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轉改

“走轉改”是“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簡稱。為推動新聞工作者切實將民眾觀點、民眾路線體現在新聞宣傳實踐中,促進新聞單位深入基層、深入民眾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五部門日前召開視頻會議,在全國新聞戰線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走改轉
  • 全稱: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
  • 性質:活動
  • 屬性:政府
簡述,意義,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

簡述

全國新聞戰線積極回響。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日報、科技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農民日報、法制日報、中國新聞社和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各省區市新聞媒體紛紛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進行動員部署,著力提升正確引導輿論、回應社會關切、服務百姓生活的能力。
節目走基層節目走基層
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等五部門今天召開視頻會議,對新聞戰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進行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新聞戰線要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著眼於把握新聞輿論正確導向,著眼於提升新聞隊伍能力素養,紮實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有針對性解決突出問題,推動新聞宣傳工作邁上新的台階,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意義

新聞戰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堅持黨的新聞事業性質宗旨、履行新聞工作責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三貼近”要求、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新聞工作者綜合素養的有效舉措。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重在聯繫實際、貴在取得實效。要在堅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上下功夫見成效,自覺貫徹黨的新聞工作方針政策,落實好以正確輿論引導人的根本任務。要在把握基本國情、增強服務大局的自覺性上下功夫見成效,進一步明確新聞工作的坐標,著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更好地促進改革發展、維護和諧穩定。要在增進同人民民眾感情、提高服務民眾能力上下功夫見成效,回答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要在培育良好職業精神、職業道德上下功夫見成效,繼承弘揚新聞工作的優良作風,始終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樹立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要在學習運用民眾語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見成效,倡導清新樸實、生動鮮活、言簡意賅的文風,讓人們愛讀愛聽愛看,實現最佳宣傳效果。
新聞單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新聞單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推動新聞事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必須高度重視,強化領導責任、細化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實施。要改進創新方式方法,結合媒體格局的變化、隊伍結構的實際、業務工作的需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動載體,廣泛吸引編輯記者參與。要建立完善有利於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民眾的制度機制,推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成為新聞戰線的自覺行動和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追求。

走基層

“一頭汗兩腿泥”才能寫出好新聞
“溫室里的玫瑰再鮮艷也不值得驕傲。”一位媒體編輯在參加近期的“中央新聞單位青年編輯記者延安行”後感慨,“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只有真正腳踩在這一片黃土地上,心裡才能踏實。”
基層和民眾,是每個新聞工作者的情感之根、報導之根。走進基層,向民眾學習,一直是我們黨新聞事業的優良傳統。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期間,全國新聞單位將根據要求建立基層聯繫點,組織編輯記者廣泛開展蹲點調研活動,認真調查研究民眾生產生活的新情況新變化。
人民日報要求編委會成員每人確定1個基層聯繫點,編輯部各部門、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和各社屬報刊等單位確定2—3個基層聯繫點。
新華社要求各單位選擇在當地有突出特色或偏遠貧困地區的縣、鄉、鎮、村作為基層聯繫點,定期組織編輯記者開展蹲點調研活動。
光明日報要求每個部門至少在基層縣、鄉、村、鎮設定5個聯繫點,包括鄉鎮、村莊、中國小校、衛生院所、文化館站、圖書館、敬老院等。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將結合對外報導特點,通過“CRI中外記者·中國行”採訪報導活動,組織記者深入田間地頭、廠礦企業、百姓人家進行採訪。
四川省要求全省各新聞單位建立一張報紙、一家電台、一家電視台分別聯繫一個社區、一家醫院、一所學校、一家工廠、一個村莊制度,一個記者聯繫一個城鎮家庭、一戶村民、一名民警、一位工人制度。
長期的新聞實踐證明,真正有價值的新聞是記者用腳在基層走出來的。《人民日報》記者劉曉鵬直言,不到基層去,總隔著玻璃窗,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層去,從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夠深入;不到基層去,通篇乾巴話,表達就不夠到位;不到基層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夠投入。

轉作風

俯下身彎下腰才能與百姓心貼心
今年春節期間,新華社國內部女記者史競男參加了“新春走基層”活動。在貴陽最大的客運站,一次次被著急回家的農民工拒絕採訪的她經過不斷尋找、交談,終於找到了具有“新聞點”的人物和故事。
“‘接地氣’的採訪讓我領悟了‘三貼近’的真諦。”這位“80後”記者由衷地說。
接地氣才能有靈氣,俯下身才能心貼心。為開展好“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全國新聞單位將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開辦面向基層、服務民眾的專題或專欄,持續推出記者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的報導。
新華社在文字通稿線路、圖片通稿線路、視頻中文通稿線路等分別開設專欄,持續推出記者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的報導。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8月11日在《新聞和報紙摘要》欄目推出《基層中國》專欄,播出的《竺大爺的幸福晚年》等報導通過傾聽普通百姓親身感受,引領聽眾去感受生活變遷。
中央電視台將在《新聞聯播》《新聞30分》等欄目開闢專欄,在《焦點訪談》《新聞調查》等欄目推出相關專題,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進行專題宣傳。
中國日報計畫在報紙重要版面、網站重要位置推出“一線報導”“百姓故事”“新聞聚焦”等專題專欄,鼓勵記者走邊疆、進哨所,訪老區、赴災區,到廠礦,進農家。
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將發揮新媒體優勢,開闢相關專題專欄,展示報導成果。新華網還將利用論壇、微博等互動性強的傳播載體,與網民展開良性互動。
在湖北,正帶隊採訪的《湖北日報》總編輯唐源濤深入山區,“捕捉”鮮活新聞《在十堰看“工業梯田”》,並迅速在報紙一版重要位置開闢“走基層 轉作風 改文風”專欄。
與此同時,各新聞單位還在日常報導中進一步體現民眾觀點,鼓勵編輯記者深入改革建設前沿,深入民眾生產生活一線,把筆觸、話筒和鏡頭對準普通民眾,把版面和時段多給基層民眾。

改文風

“短、新、實”為新聞報導添“魅力”
“我們不能拿民眾一針一線,因為我們還要回來!”“紅軍到、千人笑!”……曾到遵義採訪的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播音員王端端,對在當地看到的當年紅軍的宣傳標語念念不忘。
“這是多么鮮活生動的語言啊!”王端端說,“當我們有時候用晦澀、一般人聽不懂的專業辭彙播報新聞時,這種書面語言離老百姓多么遠。”
近年來,通過大力貫徹“三貼近”原則、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組織“新春走基層”活動等措施,我國新聞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老百姓的鏡頭多了,基層的聲音響了,套話空話少了,實實在在的內容多了,官腔官調少了,民眾語言多了。
為進一步提高新聞報導的公信力、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期間,全國新聞單位將在密切聯繫民眾中學習民眾語言、熟悉民眾語言、善用民眾語言。
經濟日報將在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分別組織兩次青年編輯記者新聞業務實戰培訓,提倡寫短新聞,並通過開展範文學習等形式在新聞報導中倡導清新文風。
法制日報要求全體采編人員下力氣改進文風,切實解決新聞報導中存在的“冗長空洞、言之無物”“檔案語言、刻板生硬”等突出問題。
中國新聞社結合對外報導特點,切實開展“改文風”活動,規範對外報導使用語言,杜絕官話報導、空話報導、大話報導。
各省區市新聞媒體也在動員部署中要求編輯記者虛心向民眾學習,善於用百姓的視角觀察問題,用民眾樂意接受方式闡述觀點,用民眾語言來改進文風,讓人們愛聽愛讀愛看,務求最佳的宣傳報導效果。
作風決定文風,文風反映作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港澳廣播華夏之聲今年陸續開展了“人民問政十二五”等大型系列報導,通過深入基層體味轉作風改文風的記者和主持人在採訪之余深有感觸地說,記者只有真正“彎下腰”,嘮嗑中學說家常話,田野里感受百姓情,才能更好地改進文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