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Si團簇負離子束沉積製備矽烯(silicene)

超低能Si團簇負離子束沉積製備矽烯(silicene)

《超低能Si團簇負離子束沉積製備矽烯(silicene)》是依託武漢大學,由劉傳勝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低能Si團簇負離子束沉積製備矽烯(silicene)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傳勝
  • 依託單位:武漢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建立一套超低能團簇負離子束沉積裝置,用銫濺射離子源產生Si的團簇負離子束,以6-20kV的吸極電壓引出,並在襯底上加0-20kV負偏壓,使團簇離子束的能量降低至100eV/atom以下,在Ag(001)、Ag(110)和Ag(111)表面形成silicene薄膜。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高分辨透射電鏡和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測定silicene的晶體結構、表面形貌和電子結構,用霍爾效應測定其載流子濃度和遷移率。改變團簇離子能量、沉積劑量和襯底溫度等參數,系統研究製備工藝對矽烯層的晶體結構和電子結構的影響,取得最佳化的工藝參數,製備1-3個原子層的silicene,用團簇-固體相互作用理論和晶體生長理論探討超薄矽烯形成的物理機制,為發展製備silicene的超低能團簇離子束沉積技術奠定實驗基礎。

結題摘要

矽烯是重要的二維原子層材料。本項目以2×1.7MV串列加速器的銫濺射負離子源為基礎,設計搭建了團簇離子注入系統,用銫濺射矽靶的方法引出了矽的單離子及團簇離子束,用團簇注入對矽烯的製備工藝進行了研究探索。 (1)矽團簇負離子束的產生:以高純壓鑄矽靶,用銫離子進行濺射,得到了Si1-Si7團簇離子,束流為5.5nA-24μA,表明該裝置可提供矽的團簇負離子。然後研究了吸極電壓對團簇離子束流的影響,測量了10-20kV吸極下的團簇離子束質譜,最低能量的團簇是1666eV/atom的Si6離子。 (2)矽烯的製備:襯底用單晶Ag(111)材料,用低能矽團簇進行離子注入。根據單層矽烯的原子面密度確定注入離子的劑量,用束流積分儀監控注入劑量,獲得了不同能量和劑量的樣品。 (3)後處理與測試分析:首先用10keV的Si-進行單原子離子注入,Ar氣氛500℃退火20分鐘。為了消除表面污染,在樣品表征之前進行了Ar+濺射,Ar+能量為500eV。對樣品進行了XPS和LEED測試。XPS結果中有明顯的Ag峰,但未觀察到矽特徵峰,原因是:注入的矽的劑量太小;Ag信號太強,覆蓋了微弱的矽信號。LEED圖譜中也未呈現出清晰的點陣,表明此條件下尚未形成矽烯。其次,提高矽離子劑量,退火過程在STM內進行,溫度400-500℃。退火的同時用不同能量的Ar+對樣品表面濺射。原位進行XPS和LEED測量,XPS顯示出Ag峰和明顯的Si特徵峰,以及一定強度的Ag-Si相互作用的特徵峰,表明Ag襯底表面因注入而引入了一定量的Si原子。500℃退火後,LEED出現了更多更清晰的衍射點。我們注意到,注入的矽原子打亂了Ag襯底本身的六角結構,退火後有一定程度的恢復,襯底表面的Si原子在不同區域不連續的超薄矽層,並在LEED上顯示出衍射點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