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藥丸(《聖濟總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赤芍藥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八十六。主治心臟勞熱,久積毒氣;小腸氣癃結,少腹急,小便淋瀝,白濁疼痛。

基本介紹

  • 名稱:赤芍藥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 組成:赤芍藥、苦參、黃芩、山梔仁、車前子、瞿麥穗、冬葵子、大黃
  • 主治:心臟勞熱,久積毒氣;小腸氣癃結,少腹急,小便淋瀝,白濁疼痛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赤芍藥一兩半(45g),苦參三兩(90g),黃芩(去黑心)、山梔仁、車前子(微炒)、瞿麥穗各一兩(30g),冬葵子(炒令香)一兩半(45g),大黃(炒)一兩半(45g)。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溫水送下,夜臥再服。

主治

心臟勞熱,久積毒氣;小腸氣癃結,少腹急,小便淋瀝,白濁疼痛。

附方

名稱:赤芍藥丸
組成:赤芍藥半兩(15g),柴胡(去苗)半兩(15g),川大黃(銼碎,微炒)三分(0.9g),桂心一分(0.3g),赤茯苓半兩(15g),訶黎勒皮半兩(15g),木香一分(0.3g),檳榔半兩(15g),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三分(0.9g)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以粥飲送下,一日三四次
主治:小兒傷飽,心胸妨悶,脅下或痛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
名稱:赤芍藥丸
組成:赤芍藥三分(0.9g),川大黃(銼碎,微炒)三分(0.9g),桂心半兩(15g),赤茯苓半兩(15g),柴胡(去苗)半兩(15g),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三分(0.9g)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煎蜜湯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①小兒丁奚,雖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②小兒寒熱久不解,仍不能食飲,苦食不消,哺露堅痞腹大,下痢不止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
名稱:赤芍藥丸
組成:赤芍藥、大黃(銼,炒)、吳茱萸(湯洗,焙,炒)、乾薑(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細辛(去苗葉)、牡丹(去心)各一兩半(45g),芎勞、當歸(炒,切)各二兩(60g),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二兩半(75g),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30g)
用法:上為末,煉蜜和塗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久冷勞可服至四十丸,空心酒送下。覺暖即減丸數
主治:婦人月水不調,或多或少,臍下塊結,痛如錐刺,不治即成勞疾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
名稱:赤芍藥丸
組成:赤芍藥、熟乾地黃(焙)、紫蘇子(微炒)各二兩(60g),貝母(去心)、桑寄生、人參、鱉甲(去裙襴,醋炙)、當歸(切,焙)、芎勞各一兩半(45g),苦參、訶梨勒(煨,去核)、桂(去粗皮)各一兩(30g)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酒送下
主治:室女稟受怯弱,月水不調,或來或止,身體疼痛,時有寒熱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本草綱目》:“小兒下血,同赤芍藥丸服。”
2.《聖濟總錄精華本》:“赤芍藥丸方,治五屍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