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藥丸(《太平聖惠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赤芍藥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三。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主治心腹痛脹滿,臍下有積聚,不欲飲食。

基本介紹

  • 名稱:赤芍藥丸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三
  • 組成:赤芍藥、當歸、白朮、鱉甲、訶黎勒、乾薑、人參、肉豆蔻、雄雀糞、郁李仁
  • 功用:健脾消食
  • 主治:心腹痛脹滿,臍下有積聚,不欲飲食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赤芍藥一兩(30g),當歸(銼,微炒)一兩(30g),白朮一兩(30g),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一兩(30g),訶黎勒(煨,用皮)一兩半(45g),乾薑(炮裂,銼)三分(0.9g),人參(去蘆頭)三分(0.9g),肉豆蔻(去瓤)半兩(15g),雄雀糞(微炒)半兩(15g),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一兩半(45g)。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功用

健脾消食。

主治

心腹痛脹滿,臍下有積聚,不欲飲食。

附方

名稱:赤芍藥丸
組成:赤芍藥一兩(30g),桔梗(去蘆頭)一兩(30g),細辛一兩(30g),桂心一兩(30g),木香一兩(30g),乾薑(炮裂,銼)一兩(30g),檳榔一兩(30g),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30g),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一兩(30g)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熱酒送下,一日四五次
主治:心疝,心腹療刺疼痛,脅下滿脹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
名稱:赤芍藥丸
組成:赤芍藥一兩(30g),吳茱萸(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半兩(15g),硃砂(細研)半兩(15g),川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15g),乾薑(炮裂,銼)半兩(15g),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半兩(15g),桂心一兩(30g)
用法:上為末,入硃砂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暖酒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諸屍鬼疰,中噁心痛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
名稱:赤芍藥丸
組成:赤芍藥半兩(15g),桂心半兩(15g),羌活半兩(15g),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30g),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一兩(30g),川芒消一兩(30g),檳榔一兩(30g),大麻仁二兩(60g)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以溫水送下,晚再服
主治:大小便難,臍腹妨悶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
名稱:赤芍藥丸
組成:赤芍藥三分(0.9g),桂心一分(0.3g),柴胡(去苗)半兩(15g),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裯)一兩(30g),川大黃(銼碎,微炒)三分(0.9g),赤茯苓半兩(15g)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二歲以上服三丸,粥飲化下;四歲以上至七歲眼七丸,以粥飲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小兒冷熱不調,可思飲食,食即不消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本草綱目》:“小兒下血,同赤芍藥丸服。”
2.《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名著》:“《太平聖惠方》治小兒傷飽,心腹妨悶,脅下或痛。宜服赤芍藥丸方。”
3.《聖濟總錄精華本》:“ 赤芍藥丸方,治五屍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