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田野:婺源的橋

走向田野:婺源的橋

《走向田野:婺源的橋》作者洪忠佩是江西省作家協會理事,滕王閣文學院第四屆特聘作家。作者經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和認真的梳理過濾,婺源一座座古橋的前世今生終於浮出水面:一座古橋,就是鄉土文化的標記,就是一村人的心靈史,從中可以窺見鄉村文化的遺存和不古的世道人心,甚至鄉村倫理道德的秩序。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向田野:婺源的橋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257頁
  • 開本:16
  • 品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作者:洪忠佩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804661X, 978710804661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走向田野:婺源的橋》適合文學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洪忠佩,江西婺源人,魯迅文學院結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理事,滕王閣文學院第四屆特聘作家。發表散文、小說、報告文學等作品二百多萬字,作品散見《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文學》、《青年文學》、《文學界》、《散文選刊》、《星火》、《創作評譚》等,多次獲獎併入選各種選本。出版散文集《感謝昨天》、《影像·記憶》等。

圖書目錄

水的記憶——木橋上的流年碎片
殊途同歸——寫在橋上的村史
榮耀的標記——三十六座半橋的隱喻
熱血流淌——遮不住的武穆詩情
雙橋落彩虹——募化僧人胡濟祥與創
始理首胡永班的修行
通途——橋上的人脈與跫音
相逢的夢境——橋與村莊融合的意象
覦心——孽子橋到中溪橋的嬗變
像箭矢一樣遺落——太平軍在婺源的遭遇
流風遺韻——生長在橋上的傳說
曠野蕪橋——湮滅或即將湮滅的橋影
發虛——石匠的信仰和神靈
後記

後記

婺源,既是我寫作的出發點,也是我寫作的歸宿地。
我的文字寫得最多的,是婺源的村莊、祠堂、民居,還有在這裡生長抑或老去的人,卻怎么也沒有這次寫婺源的橋這么寫得死心塌地。
在進行田野調查之前,自認為對婺源是夠了解的。然而,紮下去之後,才知道我錯了,在婺源遙遠的時間與空間裡,我還有那么多的未知。每一座古橋銜接的路徑,都直接通往婺源村莊的內心,以及隱藏在時光中的寂寥與無奈。順著這條路一徑走,我還感受到了蟄伏在鄉村的空茫與蒼涼。
江西省文藝繁榮工程“走向田野”散文叢書選題的寫作,不僅給了我“補課”的機會,還給我的寫作帶來了新的著力點。經過認真的梳理過濾,婺源一座座古橋的前世今生終於浮出水面:一座古橋,就是鄉土原生態文化的標記,就是一村人的心靈史,從中可以窺見鄉村文化的遺存和不古的世道人心,甚至鄉村倫理道德的秩序。
婺源古橋以一種象徵體,在功用之外,與鄉村千年的文化路徑進行了連綴——從民間習俗中發掘文化底蘊,從建造中尋找生命譜系,從散落的歷史節點和現實的荒蕪中發覺變遷,從遠去的手藝中感知工匠的體溫和情感的氣息,每一座古橋都承載著厚重而鮮活的記憶。我以行走的體驗、切身的感受,以及想像還原的歷史場景,記敘了對婺源古橋歷史與現實的凝思,還有貫穿其中的文化判斷。
向善、互助、團結、凝聚、和諧、包容、跨越,這些都是我對古橋文化認同的關鍵字,然而,它們散逸在時光之中,讓我覺得又是那么的彌足珍貴。
有的作家,可以為故鄉寫一輩子,像福克納和莫言。而我的文學書寫,又能對婺源鄉土進行怎樣的抵達呢?在婺源鄉村的慢生活里,沒有漂浮,只有沉澱。一個人的孤獨,不是一座橋孤獨的縮影,而一個村莊的孤獨比一個人的孤獨更意味深長。我的文字就是我對這片鄉土最深的感知與考量。我慶幸,在村莊日漸衰減的中國鄉村版圖上,還有一片值得我守望與抵達的鄉土。
洪忠佩
癸巳年春於隨緣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