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法語:Maurice comte de Saxe,德語:Moritz Graf von Sachsen;1696年10月28日-1750年11月20日),薩克森伯爵,被稱為薩克森伯爵莫里斯薩克森人。18世紀法國波旁王朝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和情婦奧羅拉·柯尼希斯馬克的私生子。

薩克斯12歲起在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名將歐根親王麾下服役。13歲授步兵上尉。15歲時封薩克森伯爵,參加大北方戰爭。17歲時就已指揮自己的騎頭團。1719年轉入法軍,任上校團長。在1733至1738年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表現突出,受到法王路易十五及其情人蓬帕杜夫人的賞識,晉升為中將。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後,於1741年率軍夜取布拉格,一度向維也納推進。1744年出任摩澤爾法軍司令,在阿爾薩斯以劣勢兵力擊敗奧軍。同年晉升法國元帥。1745年調任駐荷蘭(尼德蘭)法軍總司令,抱病在豐特努瓦戰役中重創英奧荷聯軍,趁勝攻克圖爾奈要塞,1746年攻克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1747年在勞菲爾德戰役再敗英荷聯軍,攻入尼德蘭。1748年占領馬斯特里赫特,並晉升為大元帥,由此成為法國歷史上的六位大元帥之一。

薩克斯在軍事訓練中勇於革新。其著作《我的夢想》和《書信與回憶錄》是18世紀的重要軍事理論著作。

概述內圖片:1748年佩戴波蘭白鷹勳章的薩克斯

基本介紹

  • 本名: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法語:Maurice comte de Saxe;德語:Moritz Graf von Sachse)
  • 別名:薩克森伯爵莫里斯
  • 所處時代:18世紀
  • 民族族群德意志人
  • 出生地:薩克森
  • 出生日期:1696年10月28日
  • 逝世日期:1750年11月20日
  • 主要作品:《我的夢想》、《書信與回憶錄》
  • 主要成就法國歷史上六位大元帥之一
    豐特努瓦戰役重創英奧荷聯軍
    勞菲爾德戰役擊敗坎伯蘭公爵,占領低地
  • 信仰:基督教-新教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效力兩國,崛起軍界,征服尼德蘭,病逝,主要影響,歷史評價,主要作品,軼事典故,風流成性,力疾破敵,人際關係,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1696年10月28日,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侯國戈斯拉爾。其父為薩克森選帝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1709年後為波蘭國王,稱奧古斯特二世)和情婦奧臘宙羅拉·柯尼希斯馬克(Aurora Königsmarck)的私生子,也是奧古斯特三百多個庶出子嗣中的一個。

效力兩國

薩克斯12歲時,經奧古斯特的安排,被選為薩克森步兵團軍官候補生。
1709年,薩克斯效力於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名將歐根親王和英國名將馬爾博羅公爵約翰·邱吉爾麾下,參加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血腥的馬爾普拉凱戰役
1711年,薩克斯被父親封為薩克森頌循糊廈伯爵,翌年(1712年)服役於波美拉尼亞的德意志軍隊中,參加大北方戰爭,反對瑞典的卡爾十二世
1713年,17歲的薩克斯升為步兵上校。
1717年,在對奧斯曼帝國貝爾格勒圍城戰中,薩克斯再次效力於歐根親王麾下。
1719年,薩克斯說服奧古斯特為他購買了一個法軍日耳曼團上校的職位。薩克斯由此轉入法軍服役,擔任法軍德意志僱傭軍的上校團長。在此期間,他除了縱情聲色外,還努力研究戰爭法則,在革新訓練方法尤其是步槍射擊訓練方面卓有成效。後來,他被擢升為準將。同時,薩克斯曾前往巴黎學習數學。
1732年,薩克斯提出:“戰爭是一種充滿陰影的科學,在這種陰影之下,一個人在行動時是很難有把握的”,“所有科學都有原理,惟戰爭獨無。”較早提出了模糊的“軍事科學”概念。

崛起軍界

1733年,奧古斯特逝世,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爆發,法國出兵對奧地利和薩克森作戰。薩克斯率軍參戰,被迫同他昔日的上司歐根親王和他的兄弟薩克森選帝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二世(即後來的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為敵。在1734年菲利普斯堡圍城戰中,薩克斯第一次顯示出他的軍事才幹。他成功地指揮了掩護部隊,挫敗了企圖解圍的歐根親王。等到1738年戰爭結束後,薩克斯已經晉升為中將。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及其情人蓬帕杜夫人都對這位軍界新星極為讚賞。蓬帕杜夫人成為薩克斯職業生涯的重要支持者。
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薩克斯率領支持巴伐利亞選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即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七世)的法國“志願者”出擊,於1741年趁夜襲取布拉格,並向維也納推進。後因普奧議和停戰,法軍於1742年退出波希米亞。1744年法國正式參戰後,薩克斯出任摩澤爾法軍司令,在阿爾薩斯地區以劣勢兵力擊籃估辯敗了來犯的奧軍。同年晉升為法國元帥

征服尼德蘭

1745年,薩克斯被調任駐尼德蘭的法軍總司令,抗擊英、奧、荷聯軍的大舉進攻。4月,他策劃了圖爾奈的攻擊。5月9日,聯軍自布魯塞爾援救圖爾奈。身患嚴重水腫病的薩克斯此時只能坐在一柳條編制的椅子上。當聽聞聯軍抵達的訊息後,他指揮部下在豐特努瓦易防舉籃想守的高地構築了防禦工事,並以大炮進行彈幕射擊,配合步槍的密集射擊,擊退了聯軍最初的進攻。當聯軍再次發動進攻,將要突破法軍防線時,薩克斯撐著病體,騎上戰馬,士兵受到鼓舞,士氣大振。路易十五與王太子路易·斐迪南則在鄰近的一座山上觀看。最終,擁有5萬餘人法軍重創人數相當的英奧荷聯軍,以7200人的損失殲滅了聯軍13000人。繼而揮軍追擊,攻克圖爾奈。此役號稱“舊制度的最後一場軍事勝利”,極大地振奮了法國的民心、士氣。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豐特努瓦戰役後,薩克斯向路易十五與王太子展示繳獲的英荷旗幟
1746年,薩克斯接連攻克根特、布魯塞爾安特衛普蒙斯那慕爾等地。在一年內,他就控制了整個佛蘭德斯地區。
1747年7月2日,薩克斯在勞菲爾德再次擊敗坎伯蘭公爵的軍隊,進入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同年,路易十五把大元帥軍銜賜予了薩克斯。這樣,他便成為繼蒂雷納子爵亨利·德·拉圖爾·奧弗涅、維拉爾公爵肖德-路易-埃克托爾·維拉爾之後,法國歷史上第三位大元帥,也是法國歷史上僅有的六位大元帥之一。1748年5月7日包圍並攻占馬斯特里赫特,成功地完成了對尼德蘭的征服。10月,《亞琛和約》(即《艾克斯拉沙佩勒條約》)簽訂,結束了歷時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雖然在法國在波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但薩克斯卻是各方公認的傑出將領。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路易十五(左騎馬者)與薩克斯(右騎馬者)在勞菲爾德

病逝

戰爭結束後不久,薩克斯便因病退休,住到了路易十五賜予他的香波城堡中。在香波堡時,薩克斯一方面繼續訓練駐紮在城堡附近的日耳曼團,進行戰術革新;另一方面縱情聲色,時常舉辦放蕩的舞會。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薩克斯元帥墓,Chabe01攝
從1725年到1749年退役,驗充戀薩克森一直夢想並追求擁有自己的王國,但直到去世,這一蜜凳地夢想也未實現。
1750年11月30日,薩習鍵體謎克斯在香波堡因流行性斑疹傷寒去世,享年54歲。臨終前,薩克斯告訴他的醫生:“德賽納克先生,我做了一輩子美夢。”死後葬於斯特拉斯堡的聖托馬斯教堂。
關於薩克斯的死因,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有傳聞說他死於一場決鬥,也有一個據說更加“可靠”的訊息認為他死於縱慾過度。

主要影響

薩克斯在訓練和保持軍事骨幹方面為法軍留下了寶貴的業績,提出了改革的思想。他認為徵兵制優於募兵制,強調精神因素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重視火炮、工事和刺刀在戰鬥中的作用。在戰略戰術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使自己成為18世紀最出色的歐洲名將之一。
薩克斯的一些想法,如在長矛已經不實用的情況下,使用能直接插在槍管上的刺刀等,都突出了他對戰爭創新和改良的推動。薩克斯主張融合步兵、騎兵和炮兵於一體的思想在當時是超前的。歐洲後來一個世紀的領導都閱讀和關注薩克斯所提倡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非常欽佩他,很多薩克斯在書中倡導的都在19世紀初主導戰場的拿破崙軍團中得到實踐。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身穿大元帥服的薩克斯畫像,讓·埃蒂安·利奧塔德繪
薩克斯對“三十年戰爭”以來的歐洲軍事,只是形式主義地抄襲古斯塔夫的軍事模式不以為然,他認為人們注重了形式,而忘記了原理。他指責王朝軍隊依靠欺騙和暴力來建軍。
薩克斯高度評價戰爭中的士氣因素,指出:懂得如何使軍隊保持高昂的士氣才是大將的真正特色。同時特彆強調為將的素質和用兵之術。他認為:“為將者的首要條件是‘勇氣’。沒有勇氣,則其他條件都沒有價值。因為,在膽怯、畏懼之時,其他所有條件都無法發揮作用。第二是‘智慧’,為將者應聰明過人和隨機應變。第三是‘健康’。”此外還應具備處理意外事態、當機立斷的才能;能夠洞悉他人意圖,而自己不被察覺的能力。他說:為將者的職責是無限的,他必須知道如何維持其軍隊的生存、控制和管理它們;如何使軍隊自發地而非被迫地進行戰鬥;如何運用其軍隊,把握時機。他認為指揮官無須事必親躬,否則只能算得上是個駕車到處跑的馬車夫;他在交戰當天,應無所事事,集中注意力去觀察、思考,然後發出恰當的命令;在關鍵時刻才親率軍隊奮勇殺敵,以決戰局。
薩克斯極推崇將領的“天才”。他說:“任何人除非生來就有指導戰爭的才華,否則將永遠是一位平庸的將領。戰爭藝術的天才,猶如所有的天才,藝術的、音樂的、詩歌的,必須有出類拔萃的天賦。”鑒於此,他又指出:“戰爭是一門籠罩著陰影的科學,一切科學都有原則和規律,唯獨戰爭是一無所有。”在其他方面,薩克斯也能敏銳地認識到軍事科學的發展趨勢。他追求後膛火炮和後裝滑膛槍;軍隊要按兵種穿軍服;改善連隊一伙食,以增進士兵的健康和提高士氣與紀律;培訓熟練的步槍手和散兵,以打破敵人的衝鋒;廢止排槍射擊,改為瞄準射擊等。他還建議恢復長矛兵,以保護步兵,增加滑膛槍手的信心,使之能仔細地瞄準目標,而不是慌忙地發射。
在防禦戰術上,薩克斯認為多面棱堡或戰術據點比戰壕更為有利。他重視堅決地追擊潰退之敵。

歷史評價

與薩克斯同時代的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對他頗為推崇,認為他“能教訓歐洲任何一位將領”。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新愛洛伊絲》:我們的頭頂上有個大的統帥(指薩克斯):不僅如此,他得到他部隊的信任;法國的士兵認為他們的將軍是無敵的;反之,當他被他所蔑視的朝臣們指揮時,人們對他卻很不重視,而這種事卻常常遇見,所以只要等待宮廷陰謀和機會,就可以戰勝歐洲大陸最勇敢的民族。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佩戴聖靈勳章綬帶的薩克斯的畫像
法國作家大仲馬雙雄記》:波拿巴從三個偉大的世紀和三個偉大的民族之中去挑選這些塑像:……在近代世界,他挑選了居斯塔夫一阿道爾夫(古斯塔夫·阿道夫),蒂雷納,大孔代,杜蓋-特羅安,莫爾巴勒(馬爾博羅公爵),歐仁尼親王(歐根親王)和薩克斯元帥。
美國學者威爾·杜蘭特、阿里爾·杜蘭特在《世界文明史》中對薩克斯的軍事才略給予很高評價:……在戰場上,莫里斯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戰略天才,他在想法上非常大膽,對每個危險與機會非常警覺。
美國軍事題材作家麥可·李·蘭寧軍事家100人》:薩克斯以其出色的戰略家和統帥聞名,他可以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激勵士兵以贏得戰爭勝利,薩克斯是18世紀中葉軍事統帥中的佼佼者。

主要作品

薩克斯著有軍事理論著作《我的夢想》(1732年),此書在他死後才出版。書中記錄了他關於組織、準備和指揮戰鬥的思想。還著有《書信與回憶錄》(一譯《沉思錄》)。

軼事典故

風流成性

薩克斯與他的父親一樣風流,被指責為“在道德上卑鄙可恥――一個女人接著一個女人的利用而不報償她們的忠心”。薩克斯18歲時,娶了洛埃本女伯爵約翰娜·維多利亞為妻。婚後,薩克斯不改風流本性,盡力揮霍女伯爵的財富,還指責她通姦,最後在1721年拋棄了她。
在1720年後,薩克斯又尋覓到了一位忠實的崇拜者阿德里安娜·勒庫芙勒為情婦。她是當時法國喜劇院中最著名的演員。當薩克斯前往庫爾蘭,企圖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國時,勒庫芙勒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總值約4萬利維爾)資助他。等到薩克斯狼狽回到法國時,勒庫芙勒仍不改對薩克斯的崇拜。但薩克斯只將她視為“情婦中首位崇拜者”。

力疾破敵

當薩克斯前往尼德蘭前,他因過度勞累不堪且罹患水腫,在巴黎幾瀕於死。學者伏爾泰曾問他,在如此情況下,怎能想到帶兵打仗,薩克斯答道:“重要的不是在活不活的問題上,而是在動身出發上。”最終,他坐在一柳條編制的椅子上指揮了豐特努瓦,大破英奧荷聯軍。這場戰役成為了當時法國的“愛國神話”。

人際關係

父親:奧古斯特二世(1670-1733),波蘭國王(1697-1706,1709-1733在位)和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1694-1733在位,稱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
母親:奧羅拉·柯尼希斯馬克(Aurora Königsmarck),奧古斯特二世的情婦,女伯爵。在奧古斯都的情婦中以美麗與智慧見稱,被伏爾泰稱為“兩個世紀來最有名的女人”。
妻子:約翰娜·維多利亞,洛埃本女伯爵,後被薩克斯拋棄。
情婦:阿德里安娜·勒庫芙勒,女演員;布永公爵夫人
私生女:姓名不詳,喬治·桑的祖母。
曾孫女:喬治·桑(1804-1876),法國作家。

後世紀念

薩克斯葬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聖托馬斯教堂。其墓碑由雕塑家讓·巴蒂斯特·皮加勒雕刻,有象徵英、荷、奧等國的動物。
染料顏色中的“薩克森綠”,據說源於薩克斯的騎兵隊身穿的綠色制服上裝。
查德共和國1971年至1973年發行了一組法國王室畫像郵票和郵票小型張。其中小型張郵票面值75中非法郎的畫面,描繪的便是薩克斯指揮,路易十五與王太子均參與的豐特努瓦戰役。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紀念豐特努瓦戰的郵票
在19世紀末A.杜魯和H.C.齊沃特撰寫的三幕喜歌劇《法瓦爾夫人》中,法瓦爾夫人(女高音)是一位18世紀的戲劇演員。為了養活她的丈夫夏爾·西蒙·法瓦爾(男中音),不得不到處逢場作戲,虛與委蛇。作為軍隊統帥的薩克斯一度垂青於法瓦爾夫人,她的丈夫不得不躲躲藏藏。最後,法瓦爾夫人憑藉她丈夫為慶祝豐特內勝利的劇作《精神探求者》而大獲成功,擺脫了以往的窘境。

崛起軍界

1733年,奧古斯特逝世,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爆發,法國出兵對奧地利和薩克森作戰。薩克斯率軍參戰,被迫同他昔日的上司歐根親王和他的兄弟薩克森選帝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二世(即後來的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為敵。在1734年菲利普斯堡圍城戰中,薩克斯第一次顯示出他的軍事才幹。他成功地指揮了掩護部隊,挫敗了企圖解圍的歐根親王。等到1738年戰爭結束後,薩克斯已經晉升為中將。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及其情人蓬帕杜夫人都對這位軍界新星極為讚賞。蓬帕杜夫人成為薩克斯職業生涯的重要支持者。
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薩克斯率領支持巴伐利亞選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即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七世)的法國“志願者”出擊,於1741年趁夜襲取布拉格,並向維也納推進。後因普奧議和停戰,法軍於1742年退出波希米亞。1744年法國正式參戰後,薩克斯出任摩澤爾法軍司令,在阿爾薩斯地區以劣勢兵力擊敗了來犯的奧軍。同年晉升為法國元帥

征服尼德蘭

主詞條:豐特努瓦戰役勞菲爾德戰役
1745年,薩克斯被調任駐尼德蘭的法軍總司令,抗擊英、奧、荷聯軍的大舉進攻。4月,他策劃了圖爾奈的攻擊。5月9日,聯軍自布魯塞爾援救圖爾奈。身患嚴重水腫病的薩克斯此時只能坐在一柳條編制的椅子上。當聽聞聯軍抵達的訊息後,他指揮部下在豐特努瓦易防守的高地構築了防禦工事,並以大炮進行彈幕射擊,配合步槍的密集射擊,擊退了聯軍最初的進攻。當聯軍再次發動進攻,將要突破法軍防線時,薩克斯撐著病體,騎上戰馬,士兵受到鼓舞,士氣大振。路易十五與王太子路易·斐迪南則在鄰近的一座山上觀看。最終,擁有5萬餘人法軍重創人數相當的英奧荷聯軍,以7200人的損失殲滅了聯軍13000人。繼而揮軍追擊,攻克圖爾奈。此役號稱“舊制度的最後一場軍事勝利”,極大地振奮了法國的民心、士氣。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豐特努瓦戰役後,薩克斯向路易十五與王太子展示繳獲的英荷旗幟
1746年,薩克斯接連攻克根特、布魯塞爾安特衛普蒙斯那慕爾等地。在一年內,他就控制了整個佛蘭德斯地區。
1747年7月2日,薩克斯在勞菲爾德再次擊敗坎伯蘭公爵的軍隊,進入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同年,路易十五把大元帥軍銜賜予了薩克斯。這樣,他便成為繼蒂雷納子爵亨利·德·拉圖爾·奧弗涅、維拉爾公爵肖德-路易-埃克托爾·維拉爾之後,法國歷史上第三位大元帥,也是法國歷史上僅有的六位大元帥之一。1748年5月7日包圍並攻占馬斯特里赫特,成功地完成了對尼德蘭的征服。10月,《亞琛和約》(即《艾克斯拉沙佩勒條約》)簽訂,結束了歷時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雖然在法國在波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但薩克斯卻是各方公認的傑出將領。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路易十五(左騎馬者)與薩克斯(右騎馬者)在勞菲爾德

病逝

戰爭結束後不久,薩克斯便因病退休,住到了路易十五賜予他的香波城堡中。在香波堡時,薩克斯一方面繼續訓練駐紮在城堡附近的日耳曼團,進行戰術革新;另一方面縱情聲色,時常舉辦放蕩的舞會。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薩克斯元帥墓,Chabe01攝
從1725年到1749年退役,薩克森一直夢想並追求擁有自己的王國,但直到去世,這一夢想也未實現。
1750年11月30日,薩克斯在香波堡因流行性斑疹傷寒去世,享年54歲。臨終前,薩克斯告訴他的醫生:“德賽納克先生,我做了一輩子美夢。”死後葬於斯特拉斯堡的聖托馬斯教堂。
關於薩克斯的死因,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有傳聞說他死於一場決鬥,也有一個據說更加“可靠”的訊息認為他死於縱慾過度。

主要影響

薩克斯在訓練和保持軍事骨幹方面為法軍留下了寶貴的業績,提出了改革的思想。他認為徵兵制優於募兵制,強調精神因素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重視火炮、工事和刺刀在戰鬥中的作用。在戰略戰術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使自己成為18世紀最出色的歐洲名將之一。
薩克斯的一些想法,如在長矛已經不實用的情況下,使用能直接插在槍管上的刺刀等,都突出了他對戰爭創新和改良的推動。薩克斯主張融合步兵、騎兵和炮兵於一體的思想在當時是超前的。歐洲後來一個世紀的領導都閱讀和關注薩克斯所提倡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非常欽佩他,很多薩克斯在書中倡導的都在19世紀初主導戰場的拿破崙軍團中得到實踐。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身穿大元帥服的薩克斯畫像,讓·埃蒂安·利奧塔德繪
薩克斯對“三十年戰爭”以來的歐洲軍事,只是形式主義地抄襲古斯塔夫的軍事模式不以為然,他認為人們注重了形式,而忘記了原理。他指責王朝軍隊依靠欺騙和暴力來建軍。
薩克斯高度評價戰爭中的士氣因素,指出:懂得如何使軍隊保持高昂的士氣才是大將的真正特色。同時特彆強調為將的素質和用兵之術。他認為:“為將者的首要條件是‘勇氣’。沒有勇氣,則其他條件都沒有價值。因為,在膽怯、畏懼之時,其他所有條件都無法發揮作用。第二是‘智慧’,為將者應聰明過人和隨機應變。第三是‘健康’。”此外還應具備處理意外事態、當機立斷的才能;能夠洞悉他人意圖,而自己不被察覺的能力。他說:為將者的職責是無限的,他必須知道如何維持其軍隊的生存、控制和管理它們;如何使軍隊自發地而非被迫地進行戰鬥;如何運用其軍隊,把握時機。他認為指揮官無須事必親躬,否則只能算得上是個駕車到處跑的馬車夫;他在交戰當天,應無所事事,集中注意力去觀察、思考,然後發出恰當的命令;在關鍵時刻才親率軍隊奮勇殺敵,以決戰局。
薩克斯極推崇將領的“天才”。他說:“任何人除非生來就有指導戰爭的才華,否則將永遠是一位平庸的將領。戰爭藝術的天才,猶如所有的天才,藝術的、音樂的、詩歌的,必須有出類拔萃的天賦。”鑒於此,他又指出:“戰爭是一門籠罩著陰影的科學,一切科學都有原則和規律,唯獨戰爭是一無所有。”在其他方面,薩克斯也能敏銳地認識到軍事科學的發展趨勢。他追求後膛火炮和後裝滑膛槍;軍隊要按兵種穿軍服;改善連隊一伙食,以增進士兵的健康和提高士氣與紀律;培訓熟練的步槍手和散兵,以打破敵人的衝鋒;廢止排槍射擊,改為瞄準射擊等。他還建議恢復長矛兵,以保護步兵,增加滑膛槍手的信心,使之能仔細地瞄準目標,而不是慌忙地發射。
在防禦戰術上,薩克斯認為多面棱堡或戰術據點比戰壕更為有利。他重視堅決地追擊潰退之敵。

歷史評價

與薩克斯同時代的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對他頗為推崇,認為他“能教訓歐洲任何一位將領”。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新愛洛伊絲》:我們的頭頂上有個大的統帥(指薩克斯):不僅如此,他得到他部隊的信任;法國的士兵認為他們的將軍是無敵的;反之,當他被他所蔑視的朝臣們指揮時,人們對他卻很不重視,而這種事卻常常遇見,所以只要等待宮廷陰謀和機會,就可以戰勝歐洲大陸最勇敢的民族。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佩戴聖靈勳章綬帶的薩克斯的畫像
法國作家大仲馬雙雄記》:波拿巴從三個偉大的世紀和三個偉大的民族之中去挑選這些塑像:……在近代世界,他挑選了居斯塔夫一阿道爾夫(古斯塔夫·阿道夫),蒂雷納,大孔代,杜蓋-特羅安,莫爾巴勒(馬爾博羅公爵),歐仁尼親王(歐根親王)和薩克斯元帥。
美國學者威爾·杜蘭特、阿里爾·杜蘭特在《世界文明史》中對薩克斯的軍事才略給予很高評價:……在戰場上,莫里斯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戰略天才,他在想法上非常大膽,對每個危險與機會非常警覺。
美國軍事題材作家麥可·李·蘭寧軍事家100人》:薩克斯以其出色的戰略家和統帥聞名,他可以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激勵士兵以贏得戰爭勝利,薩克斯是18世紀中葉軍事統帥中的佼佼者。

主要作品

薩克斯著有軍事理論著作《我的夢想》(1732年),此書在他死後才出版。書中記錄了他關於組織、準備和指揮戰鬥的思想。還著有《書信與回憶錄》(一譯《沉思錄》)。

軼事典故

風流成性

薩克斯與他的父親一樣風流,被指責為“在道德上卑鄙可恥――一個女人接著一個女人的利用而不報償她們的忠心”。薩克斯18歲時,娶了洛埃本女伯爵約翰娜·維多利亞為妻。婚後,薩克斯不改風流本性,盡力揮霍女伯爵的財富,還指責她通姦,最後在1721年拋棄了她。
在1720年後,薩克斯又尋覓到了一位忠實的崇拜者阿德里安娜·勒庫芙勒為情婦。她是當時法國喜劇院中最著名的演員。當薩克斯前往庫爾蘭,企圖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國時,勒庫芙勒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總值約4萬利維爾)資助他。等到薩克斯狼狽回到法國時,勒庫芙勒仍不改對薩克斯的崇拜。但薩克斯只將她視為“情婦中首位崇拜者”。

力疾破敵

當薩克斯前往尼德蘭前,他因過度勞累不堪且罹患水腫,在巴黎幾瀕於死。學者伏爾泰曾問他,在如此情況下,怎能想到帶兵打仗,薩克斯答道:“重要的不是在活不活的問題上,而是在動身出發上。”最終,他坐在一柳條編制的椅子上指揮了豐特努瓦,大破英奧荷聯軍。這場戰役成為了當時法國的“愛國神話”。

人際關係

父親:奧古斯特二世(1670-1733),波蘭國王(1697-1706,1709-1733在位)和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1694-1733在位,稱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
母親:奧羅拉·柯尼希斯馬克(Aurora Königsmarck),奧古斯特二世的情婦,女伯爵。在奧古斯都的情婦中以美麗與智慧見稱,被伏爾泰稱為“兩個世紀來最有名的女人”。
妻子:約翰娜·維多利亞,洛埃本女伯爵,後被薩克斯拋棄。
情婦:阿德里安娜·勒庫芙勒,女演員;布永公爵夫人
私生女:姓名不詳,喬治·桑的祖母。
曾孫女:喬治·桑(1804-1876),法國作家。

後世紀念

薩克斯葬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聖托馬斯教堂。其墓碑由雕塑家讓·巴蒂斯特·皮加勒雕刻,有象徵英、荷、奧等國的動物。
染料顏色中的“薩克森綠”,據說源於薩克斯的騎兵隊身穿的綠色制服上裝。
查德共和國1971年至1973年發行了一組法國王室畫像郵票和郵票小型張。其中小型張郵票面值75中非法郎的畫面,描繪的便是薩克斯指揮,路易十五與王太子均參與的豐特努瓦戰役。
赫爾曼·莫里斯·德·薩克斯
紀念豐特努瓦戰的郵票
在19世紀末A.杜魯和H.C.齊沃特撰寫的三幕喜歌劇《法瓦爾夫人》中,法瓦爾夫人(女高音)是一位18世紀的戲劇演員。為了養活她的丈夫夏爾·西蒙·法瓦爾(男中音),不得不到處逢場作戲,虛與委蛇。作為軍隊統帥的薩克斯一度垂青於法瓦爾夫人,她的丈夫不得不躲躲藏藏。最後,法瓦爾夫人憑藉她丈夫為慶祝豐特內勝利的劇作《精神探求者》而大獲成功,擺脫了以往的窘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