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烈士陵園

赤峰烈士陵園

赤峰市烈士陵園位於赤峰市中心城區南山生態園的高坡上,占地面積4350平方米,1947年建立赤峰革命烈士紀念碑,1992年紀念碑遷建於南山第二主峰,建成赤峰烈士陵園。

2016年9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六批新增96處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赤峰烈士陵園入列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赤峰烈士陵園
  • 區域面積:4350平方米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 建成時間:1992年
歷史沿革,建立意義,陵園結構,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1945年8月,為紀念在打敗日軍、解放赤峰戰鬥中光榮犧牲的蘇聯紅軍而立,紀念碑高9米。
赤峰烈士陵園
1947年,赤峰人民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後人,建設好家鄉,在火車站廣場建立了赤峰革命烈士紀念碑。
1992年重建遷移時,將碑下的40位蘇聯紅軍烈士遺骨一併遷葬到赤峰市烈士陵園內,並按原規格、樣式、高度重建了一座紀念碑。紀念碑遷建於南山第二主峰,建成赤峰烈士陵園。陵園內主要建築還有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和英名牆。
1992年赤峰市人民政府在市區南山生態園遷建烈士陵園時,將原來掩埋在車站廣場的40名蘇軍烈士遺骨和紀念碑移到南山。紀念碑上有用俄文鐫刻著碑文和蘇軍烈士的名字。
1992年7月赤峰市烈士陵園於破土奠基,經過3個月的緊張施工,至10月完成遷建任務,全面落成。
1993年12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3年12月,赤峰市烈士陵園列入自治區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95年10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2年8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建立意義

1947年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是蘇軍為紀念遠東戰役在赤峰方面作戰中犧牲的40名官兵而建的。240平方米的弧形英名牆莊嚴肅穆,鐫刻著為解放全中國、解放赤峰、抗美援朝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英勇犧牲的6582名赤峰籍烈士英名。
1947年,為了紀念在解放赤峰的戰鬥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而建。碑體南北兩面分別鐫刻著“踏著先烈的血跡前進”的碑文。重建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為陵園的主體建築,高20米,整個碑體為高高舉起的鋼槍,碑體為白色花崗岩理石貼面。碑體底部東南北三面為花崗岩浮雕,展現了英雄的赤峰人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歷史時期,擁軍支前、殺敵立功、前仆後繼的光輝業績;碑體中部南北兩側鑲嵌著鐮刀斧頭,象徵著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解放全中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我們祖國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碑體上部為玻璃鋼質的緊握鋼槍,表現赤峰人民英勇無畏,踏著烈士的血跡,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奮鬥、勇往直前!碑後側是莊嚴肅穆的240平方米弧形英名牆,鐫刻著為解放全中國、解放赤峰、抗美援朝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英勇犧牲的6582位赤峰籍烈士的英名。巍巍豐碑聖潔、凝重、崇高,記載著烈士的豐功偉績,象徵著烈士們的高尚情操,使人們永遠銘記革命和建設走過的艱難道路和付出的巨大代價,激勵人們沿先烈開創的事業前進!

陵園結構

烈士陵園規劃布局為中軸對稱式建築,依山勢走向坐西面東,依次為大門、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和烈士墓、赤峰革命烈士紀念碑和英名牆。陵園大門為具有民族風格四根並排門柱,中間橫額上鐫刻著蕭克將軍為陵園題寫的園名——“赤峰烈士陵園”六個鎏金大字。

地圖信息

地址:鐵南街道生態園路赤峰烈士陵園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