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田村花燈製作技藝,中國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贛縣田村花燈製作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起源時間:唐朝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贛州市贛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田村花燈歷史悠久,它始於唐,盛於宋,鼎於明清。田村花燈秉承了中原燈彩藝術之精華,隨著時代的發展,經過歷代藝人的實踐創作,集剪紙、紙雕、彩繪、填繡、擠粉、染片、硬化等眾多民間藝術於一體,造型奇特,製作細膩,裝飾精巧,堪稱“江南一絕”。田村的中秋花燈節按傳統習俗三年(每逢子、卯、午、酉的年份)舉行一次,逢燈節年八月初一早上出燈懸燈,直至八月十五晚上落燈焚燈整整歷時十五天,其懸燈規模:按傳統習俗,凡街道住戶至少每兩戶一盞燈或一戶一燈或一戶幾盞燈,懸燈時並用白布或黑布蓋滿街道上空,布下懸上各式花燈,使之更為壯觀,同時也可避免雨天淋濕花燈。這種懸燈方法,被後人稱為“瞞天過海”。現在的田村花燈,既繼承了傳統的花燈藝術特色,又有民間藝人在花燈上的創新和發展,把現代的高科技與古老的花燈藝術融於一體,更顯得絢麗通明,光彩奪目。
歷史淵源
花燈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是客家先民在節日表現喜慶的一種形式。其源流可追溯到漢代,當時在正月十五晚上,皇宮和一些達官貴人便在自家門口掛上幾盞宮燈,藉以炫耀門楣。後來民間的有錢之人也競相仿效。贛縣田村花燈歷史悠久,它始於唐,盛於宋,鼎於明清。田村花燈秉承了中原燈彩藝術之精華,隨著時代的發展,經過歷代藝人的實踐創作,集剪紙、紙雕、彩繪、填繡、擠粉、染片、硬化等眾多民間藝術於一體,造型奇特,製作細膩,裝飾精巧,堪稱“江南一絕”。田村花燈最早是由中原地區傳承而來,在唐宋時花燈藝術已有相當造詣。唐代詩人崔液作詩:“神燈佛火百輪張,刻象圖形七寶裝,影里如開金口說,空中似放玉毫光。”唐明皇李隆基曾令人製作高達150尺,三十間大的燈樓、燈樓上懸掛珠玉金銀穗墜,風吹金玉靜靜作響。據吳曾《能改齋漫錄五夜放燈》書中記載:有人以五色琉璃,甚至白玉製成各種各樣奇異的燈,燈上繪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東京夢華錄》書中記載:汴京(今開封)宮廷製作燈山,有善賢、文殊佛騎獅子、白象燈等,佛像的手能活動,還能澆水。由此可見唐宋時,花燈燈飾之美,結構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原文化的不斷傳入,田村花燈由漢代的原始燈籠、宮燈及走馬燈,逐步發展演變為具有品種繁多、工藝精湛、設計完美和獨樹一幟的特色。現在的田村花燈,既繼承了傳統的花燈藝術特色,又有民間藝人在花燈上的創新和發展,把現代的高科技與古老的花燈藝術融於一體,更顯得絢麗通明,光彩奪目。
基本內容
1.把圖案構思設計好,按扎架工藝流程。
2.原毛竹下料:破篾、刨篾、畫墨、打鍵、火烘灣角、接口連扎、燈架綁紮定型、糊貼、紋花局部設計布設、點輟裝飾完成。
田村花燈的品種繁多,別具特色。最早的是五彩燈籠,宮燈、走馬燈,後逐步發展了花籃燈,風景人物戲曲故事燈、寶蓋燈、牌樓燈、龜紋燈、麒麟燈、獅燈、象燈、雲燈、蓮燈、架花燈等多種類型花燈。田村花燈發展鼎盛時期可分為“宮燈式、花瓶燈、樓閣式、花籃式、古亭式、牌坊式、象徵式、花船式、鼓燈式、禽式、獸式、蟲式、魚式、花草、樹木、珠式、球式、香包式、吊牌式、器皿式、龍燈式、走馬式、提龍式、架花式”等25個品種之多。
基本特徵
田村的燈彩不僅繼承了中原特質,例如保留了大量的宮燈、走馬燈、花籃燈的傳統樣式,又在不斷的發展融合中產生了自己的特色。無論是龜紋燈、雲燈還是獨特的中秋花燈節,田村花燈都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個性,彰顯著它的魅力。田村燈彩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間信仰,它的產生和發展都與它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境息息相關。
主要價值
田村花燈種類繁多、內涵豐富,最具代表的龜紋燈可謂是一個信仰的熔爐,將人們祈福納祥的心愿通通都裝進了渾圓的身體裡。田村中秋燈會獨一無二,有著鮮明的特色,大比之年的中秋這樣獨特的時間,體現出來的也是一個地方社會的文化與歷史背景對民俗的巨大影響。田村花燈的特色離不開田村獨特的社會背景、客家山區的特質、信仰集結地和集貿重鎮等客觀要素,這些政治、經濟、文化因素無不深深的烙印在田村花燈中,田村花燈的興衰與田村的發展密不可分。通過田村花燈可以深入的研究其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和內涵。
瀕危狀況
(1)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去的燭燈、油燈已一去不復返,如今的花燈多用電燈取光,既方便美觀,又安全可靠。對於田村花燈產生極大地衝擊。
(2)隨著許多老藝人的去世,許多花燈製作工藝和技巧正漸漸失傳。
(3)缺少新一代的傳承人來繼承田村花燈的製作技藝。如果再不及時挖掘整理,田村花燈這一民間藝術瑰寶將會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
保護措施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好這一民間藝術,現在傳承人劉盛涵正在教兩個女兒製作花燈,同時收集整理花燈製作的文字資料,準備編寫花燈製作工藝書籍。田村花燈藝術經過他的一番苦心挖掘,得以重放光芒。傳承人劉盛涵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學習製作花燈。另外,政府可以牽頭,鼓勵百姓自由的創作自己喜歡的燈彩,鼓勵大家從事與燈彩有關的事業。同時,由政府出面,加大宣傳力度,從而讓社會各界感興趣的人士能夠關注田村燈彩,參與到燈彩的保護中。