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首次突破二十億元大關。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數為201718萬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5927萬元,比上年下降0.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0836萬元,比上年增長12.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4955萬元,比上年增長23.6%,三次產業結構為27.7%:40.1%:32.2%,經濟結構首次實現“二三一”結構。
農業
2006年,我市遭遇了50年以來罕見的高溫天氣,受暴雨、洪災、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嚴重。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調整農業結構,狠抓秋種生產,除秋糧生產受嚴重影響外,其他農業生產總體形勢較為樂觀。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小康建設等工作穩步推進。以“竹、畜、藥、果”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較大發展,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全市完成農業總產值8965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0.49%,其中:農業產值35166萬元,下降12.05%;林業產值 11306萬元,下降2.56%;畜牧業產值40782萬元,增長7.18%;漁業產值1088萬元,增長9.83 %;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315萬元,增長9.40%。2006年,我市農業基礎條件發生了變化,農村公路、交通通訊、飲用水等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農村非農產業得到較快發展,農村富餘勞動力得到了大量轉移,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生產設施得到修復和建設,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得到提高,以退耕還竹為主的農村生態恢復和“四在農家”建設工程惠及千家萬戶,農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一)2006年,全市主要農作物產品產量,除秋糧外,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附表一: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單位:噸
產品名稱
| 2006年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
| 124980
| -16.64
|
其中:夏糧
| 23017
| 7.2
|
秋糧
| 101963
| -20.62
|
玉米
| 12412
| -11.42
|
小麥
| 3473
| 3.18
|
紅苕
| 18315
| -27.33
|
洋芋
| 17628
| 7.6
|
油料
| 1011
| 4.88
|
其中:花生
| 421
| -2.47
|
油菜籽
| 590
| 10.92
|
蔬菜
| 103417
| -7.09
|
(二)2006年我市完成造林6426公頃,其中退耕造竹面積3092公頃,全市年末實有茶園面積69公頃,果園面積 2287公頃。
附表二:主要林產品產量如下 單位:噸
產品名稱
| 2006年
| 比上年增長%
|
小雜竹
| 62706
| -9.62
|
棕片
| 222
| -9.3
|
竹筍片
| 1107
| -19.61
|
板粟
| 134
| 8.85
|
茶葉
| 208
| 4.98
|
水果
| 6058
| -0.26
|
(三)畜牧業較快發展
附表三:主要畜產品和牧畜存出欄數 單位:噸、頭
產品名稱
| 2006年
| 比上年增長%
|
肉類總產量
| 32443
| 10.15
|
豬 肉
| 28896
| 7.41
|
牛 肉
| 240
| -7.7
|
羊 肉
| 218
| 80.82
|
家禽肉
| 2972
| 38.94
|
禽蛋產量
| 3259
| 29.58
|
大牲畜年末存欄數
| 12106
| 0.49
|
生豬年末存欄數
| 352167
| 4.45
|
家禽年末存欄數
| 1085759
| 5.77
|
當年生豬出欄數
| 385287
| 7.41
|
當年家禽出欄數
| 1524114
| 28.25
|
(四)漁業生產快速發展。2006年全市內陸水域養殖面積522公頃,稻田養殖面積1660公頃。全年水產品產量1076噸。比上年增長9.91%。
(五)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8920噸,農村用電量1705萬千瓦小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 8867公頃。
2006年,全市共有鄉鎮企業9449家,全年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 28496萬元,實現總收入 470805萬元,實現利潤15536萬元,上交國家稅金6281萬元。
工業
工業化進程步伐加快,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06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完成 200094萬元,工業增加值實現7462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52%,其中,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171494萬元,工業增加值實現58388萬元,增長12.46%。市屬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77554萬元,工業增加值實現21310萬元,增長27.5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6933萬元,增長5.6%,實現利潤總額27522萬元,增長27.0%。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以化工、竹加工、電力能源為主的三大門類工業已成為工業經濟主導力量,城鎮化建設快速推進,城鎮化率達39.2%。
附表四:規模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2006年
| 比上年增長%
|
合成氨
| 噸
| 357033
| -2.64
|
尿素(折純)
| 噸
| 285846
| -3.0
|
原煤
| 噸
| 115000
| -15.2
|
水力發電量
| 萬千瓦小時
| 14373
| -10.3
|
自來水
| 萬噸
| 242
| 8.3
|
白酒
| 千升
| 889
| 20.8
|
膠合板
| 立方米
| 15637
| -36.4
|
竹地板
| 平方米
| 335074
| 114.1
|
機製紙
| 噸
| 3645
| -26.0
|
電石
| 噸
| 39366
| -24.5
|
複合肥
| 噸
| 11296
| -15.6
|
甲醛
| 噸
| 12299
| -2.6
|
塑膠製品
| 噸
| 2329
| 6.0
|
水泥
| 噸
| 40027
| 7.2
|
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184125萬元,比上年增長 26.69 %,其中:基本建設投資額為 125772萬元,同比增長 40.41%,更新改造投資為12542萬元,同比下降0.92%,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12971萬元,同比增長18.38 %,其他投資額為32840萬元。全年房地產開發施工房屋面積達349182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2.10%,其中:住宅面積292814平方米,增長17.88%,全年竣工房屋面積為127556平方米,增長 154.86%,其中:住宅面積113272平方米,增長137.72%。
商業
消費品市場銷售平穩增長,市場購銷兩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5610萬元,比上年增長17.69%。其中:市級完成34094萬元,增長14.69%,縣以下完成11516萬元, 增長27.54%。從分行業看,餐飲業完成10072萬元,增長56.78%,零售貿易業完成35057萬元,增長10.0%。
交通、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加快發展,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運營能力、交通條件大大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進,境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突破,2006年共完成通村公路建設180公里,鄉村交通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7693萬元,2006年末,全市擁有固定電話40502部,行動電話71350部
竹業和旅遊業
竹業發展勢頭強勁,到2006年末,全市竹林面積達110萬畝,圓滿完成遵義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5萬畝核心原料竹基地建設任務。開工建設的黔北20萬噸/年竹漿林紙一體化工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9億元。全年規模以上竹加工工業企業4家,共完成工業總產值23546萬元,增加值6287萬元。
旅遊業快速發展,經營體制和機制進一步轉變,多元化發展戰略得到實施。2006年,全市接待遊客66.61萬人次,門票收入2697萬元,旅遊總收入實現3.52億元。
財政和金融
2006年,全市財稅工作緊緊圍繞“生態立市、旅遊興市、竹業強市”的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依法理財,努力增收節支,圓滿完成全年預算收支任務,實現當年財政收支平衡,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2006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2844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加收入1834萬元,同比增長16.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 7979萬元,同比增長0.36%,全年一般預算支出30348萬元,比上年增長9.39%。
2006年,我市金融運行穩定,經濟形勢較好,現金收入小於現金支出,表現為貨幣投放。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298692萬元 ,較年初增加45224萬元,增幅為17.84% ,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74786萬元 ,較年初增加26690萬元,增幅為18.02%;年末各項貸款餘額132917萬元,較年初增加67437萬元,增幅為102.99% 。
教育、文化、衛生、體育
2006年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以“兩基”鞏固提高為重點,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高中教育快速發展,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大力倡導社會投資辦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兒教育。年末,全市擁有普通中學19所,在校學生12738人;國小87所,在校學生23248人。幼稚園46所,在園幼兒人數6419人。2006年,全市普通中學招生4448人,畢業4509人;國小招生3511人,畢業363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2.44%。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逐漸提高。2006年全市共有衛生機構 68個,擁有衛生機構床位數528張,衛生技術人員736人,其中醫生407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不斷增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保持全省領先位次。加強文化、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我市有線電視數字平移工程,年末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70%和95%。2006年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建成了“赤水數字影城”,全年完成電影進社區、送電影下鄉放映90餘場次。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成功主辦聯辦多樣競賽和參與性體育活動15次,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工作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兩個確保”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實,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範圍逐年擴大,城鄉貧困人口得到社會更多救助和關注。
人口、計畫生育
2006年,全市總人口298082人,比 上年增加1299人,其中:農業人口226056人,非農業人口72026人,全年末總戶數94357戶。
人口與計畫生育主要指標完成較好,做到人口、生態、環境資源協調發展。計畫生育率為99.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1‰,低生育水平進一步鞏固,優質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
隨著全市經濟總量的增加,綜合實力增強,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
2006年,全市在崗職工勞動報酬總額為35577萬元,在崗職工年平均勞動報酬16325元, 比上年增長1.0 %,農民人均純收入 2710元,比上年增加 198元,增長 7.8%。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全市商品房住宅銷售面積9.3萬平方米。
註:1、公報中 全市生產總值、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人口數為公安年報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