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秦暉先生近幾年寫的一些近代史文章組編而成。2011年時逢辛亥百年,秦暉應報章之邀開了個專欄,就中國“走出帝制,走向共和”中的許多問題談了很多不一樣的看法。
到了2014年“一戰”百年、2015年新文化運動百年,秦暉又寫了些相關文字。這期間還對太平天國與近代中日關係也發表過意見。所有這些看法其實都來自多年以來秦暉對近現代史的一個巨觀構想,它們之間的有機聯繫是顯而易見的。
如何“走出帝制,走向共和”?如何理解“三千年未有之變”何以發生?秦暉認為,迄今為止的中國歷史頭緒紛紜,但抓住了這一頭一尾的兩大變局——形成我們過去主要傳統的“周秦之變”,與歷時百餘年我們至今仍身歷其中的“晚清以來之變”,也就能真正把握中國悠久歷史的脈搏,並看到今後繼續努力的方向了。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出帝制:從晚清到民國的歷史回望
- 作者:秦暉
- ISBN:9787802569027
- 頁數:420
- 定價:58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0-1
- 裝幀:平裝
目錄,作者簡介,
目錄
第一章 “演員”越來越清晰,“劇本”越來越模糊
003 辛亥革命“成功”了嗎?
004 “辛亥觀”的演變
007 “細節化”的辛亥敘事:什麼是“政黨”?
010 革命還是立憲:也許是個假問題?
014 “政治革命”還是“種族革命”
016 和平的君主立憲可能嗎?不可能僅僅因為是滿族皇帝?
019 辛亥研究,如今細節是越來越清楚,而背景卻越來越模糊了
第二章 “改朝換代”與君主和平立憲的可能性問題
—— “封建”與帝制的比較
025 假如辛亥前是漢族王朝?
030 辛亥革命推翻了什麼“王朝”?論此王朝並非彼“王朝”(dynasty)
033 “光榮的女王”是個“亡國之君”?
037 “有國王的共和國”與“半封建”帝國的憲政之路
040 辛亥中國:革命為什麼成為大機率事件?
第三章 為什麼人們厭惡了帝制?
047 大災難的形成機制
049 “必然”論與“偶然”論的中國版
053 周期性浩劫與“亂世增長”
056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如此仇恨為哪般?
060 重新審視歷史上的“制度”問題
第四章 不仁不義的帝制和亦道亦德的憲政
——辛亥之變的價值觀基礎
067 嚮往“飛天”的傳統
071 從“陳荔秋中丞”談起
075 “法道互補”:“鄉愿”人格遮蔽“鄉紳”意識
077 從陳蘭彬想到劉錫鴻
081 “天下為公”,還是“天下為家”?
083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第五章 “宏大敘事”與“祛魅”
——辛亥革命與保路運動的若干解析
089 晚清的大勢所趨
093 既往“宏大敘事”何以不受歡迎
095 “祛魅”重在已成為事實的行為,而不在追究動機
097 關於保路運動的“祛魅”
100 要害不在於是否“國有”,而在於如何“國有”
103 在國有、私有的“宏大敘事”背後
第六章 “西化”、“反西化”還是“現代化”
——太平天國、義和團與辛亥革命的比較(上)
107 “西化”與“現代化”說法的由來
109 “文化”的“西化”與“制度”的現代化
112 太平天國:中國的“西化而非現代化”大潮
115 太平天國是一場大規模的傳統“民變”
119 “滿漢話題”和“土地革命話題”
123 基督教神權國家:太平天國是“邪教”嗎?
126 “洋兄弟”為什麼翻臉:國際關係好壞並非“文化”問題
第七章 “西化”、“反西化”還是“現代化”
——太平天國、義和團與辛亥革命的比較(中)
133 中世紀式的“西化”與秦始皇式的焚書
137 另類“民變”與另類“西化”:太平天國的總體評價
139 “拳民”與“教民”的由來
144 “石頭剪刀布,百姓洋人官”:義和團只是“民教衝突”的產物?
第八章 “西化”、“反西化”還是“現代化”
——太平天國、義和團與辛亥革命的比較(下)
151 關於義和團的“愛國”與“愚昧”
156 義和團“反西化”:又一次“文化”災難
161 既不“西化”也不“反西化”的辛亥革命
第九章 辛亥革命:“成功”,“尚未成功”,還是“失敗”?
——關於革命失敗與革命理想是否實現的辨析
172 辛亥革命:“好事沒做成”還是“壞事做成了”
176 民國歷史的第一面相: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180 民國歷史的第二面相:亂世中的現代化步伐
182 中國人口模式的轉變發生於民國時期
185 民國經濟對印度的“趕超”
190 關於民國經濟評價的兩個辯論
193 工業化的畸形問題:東北與香港之別
196 逆差中的繁榮:全球化中的民國經濟
200 歷史的先聲
第十章 民族主義的實踐:中國“站起來了”的歷程
207 關於民族、民生、民權的“三階段”說
208 民國時期的外患主要來自日、俄
212 國內鬥爭、列強爭奪與國權維護
215 評價民國時期外交的標準
219 兩次正確“站隊”的重大意義
224 共赴國難:抗日戰爭中的“正面”與“敵後”
228 抗日與摩擦:關於“積極”與“消極”的討論
232 從五四抗爭到華盛頓會議:不同往昔的“紅白臉”互動
第十一章 “半殖民地”狀態的終結:再談中國“站起來了”的歷程
239 “革命外交”:“修約”、“廢約”和“改約”
241 恢復關稅主權與司法主權
242 政治多元化與外爭國權的關係
245 中東路事件:“革命外交”的最大挫折
248 “解脫百年枷鎖”:對日抗戰中廢約的實現
附錄 為什麼中國對日關係會“以德招怨”?
255 “半殖民地”色彩的消除
257 中國已經躋身於“列強”?—以入越受降為例
262 中國“列強”地位的一度喪失
第十二章 抗戰後中國鞏固、強化國家權益的曲折歷程
268 民國的遺產:南海諸島—兼評所謂“地圖開疆”說
271 中國取得邊界爭議地區的主動權
275 “再版巴黎和會”:雅爾達體系造成的新國恥及糾正
277 新疆“內向”及蘇聯的反撲
280 20 世紀60 年代新疆問題的最後解決
284 總結:綜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第十三章 重論“大五四”的主調,及其何以被“壓倒”
——新文化運動百年祭(一)
第十四章 兩次啟蒙的切換與“日本式自由主義”的影響
——新文化運動百年祭(二)
第十五章 從“日本式自由主義”到“俄國式社會主義”
——新文化運動百年祭(三)
003 辛亥革命“成功”了嗎?
004 “辛亥觀”的演變
007 “細節化”的辛亥敘事:什麼是“政黨”?
010 革命還是立憲:也許是個假問題?
014 “政治革命”還是“種族革命”
016 和平的君主立憲可能嗎?不可能僅僅因為是滿族皇帝?
019 辛亥研究,如今細節是越來越清楚,而背景卻越來越模糊了
第二章 “改朝換代”與君主和平立憲的可能性問題
—— “封建”與帝制的比較
025 假如辛亥前是漢族王朝?
030 辛亥革命推翻了什麼“王朝”?論此王朝並非彼“王朝”(dynasty)
033 “光榮的女王”是個“亡國之君”?
037 “有國王的共和國”與“半封建”帝國的憲政之路
040 辛亥中國:革命為什麼成為大機率事件?
第三章 為什麼人們厭惡了帝制?
047 大災難的形成機制
049 “必然”論與“偶然”論的中國版
053 周期性浩劫與“亂世增長”
056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如此仇恨為哪般?
060 重新審視歷史上的“制度”問題
第四章 不仁不義的帝制和亦道亦德的憲政
——辛亥之變的價值觀基礎
067 嚮往“飛天”的傳統
071 從“陳荔秋中丞”談起
075 “法道互補”:“鄉愿”人格遮蔽“鄉紳”意識
077 從陳蘭彬想到劉錫鴻
081 “天下為公”,還是“天下為家”?
083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第五章 “宏大敘事”與“祛魅”
——辛亥革命與保路運動的若干解析
089 晚清的大勢所趨
093 既往“宏大敘事”何以不受歡迎
095 “祛魅”重在已成為事實的行為,而不在追究動機
097 關於保路運動的“祛魅”
100 要害不在於是否“國有”,而在於如何“國有”
103 在國有、私有的“宏大敘事”背後
第六章 “西化”、“反西化”還是“現代化”
——太平天國、義和團與辛亥革命的比較(上)
107 “西化”與“現代化”說法的由來
109 “文化”的“西化”與“制度”的現代化
112 太平天國:中國的“西化而非現代化”大潮
115 太平天國是一場大規模的傳統“民變”
119 “滿漢話題”和“土地革命話題”
123 基督教神權國家:太平天國是“邪教”嗎?
126 “洋兄弟”為什麼翻臉:國際關係好壞並非“文化”問題
第七章 “西化”、“反西化”還是“現代化”
——太平天國、義和團與辛亥革命的比較(中)
133 中世紀式的“西化”與秦始皇式的焚書
137 另類“民變”與另類“西化”:太平天國的總體評價
139 “拳民”與“教民”的由來
144 “石頭剪刀布,百姓洋人官”:義和團只是“民教衝突”的產物?
第八章 “西化”、“反西化”還是“現代化”
——太平天國、義和團與辛亥革命的比較(下)
151 關於義和團的“愛國”與“愚昧”
156 義和團“反西化”:又一次“文化”災難
161 既不“西化”也不“反西化”的辛亥革命
第九章 辛亥革命:“成功”,“尚未成功”,還是“失敗”?
——關於革命失敗與革命理想是否實現的辨析
172 辛亥革命:“好事沒做成”還是“壞事做成了”
176 民國歷史的第一面相: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180 民國歷史的第二面相:亂世中的現代化步伐
182 中國人口模式的轉變發生於民國時期
185 民國經濟對印度的“趕超”
190 關於民國經濟評價的兩個辯論
193 工業化的畸形問題:東北與香港之別
196 逆差中的繁榮:全球化中的民國經濟
200 歷史的先聲
第十章 民族主義的實踐:中國“站起來了”的歷程
207 關於民族、民生、民權的“三階段”說
208 民國時期的外患主要來自日、俄
212 國內鬥爭、列強爭奪與國權維護
215 評價民國時期外交的標準
219 兩次正確“站隊”的重大意義
224 共赴國難:抗日戰爭中的“正面”與“敵後”
228 抗日與摩擦:關於“積極”與“消極”的討論
232 從五四抗爭到華盛頓會議:不同往昔的“紅白臉”互動
第十一章 “半殖民地”狀態的終結:再談中國“站起來了”的歷程
239 “革命外交”:“修約”、“廢約”和“改約”
241 恢復關稅主權與司法主權
242 政治多元化與外爭國權的關係
245 中東路事件:“革命外交”的最大挫折
248 “解脫百年枷鎖”:對日抗戰中廢約的實現
附錄 為什麼中國對日關係會“以德招怨”?
255 “半殖民地”色彩的消除
257 中國已經躋身於“列強”?—以入越受降為例
262 中國“列強”地位的一度喪失
第十二章 抗戰後中國鞏固、強化國家權益的曲折歷程
268 民國的遺產:南海諸島—兼評所謂“地圖開疆”說
271 中國取得邊界爭議地區的主動權
275 “再版巴黎和會”:雅爾達體系造成的新國恥及糾正
277 新疆“內向”及蘇聯的反撲
280 20 世紀60 年代新疆問題的最後解決
284 總結:綜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第十三章 重論“大五四”的主調,及其何以被“壓倒”
——新文化運動百年祭(一)
第十四章 兩次啟蒙的切換與“日本式自由主義”的影響
——新文化運動百年祭(二)
第十五章 從“日本式自由主義”到“俄國式社會主義”
——新文化運動百年祭(三)
作者簡介
秦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著作有:
《南非的啟示》(2013)(第十四屆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經濟觀察報》2013年度十大好書、《錢江晚報》2013年度非虛構白銀獎、《出版人》2013中國書業年度評選十大好書、《都市時報》2013年度十大好書)
《共同的底線》(2013)(《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2013年度非虛構類致敬圖書、《新京報》2013年度社科好書、鳳凰網2013年度十大好書、新浪網2013年度十大好書、《中國企業家》年度好書TOP10(人文類)、《出版商務周報》第二屆(2013年)風雲圖書)
《市場的昨天與今天:商品經濟市場理性社會公正》(2012)
《田園詩與狂想曲:關中模式與前近代社會的再認識》(2010)
《傳統十論:本土社會的制度、文化及其變革》(2004)
《十年滄桑: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軌與思想變遷》(2004)
《農民中國:歷史反思與現實選擇》(2003)
《問題與主義》(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