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產業空間形態的生成與發展研究》是2007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雪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大城市產業空間形態的生成與發展研究
- 作 者:高雪蓮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6-1
- 頁 數:254
- 字 數:190000
- I S B N:9787505862531
-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城市成長和發展的根基在於產業,在於生命力強大的產業集群和產業群落,產業的空間形態也由此占據著城市空間形態的核心地位。在知識經濟、全球經濟這一新時代背景和新經濟動態的大環境中,諸多產業以新的態勢持續向城市集聚,並在城市逐步形成眾多的產業集群和產業群落。
產業在城市空間中是如何分布的?產業聚集的表現形態是什麼?怎樣的產業聚集才會更為高效?何種產業空間分布更有利於產業集群和產業群落的形成、發展、升級、最佳化?這些問題構成了本書的出發點和主要目的,希望能夠在準確把握新的經濟動態、新的外部環境的基礎上,把握城市產業空間形態的形成、演化軌跡和最優分布特性,研究找尋產業空間形成和發展的機理,探索城市產業空間最佳化和重構的路徑,並能以此推動城市形態的最佳化發展。
在我國,超大城市通常是綜合性大城市,兼具專業化和多樣化兩大功能。產業集群和群落的各級階段——形成、發展、轉型、遷移在這類城市中均有體現。而即使是發展較快的超大城市,其產業空間的分布格局仍然有著空間狹小與土地浪費並存的現象,空間置換與空間調整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者簡介
高雪蓮,1974年出生,河南項城人。1994年畢業於鄭州大學國際貿易系,2001年6月獲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碩士學位。2004年7月獲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留校,在南開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工作。現從事城市產業經濟和城市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後在《學習與探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城市發展研究》、《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文章10餘篇,並被《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轉載。先後參與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項。參與寫作、修訂和翻譯著作四部。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和研究意義
一、城市產業空間形態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與架構設計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節 主要觀點和理論創新
一、主要觀點
二、創新之處
第二章 理論綜述
第一節 國外相關理論文獻回顧
一、理論研究回顧
二、實證檢驗研究回顧
第二節 國內相關理論與實證研究
一、改革開放前的產業布局理論
二、改革開放後的理論研究與實證檢驗進展
第三章 產業群落一知識經濟條件下產業集聚的新態勢
第一節 完全知識經濟中的產業集聚
一、知識經濟和基於知識經濟的產業
二、完全知識經濟假設下的產業集聚
三、朝向完全知識經濟的努力:知識和信息網路中的產業擴展與內聚
第二節 知識經濟不完全條件下的城市產業集聚
一、知識經濟條件下的非完全信息
二、物流成本——運輸成本的擴展
三、專業化和多樣化分工的高層級演進
四、產業集聚與中心城市的出現
第三節 產業集聚的新態勢——網路式產業群落
一、產業組織網路及其類型
二、城市產業的網路式集聚——產業集群和產業群落
第四章 超大城市產業群落的地域空間特性
第一節 超大城市的產業集聚特性
一、超大城市的集聚特性
二、超大城市的產業集聚態勢
三、城市產業集群及其空間特性
第二節 單個產業集群空間的高度濃縮性
一、戰略性區位論視角的空間濃縮
二、非戰略性區位論演繹的空間濃縮
第三節 產業群落空間的緊密關聯性
一、產業群空間的廣度擴張與產業群落的多重交匯
二、製造業群落間的地域性關聯
三、生產者服務業群落的網路形態
四、商業性和消費性服務業群落的大型化、多樣化與專業化
第四節 產業群落空間的有序分布性
一、產業空間層級
二、產業空間網路
三、產業群落空間的有序分布
第五節 產業空間特性的度量指標
一、產業空間濃縮性的度量
二、產業空間關聯性的度量
第六節 產業群落空間形態生成和發展的機理分析
一、專業化分工、交易——超大城市產業群空間形成的微觀機制
二、超大城市產業群空間形成的巨觀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