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遙遠和闊大:張煒談文論藝》是中國當代作家張煒創作的散文評論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6月。
《走得遙遠和闊大:張煒談文論藝》共分“談散文”“談閱讀”“談寫作”“演講錄”等4個部分。張煒從最基本的文體散文談起,由淺入深地展開他對中國文學上的思想探尋。在他看來,散文不僅是人們在表情達意中最樸素、最真實的文字書寫,還是從事小說、戲劇等宏大藝術創作中最堅實的思想表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走得遙遠和闊大:張煒談文論藝
- 作者:張煒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散文評論集
- 首版時間:2017年6月
- 字數:252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走得遙遠和闊大:張煒談文論藝》分為談散文、談閱讀、談寫作、演講錄四部分,收錄了《寫散文》《理想的閱讀》《感動的能力》《紙與筆的溫情》等內容,以一個作家的身份,就散文的寫作、閱讀的方向性、寫作的根本目的等這些中國文學命題,結合自身多年的創作經歷,與人們共同探尋著箇中的獨到意蘊。
作品目錄
讀散文 | 談閱讀 | 談寫作 | 演講錄 |
---|---|---|---|
寫散文 散文非作文 走得遙遠和闊大 小說家和散文 散文及其他 散文寫作答問 | 理想的閱讀 春天的閱讀 冬天的閱讀 書的魅力 | 感動的能力 非職業的寫作 個性、人品和想像力 方言與轉譯 | 紙與筆的溫情 把文字喚醒 世界與你的角落 |
(參考資料:)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在《走得遙遠和闊大:張煒談文論藝》中,張煒對於閱讀主張應儘量回到其本義上,進行深層次的有聲朗讀。在語音的婉轉起合間,在語調的抑揚頓挫里,這種閱讀不僅是個體心聲的自然流露,在口口相傳里,還是一種心靈的交集與文化的濡染。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傳統意義上的有聲朗讀和紙質閱讀,正日益受到“碎片化”和“數位化”閱讀方式的嚴峻挑戰。書中,張煒一方面清醒地正視著這種尷尬與無奈,另一方面,他又站在弘揚傳統文化的角度,提出了解決之道。那就是:我們在追求“高大上”的一系列物質繁榮的同時,也應該讓與之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共融共生,簡言之,也就是要重拾那些閱讀的美好與感動,以聲情並茂的情感體驗,以言為心聲的時代表達,謳歌著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讓一篇篇最美的“中國故事”在這種深情的吟頌里久久流傳。除此,張煒還極為推崇閱讀經典。他認為“經典的魅力來自對人性永恆的挖掘”。但同時也中肯地建議“當代作品也需要讀,但需要讀者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從中尋找好作品”。
文學的核心是寫作,對於這個大眾看起來有些高不可攀的話題,張煒在該書中卻談得極為簡樸和透徹。他主張但凡寫作,都應該凝聚真情實感,被人世間的風情狀物所感動、所牽引,才談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寫作。他說:“一個作家如果不能在他漫長的生活道路中找到其生命基調,那么就不能成為一個有意義的、不可被取代的作家;就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力量的寫作者。”他進一步倡導“非職業的寫作”,不主張“動不動就將寫作打上職業”的印記,果真如此的話,“那么我們的每一分鐘的勞動也就失去了創作的意義,只是製作和操作了”。
他的演講錄則更是處處展現出他的文學個性,將其堅實而卓絕的文學創作實踐,進行了用心的梳理和回顧,並結合文藝繁榮與發展的大背景,回答了大眾在閱讀與寫作中所遇到的困擾和疑惑。
張煒在書中提到,一個人如果把“心”交給了文學,不僅要保持文學的初心,還要有當文學“馬拉松”選手的心理準備。很多寫作者,年輕時能寫出清麗明媚的短篇小說,再後來也能寫出膾炙人口的中篇小說和恢弘深沉的長篇小說,寫作技巧嫻熟無比。但在張煒看來,當寫作技巧成熟之後,作家最為危險。“一個人在有了一定的質和量的創作之後,每前進一步都是極為困難的。”文學的生命力就在於不斷超越自我,而非重複自我。步入文學殿堂的人,如果不繼續砥礪前行,文學生命也就枯萎了。對於作家而言,其名聲和成就越大,越要深入火熱的生活中,在日常百姓的喜怒哀樂中尋找真善美的要義。
作品評價
《走得遙遠和闊大:張煒談文論藝》集中體現了張煒真誠、樸素的文學創作觀,不僅是對他幾十年執著如一的文學實踐的用心總結,也是他運用文學理論,對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學的一次理性尋根。(《內蒙古日報》評)
出版信息
2017年6月,《走得遙遠和闊大:張煒談文論藝》由廣東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參考資料 |
---|---|---|---|---|
《走得遙遠和闊大:張煒談文論藝》 | 2017年6月 | 廣東人民出版社 | 978-7-218-117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