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走過時光》共含五輯,第一輯“心念妻女”,寫的是作者的愛妻與女兒。第二輯“感恩父母”,寫了父親的正直,寫了母親的慈愛。他的父母儘管已經與他陰陽相隔,但他覺得父母依然就在他身邊,父親的言傳身教、母親的烤饃片,就像發生在眼前。第三輯“悵望鄉土”,寫了生他、養他的那塊黃土地。第四輯“留住時光”,寫了他工作過的工廠,寫了他讀過書的大學,寫了他的同事,也寫了他的同學。第五輯“懷想故人”,寫了他工作、生活中交集、敬重過的一些故人。
作品目錄
第一輯 心念妻女 | 第二輯 感恩父母 | 第三輯 悵望鄉土 | 第四輯 留住時光 | 第五輯 懷想故人 |
---|
雨地的回憶 妻子的嗜好 一片晶瑩 童真 女兒的月亮 描述秋光 小賴趣語 看著你自立 明天好夢 你給我感動 | 父親的書 父親的雜文 旅途致母親 跪祭母親 永遠的懷念 父母的愛情 母親之獻 一隻手錶的懷念 綠蘋果的回憶 烤饃片的遙想 背後那雙眼睛 國際長途 | 老屋 遙祭黃土魂 老屋和我的姑姑們 那片綠綠的谷地 鄉土感情 遠去的年 | 生活,我讚美你 滅蟑螂記 里程碑 走過綠地 雪路 我的母校 時間河 上班的感覺 我的城市之門 黃鶴知何去 與每一個我相聚 年輕我輩此刻 走過你我的時光 | 灰燼 老呂 熱血 清風 與汾水長流 洪濤流逝 一片綠葉 與綿山長存 沉重 記著這位文學老人 飛上天空的一縷清魂 把自己撒向汾河 情歸何處 |
|
作品鑑賞
以“我”為體驗的人生詰問
關於“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命題,貫穿在《走過時光》的多篇文章。作者演繹盡孝盡愛盡情的人事沉浮之餘,卻從中挖掘出其中的遺憾和愧悔,那就是對至親之生離死別後的遺憾和愧悔,有對祖父、母親離世後的遺憾和愧悔,有對舊友親朋的遺憾和愧悔。他在自序中寫道:“一個人有一個人的遺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遺憾。”這種從“小我”擴展到人生處世的宏闊視野,充滿“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悵惘和喟嘆,形成情感多重性的跌宕詠嘆,發出“世界為何那么多遺憾”的詰問,雖然通篇未見“問道”“禪修”的字眼,但“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哲思卻意味悠長,有著詩意的馥郁。
《跪祭母親》《烤饃片的遙想》《遙祭黃土魂》《背後那雙眼睛》等作品散發出人性的溫暖。在無數次目送中,母親那雙眼在背後日漸蒼老,後來是父親接替的目送,隨著母親離世到沉寂黃土,意識到“
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和時光流逝的不可逆轉,“你的兒子將揣著這份無絕的長憾,走完你賦予他的生命的歲月,然後,走向你即將走向的——那片等候在故鄉的黃土……我想,你的兒子,我終將成為你這墳塋上不再漂泊的泥土。”縱觀《走過時光》,篇目結尾均帶著沉甸甸的分量,由此生髮出“我從母親懷抱走來,走進人寰世界,最終會走向大地母親;我從鄉村山地走來,走進城市綠地,最終會走回空冥之地”的感慨,這種寫作視野抵達的悲劇審美,給人帶來強烈的震撼力。
“鄉戀”里觀照大眾心理
《走過時光》有諸多圍繞著鄉土鄉親鄉情話題展開的故事,它們綿延在冗長的歲月里,是作者不自覺的真情流露。他在《老屋》中寫道:“遠遠地走出了故鄉,久久地離開了老屋,蟄居在寬闊城市的狹小里,常常想起狹小村莊的寬闊來,困擾於都市喧囂的包圍,便每每思念著老屋的恬靜。”“我的老屋,實際是座普通的北方小院,深深的、靜靜的、像一個沉著的北方村夫具有淳樸和精悍的品格一樣。”特別是“悵望故土”“留住時光”的文字筆觸細膩,以景入情,以情生韻,一詠三嘆,故鄉物事曾經的風流便以另一種形態跌宕綿長在故人的夢裡,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與閱讀的趣味性。
他在《那片綠綠的谷地》中寫道:“現在想起來,黃土地上好多人好多事是在漸漸忘卻,然而留在記憶里的,似乎就數那片褐褐的綠最是深刻。”“褐褐的綠”所指的是那片谷地,而關於谷地的記憶有著對鄉人土根的愧悔,因自己為谷地噴灑農藥時的過錯導致產生蟲災而土根代他受過。他在幾十年後真正理解了土根深沉的情感,寫到,土根發瘋似地“猛然長哮,擁抱一切地撲倒在谷地上,哭了,他的手死死地抓住黃土,深深地抓住了谷地。”他在這裡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愧悔,在土根的情感深處,“其實對他的黃土地,有著難以解脫的愛戀”。這種表達因為是作者自身的情感體驗,便更加沉重地壓在作者心頭,生出深切的愧悔。這種愧悔是源於對鄉土的深切眷戀的,於是達成了與讀者的共識,成就了大眾情感心理的表達與傾訴。
作品評價
大同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小品文選刊》副總編曾強:“《走過時光》文字真,並且具有觸手可及的善和美。如《明天好夢》《一隻手錶的懷念》《父母的愛情》等等,這些作品沒有媚俗的煽情,沒有刻板的說教,沒有驕矜的修飾,也沒有固化的寫作方式,有的只用坦誠、質樸、謙恭的情和愛,如溪流般自然而然、汩汩湯湯地抒寫出來,該清澈的清澈,該鼓盪的鼓盪,該平淡平淡,該濃烈的濃烈。因為真,善就時露崢嶸;因為善,美就不期而遇。雖然題材不離妻女、父母、親人、朋友、故鄉這個圈子,但越讀越叫我幡然:唯有‘自我’,唯有‘我’真真切切思及念及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方,才是作家心中最眷顧的獨一無二的精神‘港灣’。這個真實、真切、讓人日思夜想的‘我’的‘港灣’,才是作品能夠吸引人、打動人的關鍵所在。”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李景平,中國環境報駐山西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原山西省環境保護廳宣傳教育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西省委聯繫高級專家。曾擔任山西環境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全國地方環境報專業委員會會長。曾獲地球獎、中國新聞獎、中國環境文學獎、中國環境新聞獎、山西新聞獎、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趙樹理文學獎等。多次策劃組織生態環境新聞和文化活動,連續策劃組織了“美麗中國•綠色山西”生態文學作家採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