天波雷達的影響及對策
 7.7 天波雷達信道的可用度
  7.7.1 信道可用度的概念
  7.7.2 限制信道可用度的因素
  7.7.3 天波雷達信道的可用度
 7.8 多徑模糊和模式模糊
  7.8.1 概念
  7.8.2 模糊產生機理與“解模糊”方案
 參考文獻
第8章 天波超視距雷達方程及其套用
 8.1 概述
 8.2 天波雷達方程與各因子特性
  8.2.1 天波雷達的斜距方程
  8.2.2 雷達方程參數的選擇與取值範圍
 8.3 天波雷達系統時間可用度
  8.3.1 系統時間可用度概念
  8.3.2 系統時間可用度估算方法
  8.3.3 系統時間可用度評估
 8.4 天波雷達當前檢測區的計算
  8.4.1 天波雷達信息搜尋區輪廓
  8.4.2 探測空中目標時對當前檢測區的預測
  8.4.3 探測海面目標時對檢測子區性能的計算
 8.5 天波雷達測量精度評估
  8.5.1 與雷達系統相關的測量誤差因素
  8.5.2 多模式傳播的錯誤識別導入測量誤差
  8.5.3 電離層結構參數估計誤差對測量誤差的影響
  8.5.4 用參考源改善測量精度
 參考文獻
第9章 電波環境自適應診斷與管理技術
 9.1 電波環境監測和雷達管理
  9.1.1 概述
  9.1.2 技術要求
  9.1.3 系統的探測設備
  9.1.4 診斷及管理數據的處理
 9.2 返回散射探測設備
  9.2.1 探測原理
  9.2.2 技術特性
  9.2.3 設備框圖和組成
  9.2.4 返回散射電離圖
  9.2.5 天波返回散射回波都卜勒頻譜圖
 9.3 垂直探測設備
  9.3.1 探測原理
  9.3.2 設備框圖和組成
  9.3.3 垂直探測電離圖及其特徵參數
 9.4 斜向探測設備
  9.4.1 概述
  9.4.2 斜向探測設備框圖和組成
  9.4.3 斜向探測電離圖及其特徵參數
 9.5 返回散射電離圖與垂直、斜向探測電離圖的關係
  9.5.1 正割定理
  9.5.2 第一等效定理
  9.5.3 第二等效定理
  9.5.4 三種不同電離圖之間的關係
 9.6 環境噪聲監測設備
  9.6.1 測試設備的主要性能
  9.6.2 測量方法及步驟
  9.6.3 測試結果
 9.7 干擾頻譜監測設備
  9.7.1 干擾頻譜測試設備的主要性能
  9.7.2 測量方法及步驟
  9.7.3 測試結果
 9.8 重構電離層技術
  9.8.1 概述
  9.8.2 人工神經網路法
  9.8.3 改進的Kriging方法
 9.9 電波環境自適應診斷與管理方法論
  9.9.1 概述
  9.9.2 電波環境自適應診斷與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第10章 天波超視距雷達的系統設計
 10.1 概述
 10.2 天波雷達系統設計
  10.2.1 天波雷達的戰技指標
  10.2.2 天波雷達系統的組成及任務
  10.2.3 檢測目標子系統的設計與計算
  10.2.4 自適應信道管理子系統技術要求
  10.2.5 電離層診斷與頻率監測子系統設計的要求
 10.3 雷達主要分系統的設計要求
  10.3.1 發/收天線陣設計
  10.3.2 單元發射機的設計
  10.3.3 通道接收機的設計
  10.3.4 信息處理機的設計
  10.3.5 接收陣列幅相校準技術
 10.4 國外天波雷達系統介紹
  10.4.1 美國天波雷達
  10.4.2 俄羅斯的天波雷達
  10.4.3 澳大利亞的天波雷達
  10.4.4 高頻雷達信息網
 參考文獻
第11章 地波雷達傳播理論
 11.1 概述
 11.2 地波傳播場強的計算
  11.2.1 無限大介質平面上高頻地波傳播特性分析和計算
  11.2.2 高頻電磁波在圓形地球表面上的傳播特性
  11.2.3 地波傳播路徑的損耗
  11.2.4 傳播路徑上障礙物對電磁波特性的影響
 11.3 不同海態海面的附加衰減
  11.3.1 粗糙海面的附加衰減
  11.3.2 不同海態時電磁波的衰減特性
 11.4 雷達方程與探測能力
  11.4.1 地波雷達有效接收功率和能量
  11.4.2 干擾能量的分析
  11.4.3 探測能力
 參考文獻
第12章 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的系統設計
 12.1 概述
 12.2 地波雷達系統設計
  12.2.1 雷達體制和工作方式
  12.2.2 抗干擾的選擇
  12.2.3 海面和空中目標檢測設計技術
  12.2.4 艦載地波雷達的設計技術
 12.3 雷達主要分系統的設計技術
  12.3.1 發/收天線的設計
  12.3.2 陣列接收機
  12.3.3 信號處理機
  12.3.4 數據處理器
 12.4 國外地波雷達系統簡介
  12.4.1 英國地波雷達
  12.4.2 加拿大地波雷達
  12.4.3 美國小型的地波雷達
  12.4.4 俄羅斯地波雷達
  12.4.5 艦載高頻地波雷達
 參考文獻
第13章 微波雷達的超視距探測技術
 13.1 概述
 13.2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機理
  13.2.1 大氣對流層的電波折射效應
  13.2.2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
 13.3 大氣波導傳播特性
  13.3.1 大氣波導傳播條件
  13.3.2 大氣波導分類和出現的機率
  13.3.3 大氣波導的不利影響
  13.3.4 大氣波導特性參數
 13.4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威力
  13.4.1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距離的計算
  13.4.2 微波雷達探測距離預測的方法
 13.5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系統設計技術
  13.5.1 海上大氣垂直剖面傳播條件的預測
  13.5.2 目標探測機率
  13.5.3 海上電波傳播損耗的計算
  13.5.4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系統工作參數的選擇
  13.5.5 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系統的距離方程
 13.6 國外微波雷達超視距探測系統簡介
  13.6.1 義大利TPS—755海岸型超視距警戒雷達
  13.6.2 義大利TPS—828車載式超視距探測雷達
  13.6.3 俄羅斯的“音樂台”系列主/被動超視距探測雷達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周文瑜,江西奉新人。1964年畢業千北京航空學院,畢業後一直供職於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先後從事雷達抗干擾技術研究、雷達信號處理技術研究、雷達新體制研究及雷達總體的研製工作。所主持的雙/多基地雷達、超視距雷達及雷達反隱身技術研究等多項科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