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支氣管窺鏡

超聲支氣管窺鏡

超聲支氣管窺鏡用於對肺部活性和肺癌分期的診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聲支氣管窺鏡
  • 簡介:對肺部活性和肺癌分期的診斷
  • 發展歷史:1989年
  • 適應症:氣道黏膜下病變
介紹,發展歷史,檢查適應症,聲像圖與解剖,操作方法,併發症及處理,

介紹

超聲支氣管窺鏡用於對肺部活性和肺癌分期的診斷。該超聲支氣管窺鏡可以利用超音波,使醫生通過觀察內窺鏡的影響,能夠對病人的淋巴結和周邊組織進行實時的目測檢查。

發展歷史

1989年德國開始研究套用微型超聲探頭進入氣道進行探測。1990年Hurter等首先報導了氣道內超聲探查的臨床套用。90年代初,Ono等嘗試用7.5MHz的線陣超聲探頭進入氣道掃描,其最大外徑為6.3mm,所得圖像為單側扇形,解析度低,如果要獲得360°圖像就必須依靠手動旋轉探頭。1990年,Becker等使用Olympus公司的頻率為7.5MHz的探頭,直徑為3mm,遠端換能器以400r/min的速度旋轉,可實時產生垂直於軸線的360°圖像,但由於直徑過大,通過金屬硬鏡需在全麻下操作。隨著直徑2.5mm,頻率12MHz和20MHz的探頭問世,可通過普通纖支鏡的活檢通道進行氣道內超聲檢查,且解析度明顯提高,掃描半徑4cm。1992年首次報導套用帶球囊的微探頭通過纖支鏡進行氣道內超聲檢查並肯定了其臨床套用價值。超聲圖像的質量取決於以下三方面:超聲探頭與周圍組織接觸的密切程度;超音波距探測病變的距離和探測組織結構對聲波傳導的影響;超音波頻率的大小。Nakamura等比較了頻率為20MHz和30MHz兩種探頭的性能,發現30MHz的探頭對支氣管壁各層結構的解析度更高。隨著技術設備不斷改進,圖像的解析度不斷改善,通過臨床研究,建立起氣道和縱隔的超聲圖譜,該技術逐步在臨床推廣套用。

檢查適應症

1.1 肺門和縱隔腫物或腫大淋巴結有待確診或進行肺癌分期
發現病灶後可測量其大小,鑑別其性質如實性、囊性或血管性;了解病灶與縱隔結構的關係,決定是否有手術指征;經氣道內超聲定位後可引導經支氣管針吸活檢。
1.2 氣道外壓性改變
鑑別外壓原因是腫塊、淋巴結、胸水還是異常擴大的心血管腔室。
1.3 氣道黏膜下病變
評估腫瘤在氣管支氣管壁浸潤的深度。在分辨氣管支氣管壁層次方面,氣道內超聲優於其它影像學檢查方法。普通纖支鏡檢查常常低估黏膜下擴散,氣道內超聲可彌補這一不足,檢查時將探頭緩慢向近端大氣道、隆突方向移行,或採用三維超聲沿軸向進行自動移行掃描,可了解腫瘤在黏膜下的擴散範圍、與隆突的距離,幫助預測手術切除線,避免手術切除不全的問題。
1.4 氣管腔內病變
擬行氣道內介入治療患者。
1.5 肺周圍性的結節、腫塊
適用於鄰近氣道的病變。
氣道內超聲檢查禁忌證
同常規纖支鏡檢查,主要包括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有出血傾向和不合作者。

聲像圖與解剖

3.1 氣管、支氣管壁結構
通過動物和人體的體外標本觀察到中央氣道軟骨部有五至七層結構,李靜等在體內觀察到七層結構,最裡面的黏膜層由於緊貼球囊內壁,顯示為非常明亮的強回聲;黏膜下層回聲較低;軟骨本身和軟骨間結締組織均為低回聲,難以鑑別;但軟骨內膜和軟骨外膜為強回聲;有些作者報導為三層,可能與使用低頻探頭有關。由於軟骨外膜的強反射,軟骨外的結締組織層和外膜層有時顯示不清。Kurimoto等採用針刺法將超聲掃描下氣管支氣管的各層結構與相應標本的病理組織學各層結構相對照,證實了第1至第5層結構的存在。隨後也有學者證實了第7層結構的存在。中央氣道膜部為三層結構,由里至外分別為:黏膜層、肌肉層和外膜層。認識正常氣道管壁的超聲結構對於判斷黏膜下和管壁內異常變化有重要意義。
3.2 血管
中央氣道附近的大血管可以清晰顯示,為無回聲、搏動性結構。
3.3 淋巴結
淋巴結回聲較緻密,理想狀態下,超聲可以分辨直徑2~3mm的淋巴結,可以辨認內部的細微結構如淋巴濾泡、淋巴竇以及門區的小淋巴管。通常,淋巴結顯示為圓形、橢圓形或三角形,由於回聲強弱不同,遠端輪廓可能會顯得模糊。
3.4 縱隔
可清晰顯示縱隔鄰近結構和組織的關係,如主動脈、上腔靜脈、肺動脈主幹和較大肺動脈分支、食道和縱隔淋巴結等。胸骨後、後縱隔部位由於距離中央氣道遠,難以探及。
3.5 肺實質 由於肺實質內含大量氣體,使超音波迅速衰減,B超對肺實質解析度較差。Omori等採用灌洗法發現不同肺間質性疾病或肺泡疾病的幾種不同聲像圖特點。
3.6 大氣道內不同部位的超聲圖像特點 氣道內超聲圖像是垂直於氣管支氣管樹長軸的橫斷面,探頭在氣道內探查時,對縱隔內的方向比較難辨別,原因有三點:①縱隔解剖結構複雜;②呼吸運動和心血管搏動產生的偽差;③隨著氣道的深入,超聲平面不斷改變,在氣管內,超聲圖像與CT圖像相當,進入主支氣管尤其是左主支氣管,圖像向矢狀面傾斜,進入上葉支氣管的外周部分,甚至得到一個完全倒置的水平面。可利用降主動脈、橢圓形多層結構的食道和強回聲的椎體等特定解剖結構作為辨認方向的標誌。熟悉正常氣道內不同部位的超聲圖像特點,是發現異常病變的基礎

操作方法

EBUS掃描方法普通纖支鏡檢查完成後,即進行EBUS掃描。採用20MHz可攜帶水囊式探頭(UMBS20-26R,Olympus,Japan),或20MHz無水囊三維探頭(UM-BS20-25R,Olympus,Japan),經纖支鏡活檢通道進入檢查部位。周圍型病變狹窄部位可在局部注入生理鹽水或普魯卡因凝膠後,直接用探頭進行掃描,段以上支氣管可加用水囊(MH-240,Olympus,Japan)。檢查過程中行持續心電監護和經皮檢測血氧飽和度。

併發症及處理

氣道內超聲檢查的併發症少見,主要是咳嗽、出血及低氧血症,經加強局麻、套用止血藥及縮短檢查時間、加大吸氧流量等處理均能很快糾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