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赤坎水庫是一座人工水庫,位於廣東省
湛江市
赤坎區西南部,建於1957年,截攔南溪河(今
南橋河)築壩而成,1959年3月竣工。1970年以後,赤坎水庫主要作為市區生活用水儲備庫。
水庫大壩長190米、頂寬4.5米、高19.5米,集雨面積58平方公里,總庫容575萬立方米,正常庫容202萬立方米,灌溉面積0.20萬畝。
赤坎水庫是赤坎區居民生活用水備用水源,也是附近的草蘇、謝家等鄉村農田灌溉水源。
周邊景點
建造歷史
廣東省
湛江市
赤坎水庫建於1958年,大壩斜坡嵌有“
赤坎水庫”四個大字,但當中的“庫”字錯寫。近半個世紀過去了,錯字仍醒目橫臥在壩頂,引起人們的好奇,議論和揣測,其錯字原由有一段趣事。
1956年2月,廣東省
湛江市
霞山區首建龍划水廠,初期僅能供應
霞山的工廠和部分居民用水,
赤坎的自來供水尚是空白。為改變布局,政府成立“赤坎水庫工程指揮部”,決定截攔南溪河(今
南橋河)築壩建水庫,既可解決
赤坎建水廠水源,還可灌溉附近的草蘇、謝家等鄉村農田。
南溪河(
南橋河俗稱)源出
麻章古河村,長14.5公里,旁有麻章長布村和北嶺溝兩條支流匯入,
赤坎水庫築壩選址在二條支流的交匯處。1957年數千機關幹部、居民和農民,投入水庫大會戰,他們吃住在工地,奮戰,築起長190米、頂寬4.5米、高19.5米水庫大壩。
錯字事件
赤坎水庫的大壩建成後,按計畫要在壩頂塑建“赤坎水庫”四個大字,作永久紀念,而指揮部一時未找到設計製作人員。當時,工地極注重宣傳鼓動,經常掛標語、出牆報鼓舞民工,文字大部分都由宣傳員符志鴻書寫。
眼看水庫落成在即,水庫大字尚未動靜,指揮部為解決燃眉之急,把設計製作交給符志鴻。符時年17歲,初生牛犢不怕虎,二話不說,接受任務。其實他僅國小畢業,寫字靠自學成才。
時下,領導給建築物題字尚未風行,符便選擇自己擅長的美術仿宋體設計。他帶領幾名民工,在大壩斜坡平整出方格5塊,中間為五角星裝飾,兩邊各兩個字,用石灰粉勾勒出大字鄰廊,由遠至近不停來回目測修改,最後木方定位,用紅磚水泥砌成“赤坎水庫”四個大字,每字寬5米,高6米,前後花了一個星期,符志鴻每天工作15小時,累瘦了好幾斤。
水庫建成時,國務院公布漢字簡化方案決議不久,社會上用字尚未嚴格規範,加之大躍進中人們創造了不少簡化字在民間流行,如“”字、“迠”字幾乎在所有宣傳場所都出現。
符志鴻不加思索,使用社會流行的“ ”字,結果給赤坎水庫留下了一個大錯字。
說來也怪,大字製作完畢,竟無人非議,指揮部還表揚符志鴻聰明能幹,保送他到地區美術班進修,後進工藝廠工作。後來符志鴻發現自己寫了一個大錯字,為時己晚。赤坎水庫大壩的錯字也成了特定歷史的見證。
獲獎
經湛江市水務局向廣東省水利廳推薦,瑞雲湖—赤坎水庫綜合整治作為水工程和水文化有機融合案例進行申報,參與全省水工程和水文化評選PK,最後得到專家和評審一致認可,被評選為廣東省“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案例第一名。
此次申報以集中展現瑞雲湖—赤坎水庫綜合整治的先進設計理念,與周邊生態環境有機融合、相得益彰,遵循整體化、自然化、人文化的原則,突出展示赤坎水庫整治過程中建築美學的結合、彰顯雷州半島文化與傳統文化、打造海綿城市與腳印城市文化的結合。分別從展示建築美學、營造水利景觀、承載文化功能等多個方面進行組織,分為推薦報告、工程基本概況、工程文化建設做法和成效等方面的形式全方位展現瑞雲湖—赤坎水庫綜合整治的文化魄力。下階段,赤坎水庫綜合整治將由廣東省水利廳推薦到水利部參與7月份的國家級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