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650畝,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基礎設施齊全,有教學樓、實訓樓、學生公寓、食堂、田徑運動場,建有現代農業實訓示範基地、動物診療中心、建築實訓中心等5處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20多處校外實訓基地,有72個實訓室,教學及實訓實習設備3萬多台件,圖書館藏書16萬多冊。
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267名,其中專任教師192名。教師中有高級講師、高級實驗師103名,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4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專業帶頭人7人、市級專業帶頭人9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2人、市級教學能手24人、外聘企業能工巧匠和教師41人。教師申請國家級、省級、市級科研立項課題25項,獲得農業部中國職教技術學會三等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市級科技進步8項,出版國家規劃教材12部,編寫了43本適合我校專業建設的校本教材和部分教學大綱,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
專業建設
學校實現“以農牧、建築等傳統專業為骨幹,積極拓展旅遊服務、智慧型製造等新興專業”的專業構架,開設九大類二十二個專業,其中現代農藝技術、畜牧獸醫、建築工程施工、機電技術套用是自治區精品骨幹專業,牧醫專業為自治區精品專業,中蒙草藥種植、觀光農業被列入自治區特色與創新專業,新開設機器人、無人機運用與維護(農業方向)等專業。
學校多次調整實施性教學計畫,整合教學內容,調整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為1:1。積極與用人單位交流、合作,依據崗位職業標準突出技能訓練,實現學校與企業、專業與崗位、知識與技能的對接,學生“雙證書”率達97%。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各級各類大賽中獲獎172項,其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 項,國家級三等獎4項,自治區級一等獎23項,市級一等獎50項,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
辦學成果
1991年,在全國農牧中專學校辦學水平評估中被國家農業部評為A等三級學校。1993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999年被赤峰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2001年-2003年,連續三年被赤峰市政府評為科技扶貧先進單位。2003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能力建設計畫試點學校,同年經自治區教育廳批准,晉升為赤峰學院農牧職業技術學院。2004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被科技部列為首批國家星火計畫農民培訓星火學校,被市政府授予赤峰名學校、赤峰市勞動力轉移培訓輸出基地,同年內蒙古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赤峰分校併入赤峰農牧學校。2005年赤峰建築技工學校整體合入赤峰農牧學校,同年學校獲全國農學會科普先進集體獎。2006年被自治區綜治委確定為校園平安建設師範學校,同獲自治區綜合治理“長安杯”、赤峰市平安校園建設先進單位。2007年同夥赤峰市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先進單位光榮稱號,被赤峰市人民政府評為漢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被內蒙古晨報評為家長滿意學校。2010年6月被教育部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評為全國德育工作先進集體;2015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學校改革發展示範校;2016年我校被評為黃炎培職業教育先進學校;2017年,被自治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批准為赤峰農牧高級技工學校;並被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確定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辦學特色
(一)立足“三農”,為地區經濟做貢獻。
學校以服務“三農”為辦學方向,開展科教興農、科技扶貧、職業農牧民培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與縣鄉兩級政府合作、與鄉鎮站所共育,採取“農閒上課,農忙實踐,送教下鄉”的教學模式,已培養具有中專學歷的職業農牧民3500多人。
派出教師深入農村牧區進行疫病檢驗檢測、獸醫臨床、家畜品種改良、中草藥病蟲害防治、林業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
實施鄉鎮科技綜合開發、“百鄉千村”和科技示範園工程。
為培訓農牧民指導牧區黃牛冷配,診治大病畜。
提供蒙語農牧專業知識講座和技術諮詢服務。
(二)利用資源優勢,擴大社會培訓功能。
學校承擔著70個工種的培訓和鑑定工作,同時還承擔建設行業八大員、林業系統護林員、安監系統管理人員和安全人員培訓,年均18000人次以上。
(三)搭建合作平台,推動產教深度融合。與延康藥業、焱邦鍋爐、嵐迪汽車、包頭宇通博輝航天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雙元培育、“中職、企業、高職”校企校培養模式。
歷史沿革
赤峰農牧學校始建於1958年,由昭烏達盟行政公署批准成立昭烏達盟農牧專科學校,始建時設有農、牧、林、水、農機、氣象6個專業。1975年經遼寧省革命委員會批准,籌辦昭烏達農牧學院,組建了農學系、畜牧系、水利系、林果系、農機系共招收24個班,1977年後又恢復了中專建制,隨後,我校農機系獨立辦學,是今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前身,內蒙古廣播電視學校赤峰分校、赤峰建築技工學校整體合入我校,辦學規模日益壯大,現有九大類二十二個專業。1984年由赤峰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赤峰農牧學校,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