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街居委會

赤水街居委會

赤水社區位於獅峰山南麓山腰,東鄰湖嶺村,南接錦洋村,西毗小銘村,北連獅峰山,海拔970米,常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水街居委會
  • 位於:獅峰山南麓山腰
  • 東鄰:湖嶺村
  • 常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
  • 海拔:970米
社區面貌,歷史變遷,

社區面貌

土地面積390畝,轄有6個居民小組,其中2個小組屬農業人口,4個小組屬非農業人口。赤水社區歷史上曾是縣西北部的文化、商業、交通中心,軍事要地之一,有400多年商業史。唐朝時,赤水格就有鄒、黃、許等姓住居。沿東南經郭坂、佛嶺、後格、割竹仔、半嶺庵、烏石鼓至縣城是古代官道。1912年—1949年公路開通,經國寶、格頭、石山、仙境到縣城33千米,該線原為省道305線(泉州至永安),後重編為省道206線(尤溪至廈門),2007年按二級公路標準提級改造,至縣城縮短為26千米。北穿上涌、楊梅、中仙達尤溪縣城147千米。西經春美、十八格到大田縣城56千米。2007年7月統計,全社區有周、蘇、林、陳、鄭、李、王、許、黃、潘、趙、余、塗、廖、張、吳、江、范、賴、連、葉、岳、洪、鄧、曾、孫、毛、方、莊、劉、盧、郭、梁、顏、肖、徐、倪、丘、高、蒲、尤、童、萬、蔣、魏、甘、柯、翁、溫、謝、雷、白、池、侯、程、鄢、樂等56個姓氏居民157戶、628人,其中男性395人,女性233人,60周歲以上有117人。
赤水街居委會赤水街居委會

歷史變遷

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赤水鋪開始集市貿易。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設赤水格塘,駐兵防守。康熙十八年(1679年),商賈貿易漸盛,置赤水格市,隸湯泉里。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赤水格塘改稱為赤水格汛地,汛地公館設在街尾,縣咨議局派出機構亦在公館內辦公。民國初年商民組織團練,以汛地的武器維持地方秩序。後民軍爭占赤水,兵災戰火延續20餘年,迨民國23年(1934年),縣政府在赤水設立第三區公所。編查戶口時,赤水格商人設錦水保,隸屬赤水聯保。民國26年,赤水聯保改為錦水鎮,錦水保隸屬錦水鎮。民國27年,錦水鎮改稱赤水鄉,錦水保隸赤水鄉。 1950年3月底,隸屬第五區赤水鄉。1956年8月隸屬赤水區赤水鄉。1958年10月,隸屬赤水人民公社赤水大隊,其中赤水街非農業戶口設街政,1966年9月,街政改為居民生產管理委員會。1970年,赤水大隊析赤水街成立赤水街大隊,轄2個生產隊及居民組。1974年,赤水街居民分為4個組成立綜合隊,組織農業生產,自供自給。1984年,赤水街大隊改為赤水街居民委員會,隸屬鄉人民政府。2002年,赤水街居委會更名為赤水社區居委會,隸屬鎮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