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

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

《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是漢語文獻中第一部關於“實踐智慧”的專題論集。“實踐智慧”是對亞里士多德phronesis一詞的翻譯,相應的英譯為practicalwisdom。英語也譯該希臘詞為prttdence,相應的漢譯為“明智”。《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不僅深入發掘了有關實踐智慧的傳統學理資源,而且詳細闡述了何以要把走向實踐智慧作為實踐哲學的一條新進路。《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既針對近現代西方的主流傳統,也針對極端的後現代觀點——前者以理論的方式處理實踐問題,把異質性的實踐變成同質性的理論的簡單套用,導致了嚴重的問題;後者否定理論,有使實踐失去必要約束的危險。《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認為,理論和實踐具有一種複雜的雙向交織關係,理論智慧和實踐智慧應當各得其所並相互為用。《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在最後把這種探討定位為“元實踐學”,把這套理論命名為“異質性哲學”。《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由16篇論文編纂而成。這些文章時間跨度達7年,反映了作者在完《理論思維與工程思維》一書後在實踐哲學上的研究重心、思考過程與理論心得;之所以沒有按專著形式改寫,是因為其發散的枝蔓中隱含著許多異質的思路,亦有特定的參考價值與啟發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63頁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作者:徐長福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70371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徐長福,19649年生,四川眉山人,文學學士(四川師範大學,1983年),哲學碩士、博士(吉林大學,1994、2000年);2000年9月至2002年6月在復旦大學做博士後,其中2001年9月至2002年4月在加拿大維真學院(Regent College)訪學;2002年至今在中山大學哲學系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工作,目前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代表作為《理論思維與工程思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圖書目錄

作者說明
前言 重新理解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一 我在學術上關懷的兩個主要問題
二 上下求索的初步成果
三 對實踐哲學的歷史考察和形上批判
四 理論和實踐的關係新解

第一部分 理論指向
第一章 實踐哲學的舊進路與新進路
一 先前實踐哲學的主要進路及其共同問題
二 實踐哲學從其他進路向實踐智慧進路的跨越
三 代結語:實踐智慧與實踐哲學的關係

第二章 論人性的邏輯異質性
一 “人性”的界說
二 關於“邏輯異質性”
三 人性的邏輯異質性與實存同質性
四 從人性的邏輯異質性所看到的

第三章 是、應該與做——對解釋世界、規範世界與改變世界諸問題的形上離析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關於“是”
三 關於“做”
四 關於“應該”
五 離析“是”、“應該”與“做”的形上意義

第四章 “主義”三元素:價值、道理、方案——對人文社會學說性質的審查
一 從人文社會學說與自然學說的區別看“主義”的性質
二 價值、道理和方案在“主義”中的異質性
三 改進人文社會學說的建議:從元素混合到元素離析

第二部分 研討空間
第五章 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和馬克思的實踐概念
一 引言
二 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
三 馬克思的實踐概念
四 結語

第六章 馬克思的實踐首先是一個價值本體概念
第七章 工程問題的哲學意義
一 工程與工程問題
二 工程問題的兩種哲學意義

第八章 總體、單位理論和單位實踐
——對盧卡奇總體性思想的一個批評
一 問題和論點
二 理論的單位化現象
三 總體性的辯證法——是否具有單位性?
四 盧卡奇總體性思想的尷尬
五 有總體嗎?它在哪裡?它跟單位理論是何關係?
六 實踐的單位性與單位化
七 總體、單位理論與單位實踐的關係

第九章 關於實踐問題的兩個第11條——《形上學》卷三第1l條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11條鉤沉
一 釋題——“實踐哲學”的核心問題
二 本體只能是個別
三 能認識的本原(原理)只能是普遍
四 形式既是這個又是如此
五 實踐與個別的關係
六 馬克思——用對世界的解釋指導對世界的改變
七 結語——在單數的“這個”中統合複數的“如此”

第三部分 思想探源
第十章 希臘哲學思維的製作圖式——西方實踐哲學源頭初探
一 製作、技藝與摹仿
二 製作圖式的兩種類型
三 製作圖式在希臘哲學思維中的本體論化
四 製作圖式從理論向實踐的外推
五 製作圖式的問題和限度

第十一章 實踐智慧:是什麼與為什麼——對亞里士多德“實踐智慧”概念的闡釋
一 關於“實踐智慧”(phronesis)的語詞傳統
二 “實踐智慧”概念在亞里士多德體系中的位置
三 亞里士多德區分“實踐智慧”和“理論智慧”的理由
四 有關亞里士多德“實踐智慧”概念的其他問題

第十二章 亞里士多德實踐哲學的理論特質
一 對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的劃界解決
二 政治生活和實踐之學的價值限度
三 用善的分類破解善的理念
四 行動主義的德性觀
五 實踐的邏各斯與實踐智慧

第四部分 新學開顯
第十三章 是與善的分類及其意義
第十四章 《拯救實踐:元實踐學探*》導言
第十五章 元實踐學與異質性哲學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部分 理論指向
第一章 實踐哲學的舊進路與新進路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①對馬克思的這句名言,人們有過各種各樣的理解,而我寧願將其看作對真正的實踐哲學的呼喚,並且這種呼喚直到今天仍未得到應有的回應。
也許不應該要求所有的哲學都是實踐哲學,但至少應該要求實踐哲學名副其實。其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從前的實踐哲學幾乎什麼問題都講過了,但就是很少講到實踐本身的問題。什麼是實踐本身?最直觀地看,實踐之為實踐,歸根到底就是做,就是行,就是操作,就是踐履,就是把事情付諸實施,一句話,就是“改變世界”。就此而言,實踐本身的問題就是how(怎么)的問題,雖然它總是關聯著who(誰,即主體)、what(什麼,即客體)、where(何處,即空間)、when(何時,即時間)、why(為何,即原因、目的)等問題。

序言

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與中國現代化建設相結合,這既是在中國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如果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國列強用槍炮使中華民族第一次直面他們所輸出的“文明”——一種扭曲的和以野蠻的形式表現出的現代文明的話,那么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等則是中國人自覺地進行自己的現代化運動的嘗試。這些嘗試不論涉及的是新的物質文明生產方式還是社會制度層面上的變革,都先後以失敗告終。在深重的歷史災難和民族危機面前,中國共產黨人作為民族的先鋒隊和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自覺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從文化層面上為中國現代化奠定了基礎。只有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人民才真正地開始自己氣勢磅礴、創造歷史的現代化進程。馬克思主義不僅成為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現代化運動的指導思想,而且成為主導中國現代化運動的文化基礎的核心和理論支柱。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中國的現代化運動是與中國共產黨人對於馬克思主義這一指導思想的選擇分不開的。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由此開創了中華民族迅猛地邁向現代文明的嶄新歷史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革命和建設,應該從中華民族走向現代文明的歷史高度來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