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物理化學家。1932年6月 18日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曾就讀於史丹福大學,1958年獲哈佛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施巴赫,D·R.
- 出生日期:1932年6月 18
- 逝世日期:1963)
- 性別: 男
正文,
正文
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1959~1961)、副教授(1961~1963),哈佛大學化學教授(1963~1976)。1976年迄今,任哈佛大學科學教授。他是美國科學與藝術科學院院士和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化學會會員。
赫施巴赫主要從事微觀反應動力學的研究,專長為分子碰撞動力學。1959年開拓了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60年代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李遠哲共同研究和發展了交叉分子束方法,為化學動力學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採用這個方法,就有可能詳細研究化學反應的過程,對了解化合物相互反應的基本原理,作出重要的突破,為在化學工程上控制化學反應創造了條件。因此和李遠哲、J.C.波拉尼共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他還獲得美國化學會純粹化學獎(1965)、法拉第學會斯皮爾斯獎章(1976)、美國化學會鮑林獎章(1978)、朗繆爾獎(1983)。已發表科學論文150餘篇和專著11本。
赫施巴赫主要從事微觀反應動力學的研究,專長為分子碰撞動力學。1959年開拓了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60年代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李遠哲共同研究和發展了交叉分子束方法,為化學動力學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採用這個方法,就有可能詳細研究化學反應的過程,對了解化合物相互反應的基本原理,作出重要的突破,為在化學工程上控制化學反應創造了條件。因此和李遠哲、J.C.波拉尼共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他還獲得美國化學會純粹化學獎(1965)、法拉第學會斯皮爾斯獎章(1976)、美國化學會鮑林獎章(1978)、朗繆爾獎(1983)。已發表科學論文150餘篇和專著1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