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鋸鱗魚

赤鋸鱗魚

赤鋸鱗魚,Myripristis murdjan (Forsskål, 1775),金鱗魚科鋸鱗魚屬的一種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赤鋸鱗魚
  • 拉丁學名:Myripristis murdjan (Forsskål, 1775)
  • 別稱:赤松毬、厚殼仔、金鱗甲、鐵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大目仔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金眼鯛目
  • :金鱗魚科
  • :鋸鱗魚屬
  • :赤鋸鱗魚
  • 英文名:Small-eyed squirrelfish
基本信息,英文俗名,瀕危狀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基本信息

命名者:(Forsskål,1775)
棲息深度:1-50米
中文名:赤鋸鱗魚
有毒魚類:否
科中文名:金鱗魚科
經濟性:是
科號科名:F282 Holocentridae
食用魚類:是
中國大陸名:白邊鋸鱗魚
最大體長:60cm
觀賞魚類:是
其他中文名:赤松毬、厚殼仔、金鱗甲、鐵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大目仔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英文俗名

Small-eyed squirrel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頜骨前端外側有1對頜聯合齒;頜骨、鋤骨及齶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側線鱗數27-29,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2.5;胸鰭腋部1/4-3/4處具小鱗片。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軟條13-15。臀鰭有硬棘IV,軟條12-14;胸鰭軟條14-15;尾鰭深叉形。鰓膜至胸鰭基間有一條暗深紅色之帶斑。體背部紅色,腹部則淡紅,各鰭紅色,腹鰭棘則為白色。過去所紀錄之M.seychellensis為本種之誤鑒。
赤鋸鱗魚赤鋸鱗魚

棲所生態

夜行性魚類,白天可能單獨一尾或成一小群聚集躲在幽暗的礁石岩穴中休息,夜晚則外出覓食。幼魚較常出現在淺海或潮池中,成熟的赤鋸鱗則會到大約水深30-50公尺左右較深的海底。肉食性的它以較大型的浮遊動物為食物,且因為它的上下頜具有短小簇生的犬齒,最適合捕食小型的甲殼類底棲生物。由於常在砂底覓食所以胃中常雜有大量的泥沙。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西起紅海,延伸至南非,東至大洋洲,北至琉球群島,南至澳洲。台灣各海域均產。

漁業利用

一般以一支釣及延繩釣的方法捕獲。魚肉白,但質地較爛,煮湯時肉易散開且多溶解油質,因此適合抹鹽油煎食用。唯須注意其內臟可能累積熱帶海魚毒。而它的鱗片及棘刺尖利,需小心刺傷。在水族館中也有人看上它鮮紅的體色,將它飼養做為觀賞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