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寄生生態學與工廠化繁殖套用

《赤眼蜂寄生生態學與工廠化繁殖套用》針對赤眼蜂大量繁殖與套用的理論基礎問題,以作者的研究工作為背景,系統地論述了赤眼蜂的寄生生態學問題。其中包括赤眼蜂種類的採集與鑑定,赤眼蜂寄主選擇性及其機制,赤眼蜂對環境濕度和梯度恆溫的回響,赤眼蜂實驗種群生命表的編制與套用,赤眼蜂寄生功能反應、自身密度的干擾效應與空間異質性研究,赤眼蜂的大量繁殖及赤眼蜂的品質管理與田間釋放問題。對於推廣套用赤眼蜂,開展生物防治,提高農產品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具有參考價值。 《赤眼蜂寄生生態學與工廠化繁殖套用》可供全國農業院校的植保專業學生,廣大生物防治研究人員,各級政府農業技術工作者,有機農業生產企業人員等參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眼蜂寄生生態學與工廠化繁殖套用
  • 外文名:Parasitization Ecology,Mass Production,and Applications of Trichogramma
  • 作者:黃壽山 臧連生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164頁
  • 開本:5
  • 類型:科學與自然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赤眼蜂寄生生態學與工廠化繁殖套用》可供全國農業院校的植保專業學生,廣大生物防治研究人員,各級政府農業技術工作者,有機農業生產企業人員等參考

作者簡介

黃壽山博士,男,1950年生,江蘇省泰縣人,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老三屆”的高中生。1972年參加工作,任江蘇省泰縣洪林公社農業技術推廣站公社植保技術員。1975年主持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鈴蟲技術研究,獲1978年江蘇省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新三屆”的大學生。1982年畢業於江蘇農學院植保系。20世紀80年代的碩士,1985年考取江蘇農學院植保系昆蟲學碩士研究生,1988年7月在安徽農業大學獲昆蟲學碩士學位。20世紀90年代的博士,1989年考取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1992年在華南農業大學昆蟲生態研究室獲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5年12月任副教授。新世紀的教授,2001年任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導師。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以中國教育部公派訪問學者身份在日本岡山大學研修一年。2011年受聘于吉林農業大學,任客座教授。
長期從事農業昆蟲與害蟲生物防治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專著1部,參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4部。在昆蟲實驗種群和自然生命表的編制與分析,以及種群系統控制模擬方面有較深的學習積累;已經在赤眼蜂生態化利用方面研究了40多年;在有機農業、化學生態、農業害蟲生態控制方面有深入的領悟;對巨觀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研究具有獨到的學術見解。
臧連生博士,男,1975年生,吉林省蛟河市人,吉林農業大學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昆蟲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生物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昆蟲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植物保護學會生物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998年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畢業;2001年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碩士畢業;2005年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博士畢業;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TexasA&MUniversity蔬菜害蟲綜合治理實驗室研修;2008年至今工作于吉林農業大學生物防治研究所。
主要從事害蟲生物防治、昆蟲生態學、農業入侵昆蟲生物學研究。近年來,研究工作重點為煙粉虱入侵生物學及其優勢寄生蜂取食寄主和寄生能力的調控機制研究,以及赤眼蜂套用基礎研究及其大量繁殖與釋放新技術的開發。目前主持的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適度飢餓提高淺黃恩蚜小蜂取食寄主和寄生能力的機理”(31071735)、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優勢天敵資源保護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303024-5),此外,主持“混合式放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20120218)等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參加國家“973計畫”項目“天敵昆蟲控制機制及可持續利用研究”(2013CB1276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Q型煙粉虱優勢寄生蜂的競爭性互作及穩定性控制機制”(30930062)、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園藝作物重要粉虱類害蟲綜合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201303019)3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SCI收錄近20篇,授權發明專利5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
阮長春博士,男,1965年4月生,吉林省敦化市人,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現任吉林農業大學生物防治研究所所長,吉林省昆蟲學會副理事長。
1988年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果樹專業本科畢業;2004年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碩士畢業;2011年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作物栽培與耕作專業博士畢業;1988年至今工作于吉林農業大學生物防治研究所。
主要從事害蟲生物防治研究與推廣工作,近年來,重點研究方向為赤眼蜂生物防治套用技術、異色瓢蟲生物防治套用技術、熊蜂授粉與生物防治配合套用技術。2006年以來,主持參加國家及省級科研課題22項,鑑定成果13項。目前主持的項目有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基金項目“滯育赤眼蜂生物防螟技術在玉米生產中的套用與示範”(2011GB2B100004)、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優勢天敵資源保護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303024-5),此外,主持“棚膜蔬菜生物授粉、天敵防控技術集成與示範”(20110817)等省級科研項目3項,省級專項“害蟲生物防治教學實踐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等項目2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5篇為SCI收錄,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5項。在害蟲生物防治推廣工作中,將科研成果“載菌赤眼蜂”與“滯育赤眼蜂”轉化投入生產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截至2012年已累計推廣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積近6000萬畝,總計可挽回玉米損失約30億kg,農民可增收超過27億元。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緒論
一、赤眼蜂寄生生態學研究的意義
二、農業害蟲發生的生態學機制
三、害蟲的生物防治
四、害蟲的生態控制與生物防治
第二章赤眼蜂種類的採集與鑑定
一、赤眼蜂種類的採集方法
(一)採集培養赤眼蜂自然寄生的寄主卵
(二)寄主卵田間誘集
(三)米蛾卵卡誘集
(四)黃盤誘集
(五)馬來氏網誘集
(六)掃網採集
二、赤眼蜂種類的鑑定
(一)赤眼蜂科的形態特徵
(二)常用赤眼蜂屬征簡介
(三)常見赤眼蜂種類的形態特徵
(四)赤眼蜂種類的分子生物學鑑定
三、小結與討論
第三章赤眼蜂寄主選擇性及其機制
一、赤眼蜂對不同寄主種類的寄生選擇性
(一)赤眼蜂對不同寄主的寄生特性
(二)赤眼蜂對單一寄主卵的趨向、產卵行為
(三)多寄主共存下赤眼蜂的選擇趨向行為
二、赤眼蜂對不同日齡寄主卵的寄生選擇性
(一)赤眼蜂對不同日齡大豆食心蟲卵的寄生反應
(二)不同赤眼蜂對同日齡大豆食心蟲卵的寄生反應
三、赤眼蜂寄主選擇性機制研究
(一)赤眼蜂對供試蟲卵趨向行為的化學信息分析
(二)寄主卵內胺基酸的測定
(三)不適類寄主卵對赤眼蜂寄生的生理防衛反應
四、小結與討論
第四章赤眼蜂對環境濕度和梯度恆溫的回響
一、赤眼蜂對梯度恆溫的回響
(一)材料與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二、赤眼蜂在不同溫濕度條件下的寄生選擇
(一)材料與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三、小結與討論
第五章赤眼蜂實驗種群生命表的編制與套用
一、以小卵為寄主的實驗種群生命表
(一)生命表的編制
(二)赤眼蜂在不同寄主卵內繁殖的實驗種群生命表及其比較
(三)實驗種群生命表在評估“蜂一卵”組合中的套用
二、以大卵(柞蠶卵)為寄主的實驗種群生命表
(一)生命表的編制
(二)生命表分析
三、以人工假卵為寄主的實驗種群生命表類
(一)生命表的編制
(二)生命表分析
四、小結與討論
第六章赤眼蜂寄生功能反應、自身密度的干擾效應與空間異質性研究
一、赤眼蜂寄生功能反應
(一)對不同寄主密度的寄生功能反應
(二)不同溫度對赤眼蜂寄生功能反應的影響
(三)溫度對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率的影響
(四)赤眼蜂自身密度的干擾效應
(五)赤眼蜂自身密度的干擾效應對寄生功能反應的影響
二、Holling(Ⅱ)模型的改進研究
(一)赤眼蜂實際產卵寄生行為的分析
(二)模型的改進
(三)改進模型擬合效果的檢驗
三、赤眼蜂空間異質性反應研究問題
四、赤眼蜂數值反應研究問題
五、小結與討論
第七章赤眼蜂的大量繁殖
一、以小卵為寄主的大量繁殖技術
(一)米蛾卵為寄主的大量繁蜂技術
(二)以麥蛾卵為寄主的大量繁蜂技術
(三)以小菜蛾卵為寄主的赤眼蜂工廠化繁育
二、以大卵為寄主的赤眼蜂大量繁殖技術
(一)柞蠶卵為寄主的大量繁蜂技術與套用
(二)其他大卵繁蜂技術
三、人工假卵大量繁殖赤眼蜂技術
(一)適用於繁蜂品質管理研究的人工卵製作
(二)赤眼蜂人工卵卡的機械化生產
四、小結與討論
第八章赤眼蜂的品質管理與田間釋放
一、赤眼蜂的品質管理
(一)蜂種的篩選
(二)人工大量繁殖過程中的品質衰退問題
二、放蜂效果與品質的關係
(一)放蜂方式與效果評價體系
(二)品質與放蜂方式的關係
三、生防效果的最高境界:自然控制的實現
四、田間釋放與效果檢驗
(一)大卵蜂田間釋放與效果檢驗
(二)小卵蜂田間釋放與效果評價
(三)人工卵繁育赤眼蜂田間釋放與套用
五、小結與討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