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茨普龍環形山

赫茨普龍環形山(Hertzsprung)是月球背面赤道區一座巨大的撞擊坑,約形成於酒海紀代,為月球上最大的隕石坑之一-直徑達570公里,中心月面坐標為1.37°N 128.66°W,其名稱取自丹麥天文學家埃納·赫茨普龍(1873年-1967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赫茨普龍環形山的尺寸比月球正面的幾座月海還大,但不同的是,它只有一小部分區域被熔岩覆蓋。月球背面的其它一些撞擊結構也是類似情況,月背火山噴發的規模遠小於月球正面。因此,赫茨普龍環形山是一座撞擊坑(未被幽暗的熔岩填塞的撞擊盆地),它被稱為隕石坑,而非月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茨普龍環形山
  • 外文名:Hertzsprung
  • 地理位置月球背面赤道
描述,衛星隕石坑,

描述

該環形山是酒海紀期由一顆小行星撞擊所形成的一座多環大隕坑,清晰地顯示了直徑570公里(盆地)和270公里(內圈)的二個環。此外,在環形山內還有一些其它的環和環痕(直徑400公里和140公里)。赫茨普龍環形山的平均深度為4.5公里,容積64萬公里,側壁高1.06公里。內環中的地表較外環中的更平坦、年輕,這表明該區域被熔岩覆蓋的時間要比環形山晚得多,並有負重力異常現象,在此重力加速度下降了45毫伽
赫茨普龍環形山因後續撞擊而基本損毀,隕坑內外形成了眾多較小的撞擊坑,靠近東北側外壁有直徑123公里的邁克耳孫環形山,西側是直徑將近100公里的瓦維洛夫環形山和喬叟隕石坑,另一座鄰近的隕石坑是東南面的盧克萊修環形山,而埃文斯環形山位於它的西南、北面為格里格隕石坑。
赫茨普龍環形山布滿來自東海撞擊盆地拋射出的濺射物,在裡面形成了眾多的次生坑,有些構成了鏈坑,尤其是橫亘在南部的"盧克萊修鏈坑",從東南外環起,向西北偏北方延伸止內環坑壁。內環坑壁也已被包括位於東部的"赫茨普龍 D"和西側的"赫茨普龍 S"等撞擊坑擊破,但不包括位於內環坑中的K、H、X和L坑。
盆地的中央是一質量密集區(質量瘤),或高重力區。月球探勘者飛船的都卜勒雷達首次檢測到了該質量瘤。
月球赤道從該隕坑的中心點以南橫貫而過。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赫茨普龍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赫茨普龍
直徑, 公里
D
3.43°N 126.20°W
48
H
1.26°S 125.15°W
20
K
0.67°S 128.48°W
27
L
0.22°N 128.70°W
35
M
7.55°S 129.79°W
36
P
0.14°S 130.24°W
22
R
0.27°S 132.80°W
30
S
0.45°N 133.40°W
49
V
5.07°N 134.17°W
40
X
3.68°N 130.08°W
24
Y
8.77°N 131.99°W
2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