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後現代:歷史的必然要求

走出後現代:歷史的必然要求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出後現代:歷史的必然要求
  •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593頁
  • 開本:16
  • 品牌:河南大學出版社
  • 作者:毛崇傑
  •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900533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毛崇傑,1939年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任編輯,1973年調至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美學和馬克思主義美學,兼及後現代文化與社會批評思潮。
主要論著有《席勒的人本主義美學》(1986)、《存在主義美學與現代派藝術》(1987)、《20世紀西方美學主流》(合著,1993)、《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史》第3卷(1999)、《顛覆與重建——後批評中的價值體系》(2002),論文有《後馬克思主義文本的權威性與闡釋有效性》(《文藝研究》2001年第1期)、《解構主義再循跡》(《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知識論與價值論上的“日常生活審美化”》(《文學評論》2005年第5期)等。

圖書目錄

序——讀《走出後現代——歷史的必然要求》
讀《走出後現代——歷史的必然要求》兼及幾個重要理論問題
前言
導論
第一單元 全球化時代的特徵與思想潮流全球化/後現代/現代性
一 全球化的歷史發展階段總論
二 全球化從自由競爭到組織化的發展
三 全球化的超越性
四 全球化第三階段
五 非民族國家化問題(上)——跨國資本與國際聯盟
六 非民族國家化問題(中)——“市場原教旨主義”問題
七 非民族國家化問題(下)——民族國家的民主改革目標
八 全球化第三階段的社會結構
(一)失業率與工人階級狀況
(二)知識經濟與超富階層
現代性與後現代自由主義
一 自由概念與自由主義
二 馬克思的自由觀念
三 後現代的自由主義
四 羅爾斯的新自由主義
五 新自由主義的“包容”性——羅爾斯與哈耶克的區別
六 新自由主義自身的矛盾
現代性與後現代恐怖主義
一 由恐怖主義本源展開的論說
二 原教旨主義還是反教旨主義?
三 面對死亡與災難的快意
四 信仰與宗教
五 寬容與新啟蒙
無邊的現代性
一 現代性與民族身份認同
二 現代性的張力
三 現代性與“後現代之後”
未來世界圖景與烏托邦
一 對於全球化的樂觀與悲觀之爭
二 羅蒂的自由主義美學烏托邦
三 沃勒斯坦的“有托之鄉”
四 麥克盧漢的“地球村”和“再部落化”
五 科斯洛夫斯基的“後現代文化”
六 傑姆遜的“未來文化”
七 阿爾布勞等的“全球主義”
八 小結:哈貝馬斯的“社會系統自調節”

第二單元 後現代的思想和文化邏輯
一個後現代的哲學幽靈——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
一 亞里士多德的本質論
二 模態邏輯本質主義之悖理
三 維根斯坦後期思想之誤讀
四 反本質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縱橫於後現代的解構主義
一 解構主義與虛無主義
二 從尼採到希利斯·米勒——“欣喜的智慧一修辭性閱讀”
三 解構主義會不會過時?——從解構到解放
四 解構主義與“左派”運動
解構主義與後馬克思文本
一 向馬克思致敬的“好時候”
二 後馬克思文本的權威性與闡釋有效性
三 “不可解構”的東西與“後之後”
四 “後馬克思文本”與文化研究
潮流/歷史與後知識分子
一 在“認同邏輯”與“反抗邏輯”之間
二 力比多生產與話語生產
三 後知識分子與歷史總體
從文本主義到文化研究
一 文本與文化
二 走向語境的文化研究
三 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一)文化研究的源與流
(二)文化研究作為“後學科”——文化研究的學科間性
(三)文化研究與意識形態和政治——文化研究的學術間性
(四)“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
四 文化研究中的文明問題
(一)中西語源上的考察與比較
(二)文明與進步主義歷史觀
(三)文明/文化與現代/後現代

第三單元 美學維度與消費文化
美學之後現代逆轉
一 美學“在場形上學的遮蔽”
二 美學的學科性質與科學美問題
(一)“科學美”的新語境
(二)“科學美”的理論誤區
(三)“科學美”價值論錯位在哪裡?
三 “日常生活審美化”與“身體美學”
(一)作為一種“新的美學原則”之“日常生活審美化”
(二)“日常生活審美化”中的感性與理性
(三)“日常生活實踐”與“日常生活審美化”
(四)“身體”的含義與“身體美學”
(五)性文化及其產業化
(六)身體的自由與解放
四 科技騰飛與藝術終結——關於高新科技與藝術的幾個問題
(一)藝術“終結”與“進步”的概念
(二)超真實、符號生產與虛擬性
(三)存在的時間性與商品拜物教
(四)身體直接性與精神分裂症
文化產業與文化消費主義——演藝圈與文化市場
一 文化霸權與文化帝國主義
二 後殖民文化中的中國演藝圈
三 演藝人——人格萎縮與心理困頓
四 高雅藝術與文化市場
多元文化景觀與美學維度
一 紅地毯下的“可可西里之路”——第五代/第六代導演之轉軌與裂變
二 油畫人物畫的三岔路——楊飛雲/陳逸飛/方力鈞
三 象牙塔之外——“另類”大眾文化
四 塵埃何時落定?——小說《塵埃落定》的一種解讀
消費社會與消費文化
一 消費社會與消費主義
二 消費文化與文化消費主義
三 消費與生產——一種後現代文化經濟的設計
四 符號消費與審美附加——在使用價值之外
五 “後階級”社會結構與文化消費主義
(一)文化資本與文化消費主義
(二)購物的女人
(三)廣告作為“文化暴力”
六 文化消費主義在中國——畸形的消費社會
(一)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費大國
(二)北京的消費水平比紐約還高
(三)“城市美化運動”與文化消費主義
(四)可持續消費與可持續發展
(五)消費主義/幸福總值/社會危機
七 人類進步文化的使命
(一)進步文化的人性標準
(二)文化消費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

第四單元 走出後現代——與前“前現代”相遇
社會發展模式與“卡夫丁峽谷”問題
一 馬克思論社會發展的四種模式
二 發展模式的“兩可性”與“定一性”
三 兩種線性——“超歷史”與“歷史”
四 “俄國公社”的性質究竟是什麼?
五 “亞細亞生產方式”問題
六 列寧主義與自由主義
七 國家與市場及資本主義
大,逝,遠,反——“大道之行”與全球思維
一 “大道之行”與“整個歷史運動”
(一)“道”是什麼
(二)道/行/思/知
(三)新儒學與現代性
(四)前“前現代”與後“後現代”
二 先秦哲學思想中的天人關係
(一)“法自然”:老子的自然觀
(二)“天人合一”論
三 先秦儒家的民主思想
(一)“天地交”/“萬物通”
(二)仁學的體系化——“選賢與能”與“舉直錯諸枉”
(三)民主/民本與德政
(四)儒法之爭與秦政之失
(五)堯舜之世與孑L孟之道
四 孔子的天命觀與革命觀
(一)《易經》與《易傳》
(二)《易》之辯證法與孔子的革命論
(三)“禮之用,和為貴”——孔子是和平主義者嗎?
(四)中庸之道與真理之識
(五)“天地革而四時成”——孔子的革命思想
(六)“革之時”與後革命氛圍
五 新東方與全球知識分子
(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中心與中心主義
(三)“發現東方”與“消解中心主義”
(四)馬克思論歐洲中心與世界文學
(五)“認識你自己”與“日三省吾身”
(六)“反者,道之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