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超英趕美這一口號明確提出最早於1957年毛澤東年在回應赫魯雪夫的蘇聯要15年趕超美國說法所提出的要讓中國鋼鐵產量在15年內趕超英國。
1957年,毛澤東說“我們要好好乾五十年,把工業建起來,要有美國那樣多的鋼鐵”。這和前面“十五年趕上英國”的口號合稱“趕英超美”。
1958年“大煉鋼鐵”在中國成為了一個全國性運動,連宋慶齡都在後花園裡支高爐。雖然“大煉鋼鐵”問題不少,但當年提出的口號“十五年趕上英國”,變成了精準的規劃。15年後的1973年,英國鋼產量2665萬噸,中國產量2522萬噸,基本追平。再過5年,1978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超過英國1000萬噸。中國在1995年就以9500萬噸的數字超過了美國,提前12年實現了毛澤東的預言。到了1996年,中國鋼產量首次超過一億噸,坐上了第一鋼鐵大國的位置,至今再也沒丟掉這個冠軍。
首提超美
1955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說,我們現在是處在新的歷史時期。一個六萬萬人口的東方國家舉行社會主義革命,要在這個國家裡改變歷史方向和國家面貌,要在大約三個五年計畫期間內使國家基本上工業化,並且要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完成社會主義改造,要在大約幾十年內追上或超過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指美國)。這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只有五年多就首次提出中國趕超美國的國家目標。1956年1月21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首次提出“中國第一”的戰略構想。他說,我國地方大,人口多,位置不錯,海岸線很長,應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文化、科學、技術、工業發達的國家。我們有社會主義制度,再加努力,是能夠辦到的。幾十年以後,如還不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國,是不應該的。現在美國只有十幾顆氫彈,一萬萬噸鋼,我看沒有什麼了不起,中國應該搞它幾萬萬噸鋼。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1955年中國的粗鋼產量只有285萬噸,到1996年超過了1億噸,2008年突破了5億噸。
這表明,毛澤東關於中國鋼產量的預言已經得到了實現。我們也會相信,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文化、科學、技術、工業發達的國家”的目標也會相繼實現。毛澤東就是一個預言大師,如同他自己所言: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所謂預見,不是指某種東西已經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現了,在眼前出現了,這時才預見;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遠,就是說在地平線上剛冒出來一點的時候,剛露出一點頭的時候,還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時候,就能看見,就能看到它的將來的普遍意義。
當時,只有毛澤東真正看到了這一歷史發展趨勢及其歷史航行的“彼岸”,他所前瞻性地提出趕超美國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長遠而宏大的目標是比較適宜的,他所提出的趕超美國的時間表也是比較務實可行的。這是毛澤東獨有的歷史預見的偉大之處,但是也有他的知識的有限性和歷史局限性:他沒有做科學的分析和論證,更多的是基於他的直覺和戰略思維;也沒有主動請教中國的經濟學家和其他專家,更多的是基於他本人的思考和構想;更沒有詳細地說明“在經濟上趕上並超過美國”是什麼含義和內容,既沒有類似於GDP經濟總量的概念,也沒有人均GDP經濟個量的概念,也無法真正準確判斷中國與美國在經濟總量和個量兩個方面的相對差距,反映了他受到知識與信息有限性、不完全性的限制,在沒有真正“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就難免在受到外部的刺激和影響下,就會改變了原有的構想。
縮短時間表
1957年11月毛澤東出訪蘇聯,受到赫魯雪夫講話的刺激和影響,就立即改變了他的構想和時間表,為此決意發動大躍進。
1957年11月6日,赫魯雪夫在蘇聯最高蘇維埃舉行慶祝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大會上講話公開提出,在各種最重要的產品產量上,蘇聯在最近的15年內不僅可以趕上、而且可以超過美國目前的各種最重要的產品的總產量。赫魯雪夫提出的趕超美國的目標直接影響了毛澤東,他也考慮15年後中國在鋼產量和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超過英國的問題。這反映了赫魯雪夫和毛澤東關於國家經濟實力的知識和信息的有限性和不完全性,社會主義國家趕上並超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道路相當之長,絕不是“十五年”的時間可以實現的,因此赫魯雪夫的“急於求成”直接影響了毛澤東的“急於求成”,而毛澤東比赫魯雪夫還要“急於求成”,不久之後毛澤東還提出要比蘇聯的趕逾時間表更快。
1958年4月15日,毛澤東在《介紹一個合作社》一文中寫道:“由此看來,我國趕上英美不需要從前所想到那樣長的時間,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點的時間也就夠了。”同年5月18日,毛澤東在批示一份報告的批語中寫道“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奮敢想、敢說、敢幹、敢做的大無畏精神,對於我國七年趕上英國、再加八年或十年趕上美國的任務,必然會有重大幫助。”當日,毛澤東便指示鄧小平發給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在八大二次會議上形成了“超英趕美”的新時間表,要在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上七年趕過英國,十五年趕過美國,後來的時間越縮越短,趕英的時間最後縮為二三年。6月21日,毛澤東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稱:我們三年基本超過英國,十年超過美國,有充分把握。
1958年9月8日,毛澤東在最高會議上的第二次講話時提出,第二個五年計畫就要接近或趕上美國。再加兩年,七年,搞一億五千萬噸,超過美國,變成天下第一。
毛澤東為中共八大二次會議確立了“高速度”的總路線,以“超英趕美”為目標,掀起了史無前例的“大躍進”高潮,引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危機。
歷史的反思與啟示
毛澤東提出趕超美國的強國之夢,發動了“大躍進”,也遭受了慘痛的失敗。儘管如此,中國的現代化事業沒有中斷,中國的歷史發生了巨大變遷,正在深刻影響世界發展和格局。今天,我們怎么樣來看待毛澤東當時的這一夢想和實踐呢?歷史給了我們哪些啟示?我們又該怎么樣務實性地提出中國未來的夢想?
這裡,我們充分肯定毛澤東1955年到1957年訪問蘇聯前提出趕超美國的戰略構想和時間表,這是我們充分吸取毛澤東的歷史錯誤和歷史教訓的政治前提。那么我們該怎樣把它們轉化為我們的歷史財富,使之成為“成功之母”呢?這就需要我們了解毛澤東“強國夢”正確中的錯誤,錯誤中的正確,這才是真實的毛澤東。
首先,減少盲目性,增加客觀性。誠如毛澤東後來所總結到的:“在社會主義建設上,我們還有很大的盲目性。社會主義經濟,對於我們來說,還有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拿我來說,經濟建設工作中間的許多問題,還不懂得。工業、商業,我就不大懂。對於農業,我懂得一點。但是也只是比較地懂得,還是懂得不多。我注意得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問題,生產關係方面的問題。至於生產力方面,我的知識很少。社會主義建設,從我們全黨來說,知識都非常不夠。”因此,無論是地方負責人還是中央部委負責人“吹牛皮”,毛澤東都會容易“上當受騙”。這就需要領導人更加專業化、知識化和職業化,具有深厚的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等社會科學的理論功底,具有豐富的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以及生態環境方面的知識和信息。這樣才能逐步克服盲目性,增加自覺性,真正認識客觀規律,從“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
其次,不能自我否定,增加堅定性。本來毛澤東根據中國國情提出了花50~60年的時間趕超美國,但是一遇到赫魯雪夫搞“大躍進”,花15年的時間趕超美國,毛澤東馬上改變了自己的主意,不自覺地把中國綁在蘇聯的戰車上,提出“在十五年後,在我們(社會主義)陣線(營)中間,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因此,中國的發展必須是自主的發展,即使是在與世界越來越一體化背景下,中國都不必仿效他國,追隨他國,需要主動參與國際合作,更需要自主決策,自主實施,既不受外部誘惑所改變,也不受外部壓力而放棄。
再次,不能主觀主義,堅持實事求是。這就需要不斷縮小主觀與客觀之間的差距。毛澤東指出:“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都是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以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徵的。”毛澤東發動的“大躍進”的失敗就在於此。那么,如何來衡量客觀和主觀之間的差距呢?以1958~1972年期間中國粗鋼生產量的實際值與目標值對比來看,1958年實際值僅相當於目標值的74.5%;1959年相當於46.2~51.4%;1960年為37.3%;1962年為6.7~8.3%;1972年僅為5.8%。這表明,主觀目標值越高,脫離實際就越大,實際完成比例就越低。
最後,不能折騰,增強科學發展的自覺性。本來1955年國務院提出了十五年(1953~1967年)遠景計畫和第二個五年計畫,工農業產值年平均增長率為9.5%。這已經是很高的經濟成長率,但是毛澤東“還嫌太慢”,並視為“右傾保守思想”,急於求成、急於求快。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力爭高速度》的社論稱: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指出:“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總路線的基本精神。它像一條紅線,貫穿在總路線的各個方面。”對此,李先念同志有過深刻的反思,1981年9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講三十二年的經驗時指出,三十二年來,在經濟發展上,究竟我們是低速度吃虧多,還是高速度吃虧多?經驗證明,還是高速度吃虧多。脫離實際,片面追求高指標、高速度,危害更大。他說,人民希望我們的國家快一點發展起來,很快實現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但是,人民還有一個心情,而且這個心情可能還超過前一個心情,就是再不要折騰。他首次提出“兩個不折騰”:即在政治上是“以階級鬥爭為綱”,搞“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折騰;在經濟上是搞高指標,比如一九五八年大躍進那樣的折騰。現在的黨中央是不會再搞那樣的亂折騰、瞎折騰的蠢事了,早已轉向科學發展,但是不少地方負責人仍舊鎖定在“加快發展”的軌道,不顧當地客觀條件,“大幹快上”,某種程度還在搞“大躍進”,亂折騰、瞎折騰,雖然不會造成全局性的折騰,但也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總之,毛澤東提出的花50年到60年的時間趕超美國,不僅是富有長遠的戰略構想,而且是真正偉大的歷史預言。儘管毛澤東生前沒有成功實現“趕超美國”這一夢想,但卻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為中國而後實現這一構想奠定了現代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基礎和工業化基礎。1978年以來,中國在開發中國家中率先經濟起飛,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率先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成功地融入世界經濟,迅速地追趕上來;進入21世紀,中國具有歷史難得的“天時、地利、人和”戰略機遇期,毛澤東的強國夢想正在逐步變成現實,中國經濟崛起並趕超美國正在成為歷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